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產品品牌營銷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農民缺少市場營銷知識和品牌意識農民的傳統種植習慣使他們停留在生產階段,忽視銷售和流通環節的重要性;農產品營銷資金投入大,直銷門店、倉儲和運輸、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投入產出緩慢;傳統農民對現代市場條件下倉儲流通、銷售技巧、電腦和網絡知識、電子商務技能等較為缺乏。另外,因為產品、資金等局限性,傳統農業生產經營對農產品品牌非常忽視。
1.2農產品營銷組織缺乏,抱團發展困難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13年底,已經發展到98萬家,7400萬農戶,但是目前重數量輕規模、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還很突出。相當一批農業專業合作社僅僅停留在生產或技術環節的簡單合作,入社農戶的聯系松散,組織化程度不高,內部經營管理機制還未完全建立,使農產品營銷缺乏真正的實施主體。
1.3農民發展創新的意識差,新型農村業態引入困難2014年國家農業部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十大模式,為不同鄉村在各自自然資源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特點和民俗文化傳承等方面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很多模式都會給農村經營業態帶來大幅度創新。但是,很多地方農民的經營意識落后,對能夠促進農村發展的新型業態沒有信心。
2農產品品牌營銷的重點方向
2.1加快農產品營銷主體培育,確定農產品營銷的經營機制中國農戶人均土地面積小,投入大產出小,規模效益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首先可以充分發揮其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的聚合作用和主導作用,確保農產品營銷的收益提升、渠道穩定和流通效率。其次,也要規范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股權結構和運行方式,加強合作社管理,逐步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在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權力。再次,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能夠加強市場調研,建立銷售網絡,組織各項促銷活動,尋找與開拓農產品新市場。最后,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能夠提升品牌營銷的維護和管理,推進農產品營銷模式和交易方式的創新。
2.2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建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生產的優質農產品,并且要根據周邊實際“,一縣一業,一村一品”錯位發展;根據產品特色,進行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確定產品的競爭優勢和附加價值,配合相應的分揀、加工、包裝和其他相類似的產品進行區分,樹立產品的競爭優勢;主動創新思維,開拓農產品的新市場,通過擴大銷售領域增加產品銷售,提高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基層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各級合作社組織,要帶頭擔當起農產品品牌營銷的重任,創建農產品品牌。
2.3關注市場,緊跟需求,打造農產品的價格高地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要自主向流通環節延伸,以獲取流通收益,減少層層加價,增加農民收入。首先,在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過程中,通過增加農產品特色屬性,如稀缺產品、綠色產品、生態產品、富含微量元素產品等,進行較高的市場定價,提升農產品價值。其次,針對大批量、新進入市場的農產品和新參與市場銷售的各級農業組織的產品,可以進行親民的市場定價,通過獲得消費者認可,帶來穩定的市場認可率和占有率,從而使經營者獲益。最后,農產品經營者要關注市場需求變化,抓住時機進行產品概念的更新、品種的創新、加工和包裝等的創新,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行合理調價,促進農民增收。
2.4依托現代信息網絡,多形式加強農產品流通前我國的農產品流通還是以初級產品和現貨交易為主,流通環節多,流通成本高。各級農產品經營組織,一是要采取企業化運作、公司化經營的方式,通過引進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化、集約化發展農產品流通;二是要加強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網絡和交易平臺,拓展銷售信息和銷售渠道;三是要充分利用物聯網平臺,逐步建立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四是要推行農產品超市連鎖經營、直供直銷和小區配送等新型零售業態;五是要通過農產品展銷會等形式,宣傳農產品和品牌,建立起消費者的信任,形成長期的銷售關系。
2.5打破思維局限,通過廣告宣傳樹立農產品形象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往往關注生產,忽視宣傳,在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要適當引進各類廣告宣傳和媒介應用,加強產品宣傳。首先,要樹立農產品經營者的宣傳意識,好酒也怕巷子深,加強宣傳才能提高市場認可。其次,要讓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學習做廣告,農產品經營發展到一定階段,廣告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助推形式。再次,要通過各種形式和媒介加強溝通和推廣,如展覽會、展銷會,各種重要活動,政府支持的公共活動、節慶等活動,獲得市場認可。最后,廣告和廣告宣傳活動要注意策略和時機,依托宣傳媒介和活動,讓農產品獲得有效的正面展現與展示。
2.6爭取國家涉農政策支持,提高農產品產銷效益在完善農業產業規劃方面,要爭取農業、國土、交通、商務等多部門在相關領域的支持。農產品生產和營銷涉及到的土地流轉,農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政策優惠,對接企業、學校、超市,保證生鮮農產品直供直銷,要爭取專項資金扶持。在專業合作組織培養方面,要在法律框架下,擴大專業合作社的范圍,放寬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入產業化各環節的制約,放寬農村金融、農業保險等系列的政策制約。要確保農產品直供直銷主體應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并引導進行網絡營銷、直供直銷、訂單農業等嘗試。
3農產品品牌塑造的對策分析
3.1確定好農產品品牌的名稱,樹立與眾不同的內外在形象第一,品牌名稱是維系消費者認識的最重要因素,名稱要易于記憶,能使產品和周邊的產品相區別,便于消費者形成第一印象。第二,要塑造好品牌的內在形象,也就是產品獨有的質量特征和優于其他農產品的附加價值。第三,要選擇好能和其他產品相區別的標識、設計、產品包裝、宣傳口號,便于消費者區分,提高記憶的效果。第四,要注重品牌的公眾形象,通過加強建立農業質量標準體系等手段,使生產出的農產品迅速獲得公眾的認可。
3.2規劃好農產品品牌的使用,形成有效的市場地位首先是構建區域品牌。使用區域品牌要注意樹立區域差異,使農業生產的資源優勢和特定區域的優勢轉化為農產品的品牌優勢;要運用區域品牌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迅速拉動本地農產品品牌影響力;要注意區域品牌的維護與維系,形成合力,防止“公共草地悲劇”。其次是構建獨立品牌。獨立品牌是農產品品牌發展的最終方向。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一方面要利用好區域品牌的優勢,采用搭便車的方式,提升自己產品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要在區域集群品牌之下,注重自建自主品牌,減少區域品牌的風險。最后,要使用好品牌構建的其他形式。如加盟品牌、品牌聯盟、品牌授權、品牌特許經營等多種形式,提升本產品的銷售,獲得較快的近期收益。
3.3選擇好農產品品牌的定位,抓住消費者的關注農產品的品牌定位要針對消費者的心理,在消費者心目中確立特殊位置。綠色定位,把農產品的生產環節生態化、綠色化,讓消費者認同農產品的質量保障;生鮮定位,是減少流通環節,直供直銷,從田間地頭直接到餐桌的定位方式;區位定位,強調某個區域特有的自然環境和生長生產環境的特點,形成農產品的競爭優勢;稀缺定位,通過向消費者告知產品的稀缺性,吸引消費者關注;內涵定位,強調產品的內涵屬性、文化特質、歷史脈絡等特質性的內容,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便利定位,對農產品進行后期加工,減少消費者購買后處理的時間,增加便利性等。
3.4加強農產品品牌的運行管理,擴大市場營銷活動的影響在品牌運行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已有的品牌,通過注冊商標等形式進行法律化的保護,通過品牌包圍等形式進行知名度的保護,擴大營銷活動的影響。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也應考慮品牌統分的問題,可選擇采用單一品牌策略,即經營者的所有農產品都使用一個品牌名稱;也可以采用分類品牌策略,即根據產品屬性、范圍、渠道等的不同,各類別使用不同的品牌;還可以采用多品牌策略,在同類型的產品中,構建多個品牌,增加占有程度和競爭能力。政府部門應主動支持當地農產品品牌,形成當地城市品牌,塑造區域特色。
3.5調整好農產品品牌的傳播渠道和推廣技巧,適應市場變化農產品品牌傳播首先可以貫穿在農產品分銷的過程中,通過分銷渠道傳播農產品品牌信息,如直銷專賣、訂單營銷、網絡營銷等。其二,農產品品牌宣傳可以通過各類展覽、活動、路演、政府展會等形式策劃進行,如農展會營銷、休閑觀光農業營銷等形式。其三,農產品品牌可以通過公益性活動和廣告活動進行傳播,如宣傳城市文明、生態文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各類公益載體和公益活動;其四,農產品品牌可以通過事件行銷的方式進行,在公眾關注的重大事件中,潛移默化宣傳自己的品牌。其五,可以通過報紙、雜志、電臺、電視等傳統廣告媒介進行傳播。
4總結
品牌已經成為現代工業時代企業產品和企業實力的象征,同樣,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也是大勢所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只有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才能樹立產品的形象,增加附加價值,具備市場競爭力,使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成為持續的可能。
作者:陳述 單位:蘇州市農村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