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近幾年,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也涌現出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說剩余勞動力日益增加、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等,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呼聲越來越高。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相關工作經驗和悉心研究,主要對新時期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意義和具體路徑展開探討。
[關鍵詞]
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重要意義;具體措施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城鎮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村經濟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基所在,也是黨中央大力扶持“三農”,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根本目標。如今,新農村建設正在深度實施,農村經濟發展也面臨深挖潛力、尋找亮點、優化結構的新態勢。所以說,我們對新時期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意義和具體措施展開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分析
1.1有利于改善地區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實施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有利于優化與調整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加快地區農業產業的現代化進程,進一步解放農村勞動力,推動二三產業的發展,進而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從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來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農產品加工、銷售較之前有了很大的發展,農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農村經濟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我國農產品的加工與銷售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這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以及農業生產經營者共同努力,以當前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努力實現品種優質化、農業生產規模化以及產品銷售多元化、經營目標效益化的農村經濟發展戰略。
1.2有利于加速形成開放、統一以及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
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這一戰略,是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制定與進行的,相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有利的市場環境和基礎條件。從地區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上來看,各級政府首先打破了以往的市場分割和地區封鎖、保護等區域限制,并在此基礎上加快了農產品市場的建設步伐,這有利于國內盡早形成開放、統一及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讓市場在推動和引導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3為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統農業經濟結構形勢比較單一,第二、三產業基礎薄弱且發展空間狹小,經濟發展滯后和長期的落后導致了農村經濟的現狀,普遍存在城鎮化、工業化及農業產業化和科技化水平較低等系列性問題。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有效舉措,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又會大力推動地方教育的發展和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為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新時期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具體措施
2.1農業生產應以農戶為主體,市場為導向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應當以市場為導向。目前,國內多種農產品的生產基本完成了從短缺到盈余的過渡,處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下,針對這一狀況,農村經濟結構必須進行優化調整,以適應新時期“三農經濟”的發展要求。新時期的農業生產仍當以農戶為主體,政府從旁進行輔助,在充分調研并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生產和加工,避免采取盲目經營、跟風種植等不科學生產方式。政府要充分發揮協調和輔助的作用,為農戶提供技術、信息和農產品銷售方面的支持,減少或避免農產品收成不好或銷路不暢,影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挫傷農戶積極性等問題的發生。
2.2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特色,注重特色經濟的發展
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應當充分認清并發揮區域優勢特色,針對性去發展優勢產業項目,以優勢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由于各地區間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得農村經濟發展中所偏重的產業也不盡相同,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實施經濟結構調整時,應當充分結合地區的實際狀況,優先發展適宜、具有特色的農業生產項目,然后爭取做大、做強,形成具有地方色彩和優勢的農業產業。但在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時,也要注意地方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糧食生產的重要地位,應當統籌兼顧、全面發展,走持續、穩定的農業經濟發展道路。
2.3立足于農業科技之上,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科學性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農業經濟結構優化自然也需要農業科技的全面支撐。所以說,發展地區農業產業應立足于當前的農業科技之上,積極推廣農業科技技術、轉化科技成果,走科技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加強農技推廣,在基層建立集教、科、研一體化的農科研究基地,讓農業科研變得更加接地氣,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步伐。②實現農村地區農、林、牧、副、漁的多元化發展戰略,積極推廣優質良種、高效經濟林、現代化養殖和畜禽病害防治等農業科學技術,拓寬農村經濟發展的道路。③加強農村人才培養,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完全依托現在的教育體系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聯合農技推廣部門、地方專業院校、培訓機構和村委會,建立起集培訓、技術推廣和人才分配等一體化的實用人才體系,為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2.4緊跟城鎮化發展的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小城鎮始終起著聯系城市和農村的重要作用,比農村的基礎條件更好、市場也更加廣闊,有利于讓農民感受到產業結構帶來的利益和便利。如今,在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下,鼓勵發展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步伐,可以說是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關鍵所在。同時,小城鎮的發展有利于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農村地區迅速向城鎮化靠攏,這也為農村經濟結構優化提供了方向和基本要求,讓農村經濟發展變得更加明朗、有跡可循。
2.5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主體是農戶,但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大部分農戶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及經營分散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不僅發展緩慢,也不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快速轉移。因此,要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將產業化作為地區經濟結構優化的“牽引點”,進而“以點帶面”,實現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化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能夠有效地將市場信息、農業科學技術和銷售渠道等優勢快速、直接地帶給農民,讓農村經濟加快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步伐,讓農民在圍繞市場進行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經濟結構調整。
3結論
總的來說,農村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是一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經濟戰略。想要做好這項工作,還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基層政府組織以及農業科技研究單位、教育培訓機構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認真結合地方的區域優勢,堅持走產業化、科技化、經濟化的農村經濟發展道路,才能最終實現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的良好發展。
作者:阿不都外力·艾合買提 托乎提·達吾提 單位:新疆巴州庫爾勒市西尼爾鎮人民政府農經站 新疆巴州尉犁縣古勒巴格鄉人民政府農經站
參考文獻:
[1]陸彬.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35).
[2]王琦.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困境與出路———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安徽農業科學,2015(19).
[3]蔡輝,謝明強,李翊權.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對策的思考[J].北京農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