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城鎮農村經濟建設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我國小城鎮建設現狀分析
社會學領域認為,小城鎮是高于農村社區層次而低于現代城市的社會實體,是二者之間的過渡性社區,該社會實體的構成主體以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口為主。也有學者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將小城鎮這一概念具體化為集鎮、建制鎮和縣城的鎮區。目前,我國的小城鎮建設模式主要有四種:政府建鎮、產業興鎮、市場優先建鎮、歷史文化城鎮。政府建鎮指的是通過政府的規劃、投資來進行小城鎮建設,該模式是最基本的小城鎮建設模式,具有資金到位、主體明確和建設速度快等優點。產業興鎮指的是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來建設小城鎮,該模式的優點在于資金充足、聚集效應強,同時促進了市場繁榮。市場優先建鎮指的是優先根據市場規律來選擇小城鎮建設重點。歷史文化城鎮指的是充分利用當地特色文化、歷史資源來進行小城鎮建設,該模式具有影響范圍大、基本條件好等優點。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現階段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仍存在著諸多不足與弊端。
(一)取得的成績
小城鎮建設水平現階段已經成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小城鎮建設不僅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還影響著農村基礎設施與環境的改善水平。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始終秉承高標準規劃引領發展原則,獲得了良好的小城鎮空間布局,同時重點發展小城鎮特色文化,讓小城鎮的文化底蘊與品質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小城鎮建設中,始終堅持與產業培育相結合的原則,以小城鎮建設來帶動第二、三產業發展,以實現農民增收,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
(二)存在的不足
我國小城鎮建設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隨著小城鎮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農田征用面積也不斷增加,從而使得農業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二是小城鎮建設導致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加快了城市工業建設,城市生活用水量及工業用水量自然也會隨之增加,這對于日益短缺的水資源無疑是雪上加霜;三是小城鎮建設的人才缺口巨大,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被吸引到城市建設中去,導致農村人口銳減,從而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
二、農村經濟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
小城鎮實際上也是農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所以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小城鎮建設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同時農村經濟發展也能促進小城鎮建設。
(一)與農村工業發展的關系
農村工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一方面,小城鎮建設能夠為農村工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農村工業發展也能促進小城鎮建設。農村工業發展必須依靠外部力量,小城鎮建設正好能夠為農村工業發展提供外部力量,為其提供發展動力,同時小城鎮建設涵蓋了法制、社會、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這也為農村工業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小城鎮建設還能夠吸引大量的農村人口、外來人口,其能為農村工業建設提供充分的勞動力保障。農村工業發展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大量工業產品的產出,這些工業產品又是小城鎮建設中所必需的物質保障,所以農村工業發展能夠為小城鎮建設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農村工業建設也是促進小城鎮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村工業發展水平越高,則小城鎮建設越好,反之,農村工業發展不順暢,則小城鎮建設水平必然不高。此外,經濟建設是小城鎮建設的主要內容,而經濟建設又具體體現為農村工業建設,所以農村工業發展也是小城鎮建設水平的客觀體現。
(二)與農村第三產業發展的關系
我國的第三產業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得到了空前發展,并大有后來居上的發展態勢,第三產業目前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焦點。在第三產業發展中,小城鎮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以余姚市為例,該市近年來大力開展小城鎮建設,政府在鄉鎮建設中投入的資金已超過了50億元,完成和未完成的建設項目超過400個。小城鎮建設的開展,加快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城鄉經濟發展,尤其是對第三產業的推動更為明顯。該市2014年的第三產業勞動力人數已達到24萬,比2004年的16萬人增加了8萬人,而第三產業增加值也從2004年的55億元提高到2014年的226億元。由此可見,第三產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有著密切聯系,上述數據無不顯示出小城鎮建設帶動了農村第三產業及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
(三)與農村產業化發展的關系
在小城鎮建設中,龍頭企業是發展重點,而龍頭企業的發展又能有效帶動農村產業化發展,可見小城鎮建設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指引新方向,促進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發展。傳統的農產品種植憑借的是經驗,盲目性較大,并且產出的農產品不一定有相應的銷路,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都不高,這也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經濟收入受到了嚴重影響。小城鎮建設讓農業服務信息傳播更為全面、及時,逐步讓市場引領農村經濟發展,讓農村經濟發展目標更加明確、理性。另一方面,在小城鎮建設中,各類鄉鎮企業的加入,也能帶動農產品再加工,從而打開農產品銷路。由于鄉鎮企業對原材料價格、市場規律等情況更為了解,其能將各種最新的市場信息實時傳遞給負責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從而讓生產出的農產品更能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農產品經企業加工、升級,更能將普通農產品打造成具有競爭優勢的適銷產品。
三、小城鎮建設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對農村人口轉移的影響。
小城鎮作為農村與城市的連接橋梁,既是農村地區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國家經濟拉動農村經濟的杠桿。在小城鎮建設中,扶持的大量的鄉鎮企業,這為轉移的農村人口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對于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具有重大作用,并且小城鎮建設也有助于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與此同時,農村人口轉移也會增加小城鎮的勞動力數量,而農村勞動力較城市勞動力更廉價,故其有助于促進農村生產力和小城鎮建設的共同發展。
2.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
在小城鎮建設中,各類中小型企業的勞動力缺口較大,這樣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業平臺,鄉鎮企業中第一產業勞動力的增加,也能讓其他勞動力接受更多的專業培訓,從而使企業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以利于鄉鎮企業的持續發展。另外,小城鎮建設也能讓農村地區成為鄉鎮企業的原料供應市場,并且小城鎮建設的持續推進,會讓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小城鎮的消費需求也會隨之增長,這些都有助于推動鄉鎮企業發展。在小城鎮建設中,鼓勵各類鄉鎮中小企業發展,這些企業的發展,不僅能拉動小城鎮經濟建設,也能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收,擴大政府的財政收入,進而為小城鎮建設提供良好的財政支持。
3.對農村循環經濟的影響。
隨著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如環境污染、水資源開發過度等)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會對城鎮化建設造成不良影響。在新農村建設中,水資源、土地資源浪費問題表現得最為突出,所以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讓小城鎮建設的資源利用符合生態發展要求,是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小城鎮建設對農村勞動力的需求量較大,而農村人口轉移至小城鎮,也有助于實現規模化、機械化耕種,從而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的實施能有效提升農村種植業的現代化水平,有助于減輕植被破壞程度,現代化灌溉設備的使用又有助于減少水資源浪費。總體來看,小城鎮建設對于農村循環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4.對企業集群發展的影響。
在我國的產業集群發展中,鄉鎮企業集群是重要一環,鄉鎮企業集群發展不僅能有效促進本產業發展,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經濟建設作為城鎮建設的重心,城鎮建設能夠為鄉鎮企業集群發展提供所需的勞動力、原材料、基礎設施等物質基礎,同時也是企業集聚的原動力。在企業集群發展中,政府扶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導、扶持作用,尤其需要來自政府的財政保障,若缺少政府參與,將很難實現企業的集聚。與此同時,企業集群發展也能為地方政府創收,而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又能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建設,并且企業集群發展還能增加產品的多樣性,讓城鎮化建設的各種產品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可見鄉鎮企業集群發展也能對小城鎮建設產生有益影響。
(二)對農村經濟的負面影響
1.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農村人口的遷移需要高額的成本,比如農民工就業前需要支付一定的生活開銷、信息成本,農民工在城鎮生活需要支付更高的生活成本,農民工往返城鄉兩地需要支付較高的交通成本,農民外出務工就難以照顧到家庭,與家人聚少離多容易影響家庭穩定,等等。這些代價較高的成本支付,會弱化農民工的異地就業意識,影響農村居民的福利水平,同時也不利于城鎮化建設持續、快速地開展。
2.隨著我國關于勞動就業、城鎮住房、戶籍等相關制度的不斷改革、深化,讓很大一部分農民日漸脫離農村而在城市扎下根來,而這些農民通常都是農村中的致富典型,在轉移到城鎮后,無疑是農村地區財富資源、財富生產能力等相關資源的損失,從而導致農村資金非農化,給農村地區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小城鎮建設一直都采用的“內部繁殖”策略會導致城鄉兩地經濟發展模式的迥異,不利于消除城鄉差異,同時還會加重農村地區經濟衰退。
四、結論
小城鎮建設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加快小城鎮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加農村收入水平,同時還有助于改善農村風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與小城鎮建設具有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小城鎮建設能有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而農村經濟發展又有利于小城鎮建設的持續深化。但在小城鎮建設中仍然存在著規劃滯后、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各地應當采取發展特色經濟、完善綜合配套設施、重視農村與小城鎮的集中發展、建立農產品銷售渠道等有效措施,讓小城鎮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
作者:劉麗 閆碧瑋 單位:河套學院 鄭州輕工業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