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勞動力及農村經濟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農村勞動力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由于勞動力持續外流,特別是因新生代外流,使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過于嚴重即農村有效勞動力減少的速度明顯快于農村現代化推進的進程,導致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變緩。同時,農產品供需的不穩定性直接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農村經濟跟不上,農民收入少,農民更傾向于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外流更為加快,使農村勞動力更為稀缺,農村經濟更跟不上。這種惡性循環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2農村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容納作用
以來,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制使農村獲取了更多的經營自主權、發展潛力和勞動力容納量。隨著“三農”問題的提出和新農村建設的實施,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吸納了部分勞動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剩余的問題。同時,農村經濟發展必然伴隨著廣闊的農村就業渠道的拓建、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率等的提高,這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能于農村就業,融入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經濟發展不僅僅是農村相對能力的自我提高,也是城市后備能力的提高。城市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就有相當多的城市勞動力向農村轉移,即城市壓力直接向農村轉移以求減少對城市的沖擊,保障城市體制和經濟等的相對穩定。在解決城市危機的同時為農村引入相對數量的人才,促使農村勞動力年齡、素質結構等合理化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和農村經濟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就四川省自貢市農村勞動力與農村經濟發展進行具體的探討分析。
2自貢市農村勞動力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探討
2.1自貢市農村勞動力特征
2.1.1農村勞動力由勞動力剩余變為有效勞動力不足
據自貢市農村外出務工出現的新情況及措施(一)中表述:近年自貢市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人數約占農村總勞動力的70%①,且勞務輸出人數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又據該市自流井區、大安區、貢井區、榮縣對4個鄉鎮的12個村37個社的具體調查:適齡勞動力6117人,外出務工3076人,占適齡勞動力的50.29%,且男勞動力占外出務工人數的57.68%②??梢?,當前自貢市農村后續勞動力嚴重匱乏,農村勞動力呈現老齡化和女性化的趨勢。該市向外輸出農村勞動力時忽視了農民老齡化進程和輸出勞動力返歸所需時間及回歸年齡,對青少年外出打工的情況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勞動力情況不佳,農業生產本身風險大,經濟效益不高導致農村條件的相對較差,使新生勞動力不愿留在農村從事生產,老齡勞動力和女性則成為農村的主要勞動力。而因老齡及女性勞動力體力有限等原因使其只能粗放式種植。很多區縣的糧食播種、管理、收割嚴重缺乏勞動力,青壯年在外務工,家里承包地請人耕種、老年人請臨時工收割或直接放棄耕種的情況日益普遍。這種現象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及農業經濟發展。
2.1.2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向外輸出的勞動力的素質比留在自貢市的勞動力的素質更高,導致呈現農村可塑人才過度外流、老齡農民積聚和本地勞動力素質偏低的現狀。雖然高學歷畢業生在逐年快速增長,但留在農村發展的卻極少。自貢市農村教育較為落后,初中及小學以下學歷者占農村勞動力中的大多數。許多鄉鎮沒有形成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及教育機構,沒有農業方面的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農作物生產仍停留在經驗的基礎上。盡管政府等有關部門向村鎮贈予了農業方面的圖書,但因村鎮農民文化程度過低而使自學改進農業生產的效果極差。農村勞動力現今的偏低素質明顯難以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
2.1.3外出勞動力出現近鄉、回鄉就業和季節性回鄉務農趨勢
選擇在成都等離自貢近的城市就業的人數有所增加,其中年輕人的人數增加尤為顯著。農忙時節有一定數量的中年打工者回家幫助播種、收割,但中年打工者是考慮到家中年邁的父母難以操持農忙事務,為減少農忙成本才回家務農。當前農業生產效益仍不足以引回農村勞動力,農村現有及潛在勞動力十分稀缺。
2.2自貢市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特征
雖第一產業產值在逐年增長,但所占生產總值的比例較小,即第一產業的發展遠不及其他產業。收入方面,農村居民的純收入只有城鎮居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由此可見城鄉收入差距之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正覆蓋進行,但進度相對緩慢且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平衡。自貢市優質柑橘、特色蔬菜和鄉村旅游三大產業帶基本形成,糧食、生豬、肉鵝、筍竹等產業形成了供產銷鏈。但與當前農村勞動力外流速度相比,自貢市農業產業化進程偏慢。另外,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某些區縣相對集中,余下的區縣只出現極少的產業化經營或根本沒有產業化經營,這令自貢市的市區和縣鎮間存在較大的收入和貧富差距。
2.3自貢市農村勞動力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
自貢市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這必然會對其經濟發展產生影響。首先,農村勞動力收入增加促進消費增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其次,收入較低階層收入的增長率超出了一定限度也會帶來消費總量增長和消費結構變動。最后,隨著自貢市農村勞動力收入、消費水平等的提高,農村經濟的周轉循環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便相應加快。農村勞動力數量變動會引起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動。自貢市農村勞動力過多時,農村經濟會更傾向于傳統密集型的生產及經濟發展模式以防止農村勞動力過于閑置的狀況出現;農村有效勞動力不多時,則需要向新型化、現代化的農村生產及經濟發展模式轉化以保證農業產量,并發揮農村后勤補助的作用。農村勞動力與農村經濟發展相輔相承。農村勞動力合理配置的實現或完善需要資金和相關經濟政策支持,而農村經濟發展必然需要農村勞動力及其技術等要素的參與。自貢市農村勞動力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情況體現了當前解決農村農民就業問題不再是純粹將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而是尋求農村勞動力向外流動和有效勞動力回流、引入的均衡發展。從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竭力發展農業經濟和相關行業,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外來或回流人員的充分就業。
3促進自貢市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優化農業經濟產業模式及結構
根據區域、資源、交通等情況加大對地區特色化產業的發展力度,以少數地區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自貢市農業經濟整體發展,努力形成自貢市農業產業的規?;凸┊a銷一體的農業產業經濟模式,創建特色農產品品牌,維持并開拓農業產品的供需市場。另外,近幾年,自貢市農業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獲得了高速發展,但調整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據此提出優化自貢市農業經濟結構,加快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進程的建議。
3.2堅持本地農業經濟產業的持續發展
本地農業經濟產業是一個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前提。發展其他各類經濟產業的同時不能減弱對農村固有經濟產業,如自貢市種植業、畜牧業等的維持及發展。各地區應加大力度促進農業經濟產業向新型、高科技含量、多樣化方向發展,加大對糧食農業的生產基地或生產項目的扶持力度,提高勞動力務農的積極性,使其在保證自給的情況下仍有且仍愿意將多余農產品向市場供給,滿足本地及外地的糧食需求,從而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根據地區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在發展條件成熟的地區建立農業生態園和農業產品基地等為整個農村樹立榜樣;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考慮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使農業資源得到有效、循環利用;在條件不成熟的地區則根據當地情況并借鑒農業經濟發展較好地區的經驗,盡可能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另外,增加各地區的交流,實現經驗的分享和良好技術的推廣。另一方面,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將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用,積極改進技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如改進農作物生產收割技術,增產節時,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等。此外,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追求農業經濟長時期的又好又快發展。
3.3加大對農村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
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要持續提高農民收入。以前認為提高農民收入的關鍵在于農業人口的非農化以及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而今當轉變觀念,在能發展農業的前提下幫助農民創收,如漁副業規?;鍪铡⑼顿Y創收等。這就要求在著力發展優勢產業的同時,要適當引導或以優惠政策等方式讓金融、保險等行業能夠并愿意將資金投入農業,如“微貸”業務,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與保障,并結合區域情況,針對性地加強配套措施。
3.4培養、引進人才并促進外出人才回流
3.4.1加快調整農村教育結構,發展農村文化產業
自貢市應加強對農業及創新人才的培養,積極改變在農人員的生產經營觀念。增大對農村教育機構建設和發展的投入,針對性地開展培訓、農業知識入鄉交流等活動,促進在農人員對生產模式與經營的理解。選取典型地區建立生態園、農產品加工基地等,以實際可見的成果促使農民改變“務農沒有收益”的觀念,增加農業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促進農村基層領導人員及近農崗位的年輕化并加強其繼續教育,使其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有準確認知,充分發揮其引導、帶頭作用。另外,促進農民對農業循環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等的理解和運用,適時更新和傳播農業技術及信息,并使農村與城市發展接軌。
3.4.2發展“歸雁經濟”,重視農業與農民就業的兼顧性
根據當前農民務工人員就近就地就業的愿望的日益強烈和農村經濟發展缺少有效勞動力的情況,鼓勵并引導經商成功人士、外出務工人士回鄉創業,使回流人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領頭羊”作用。同時,創造近鄉就業、本鄉就業及兼職就業的機會,適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企業中預留不需太多專業知識的兼職崗位,促使在農人員的流動性就業和兼職性就業。此舉既能帶動農民的收入增長,也能降低企業的勞動力成本。
3.5加強對農村的宣傳
主動展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并宣傳農村中有效、新穎或具領先優勢的技術等,積極組織開展新聞會、主題宣傳月、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引起社會對農村的關注和重視,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機會。同時,可先發起自貢市市內農業技術交流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交流會等,適時適度發起省內外及以上的交流會,借此促使農業發展并豐富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3.6政府發揮積極作用
自貢市政府有關部門需扶持并引導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經濟輔助,分派專員深入農村調研,向農民提供持續性的農業指導等。同時,研究并規劃各地區可能發展的農村經濟,付諸實踐,在有典型示范農村經濟的前提下,繼續促進本省農村經濟的各地區相對均衡發展和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另外,農村人員就業現絕大多數都是自主尋求方向和職位,缺乏地區針對性而不能滿足地區用人的需求,政府可適當引導并進行針對性培訓,同時鼓勵高校、社會力量形成培訓機構加入。
4結論
農村作為勞動力的“資本池”和長期的分散城市危機壓力的載體,必須具有對勞動力和農村經濟匹配問題的調節功能,以便在承接外來壓力的條件下還能繼續發展。同時,以四川省自貢市為例的農村人口大市的最終發展必須結合城市經濟、農村經濟兩者的發展。
作者:朱家歡 陳雨 牟進洲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