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議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教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農村社區教育可以推動新農村建設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設藍圖的描繪如下:①生產發展;②生活寬裕;③鄉風文明;④村容整潔;⑤管理民主。這不僅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更是我們建設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和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更是指出,新農村的建設需要依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來建設,因此其核心內容就是:①發展農村經濟;②提高農民收入;③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村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目的,而培育新型農民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前提。作為成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社區教育在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擔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由此可見,農民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而且其的教育問題以及素質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的成敗有著關鍵作用。
(2)農村社區教育社區,英文為Community,最先出現在西方社會學中,其概念是“以一定地理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群體”,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社區一般分為兩種,即城市和農村社區;而在我國,農村社區是以城鎮為界定的,即縣級以下的為農村社區。基于以上理論,本文中所出現的農村社區主要指代以鄉鎮為中心的區域規劃內的所有村莊和居民組成的社會群體。筆者認為農村社區教育是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廣泛的社會教育組成的,其可以對農村社區領域內所有的農村居民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教育。
(3)農村社區教育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社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社區發展和社區人力資源開發。而農村社區教育則指為了達到滿足社區成員各種層次的需求,從而提高社區成員的整體素質以及生活質量水平的目的,充分利用農村社區的力量來優化社區的配置與資源,同時使用各種教育形式來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的素質的教育。由此可見,社區發展的重點可以概括為人的培養、發展和教育。而根據我國社區教育專家厲以賢教授的觀點,社區教育不僅可以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而且可以實現社區發展,所以農村社區教育的有效、成功模式可以更好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綜上所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促進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可以推動農村社區的發展,從而推動新農村的建設,以此推進農村社區教育的模式的探索是我們在現階段應該注意的重點問題。
二、農村社區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社區教育的基礎設施存在問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社區教育,然而由于農村經濟長期的落后狀況,致使農村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而且農民對農村社區教育的認識普遍不足。農村居民甚至村干部,對社區教育及其相關政策的了解與認識都不夠,對農村社區教育的理解僅停留在休閑娛樂或學習農業技術的層面上,然而并未意識到農村社區教育實質性的目的。基礎設施如大型機械的不到位以及學習地點的局限性更是給農村社區教育平添許多的困難,造成農村居民對社區教育普遍熱情不高,僅停留在“湊熱鬧”的程度上。
(2)農村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存在問題社區教育設置的內容主要是為了滿足社區內成員各種需求,因而其包括正規或非正規、職業性或文化娛樂性的教育內容。而以行政管理功能作為分析點,可知社區工作主要歸屬民政部門的管理范圍,而教育工作則是由教育部門的管理范疇。基于此分析,有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為社區教育專門設立了管理機構,然而還是有很多省(市)僅從教育廳的某一相關分支中增加這一方面的管理,這樣就造成管理部門沒有足夠的精力和經費來處理農村社區教育問題。
(3)農村社區教育的教育資金存在問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本來就不高,而由于城鄉二元體制的慣性,農村經濟比城鎮經濟更是有著巨大的差距。因此,絕大多數農村的經費都被用于發展農村經濟,農村的教育經費較之城鎮更是少之又少,而農村比城鎮大的多的人口基數更是導致農村社區教育的資金嚴重不足。筆者認為農村社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很大程度的阻礙了農村社區教育的開展,妨礙了農村社區居民素質、水平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
(4)農村社區教育的教育資源存在問題社區內能夠用于社區教育活動的一切財力、物力、人力以及文化資源的總和就是社區教育資源,其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容,即社區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及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目標,外界環境中的人力和財力向農村的運輸越來越多。然而在農村社區教育過程中,各個部門卻常常是各自為政、獨立操作,同樣部分內部人員對社區教育工作熱情也不夠,這種狀況導致了農村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5)農村社區教育的推廣發展存在問題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就是社區教育的城鄉發展不平衡,然而事實上農村內部社區教育發展與推廣更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正是由于各個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差距,而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水平又幾乎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因而各個社區間的社區教育發展也不平衡,因而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的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關于農村社區教育模式的改進方案
(1)從農民角度出發,提高對農村社區教育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是“學而優則仕”,因而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低于普通教育,社會上的用人單位以及企業選拔人才往往以學歷作為參考標準。這種情況導致農民這一普遍文化水平較低的群體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而想要保證一個地區的教育事業持續快速發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固然重要,然而如何提高農村社區居民素質更為重要且對本地的發展更具長遠意義。因此,如何從農民角度出發,使其正確認識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并樂于加入農村社區教育中是政府在農村社區教育模式構建應該考慮的基礎問題。
(2)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完善農村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往往因為身兼數職而無法對農村社區教育進行很好的管理,因而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是十分必要的。理順農村社區教育管理體制的關鍵在于明確政府與社區之間的權責關系,因而農村社區教育需要從制度層面到組織機構進行建立、健全,從而保證農村社區教育的順利進行與推廣,反之,農村社區管理層面的政社合一、職責不清則將直接導致農村社區教育管理體制的職能錯位。因此,政府需要統籌各方面力量來支持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將社區教育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將發展社區教育與自己的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分清各部門間的職能,創造出適于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的輿論氛圍和政策環境。
(3)打破城鄉二元化模式,建設鄉鎮社區教育模式通過“新建、重組、合并、共建”等方式打破城鄉之間的差異,組建鄉鎮教育共同體,將鄉鎮兩者的教育資源資金整合,促進鄉鎮社區教育的共同發展,開展社區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培訓一體化社區教育模式。利用網絡化的辦學方式構建農村教育體系,通過各個街道辦事處的分校推廣農村社區教育,以城鎮的社區教育為中心,以城鎮社區教育為范本,將社區教育鄉村化,密切聯系農村實際,尊重農民意愿,使教育內容方法更通俗易懂,促進農民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便于農民的學習以及在農村的推廣。
(4)加強農村社區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充分開發利用教育資源農村社區教育資源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隊伍問題。農村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分為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兩部分,而其中專職教師僅占很小的部分,而且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都不足。而這種情況對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農村社區的教育需要更多具有全面專業知識的師資力量,因而如何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教育資源是農村社區教育機構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農村社區教育機構需要通過探索開發社區教育資源的途徑達到引導現有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發動各方力量投資興建社區教育設施,整合社區內的教育網絡。
四、結束語
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可以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提供具有專業水平的農村人,因此農村社區教育的模式的探索是我們在現階段應該注意的重點問題。而現今的農村社區教育存在著許多缺陷,如基礎設施的不到位;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教育資金的不足;教育資源的匱乏;推廣發展的力度不夠。筆者從這幾個方面對如何構建農村社區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和解決方案。
作者:倪建兵 單位:江蘇如皋市搬經鎮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