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特色鄉村民宿助推農村經濟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都市生活的繁雜和壓力使人們向往愜意悠閑的鄉村生活。鄉村民宿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業態,既是人們對傳統村落不斷消失的追憶,也是新一代消費品位的反映。特色鄉村民宿有助于游客更好地感受獨特的鄉村文化,拓寬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徑,助推當地農業經濟轉型升級。
【關鍵詞】鄉村民宿;農業經濟;啟示
隨著旅游者對旅游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在旅游住宿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人文風俗和季節性的特色農事活動等,逐步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新型旅游首選。民宿產業通過對鄉村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助于盤活鄉村閑置資源,保護傳統村落遺存,傳承農耕文化。民宿產業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強,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1城口亢谷鄉村民宿發展經營基本情況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為外出郊游或遠行的旅客提供個性化住宿場所。游客通過體驗當地民俗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體驗有別于日常的生活感受。城口亢谷地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開發鄉村民宿,從過去的窮山惡水,到現在成為旅游向往之地,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變。
1.1城口亢谷地區基本情況。城口亢谷鄉村民宿依托亢谷風景區,該景區位于重慶市城口縣東部,距城口縣城約39公里,坐落于大巴山腹地,海拔1100米—2680米之間,森林覆蓋面積高達90%,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夏季清涼,是消夏避暑勝地。民宿開發區內道路、游覽、觀光、休閑等基礎設施完善,游客出行方便,加上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巴山民俗生活習慣融入到鄉村民宿建筑和飲食起居的服務當中,適宜發展具有大巴山山野閑趣的特色鄉村民宿。
1.2城口亢谷的民宿經營狀態。城口亢谷的民宿經營主要分為三種模式。第一類:村民自營模式。此類民宿由村民自己建設房屋,通常為三層樓的結構,進行適當民俗裝修或改良。游客入住時由民宿主人進行接待,居住于此的民宿主人不僅可以為住戶講解當地的鄉風民俗、旅游景點,而且還能為住戶提供感受當地村民生活氣息的渠道,帶領他們體驗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在這種類型的民宿中,擁有濃厚的家庭氛圍。此類民宿的在亢谷內分布廣,數量多,是主要的民宿經營形式,住客主要以長住度假型游客為主。第二類:公司投資經營模式。這種類型的民宿由外來公司投資開辦。以酒店式運營的方式,房間數量比普通民宿多,通過對民宿整體的設計融合當地民俗特色,內部的裝潢融入當地農村生活習俗,整體衛生條件,服務質量更加標準化。但與當地農民的接觸少,接觸到的地域生活氛圍有限。第三類:公司+農戶模式。公司以資金入股,對原著居民的農房進行改建或新建。農民則以房屋與公司建立收入比例分配機制。其中以重慶巴渝民宿為代表的品牌民宿融合當地特色民俗文化,打造高標準、高品質且富有人文內涵的體驗式民宿。通過品牌、優質的民宿建筑和原生態精心打造的裝修,以及人性化的住宿環境,得到游客極好的體驗口碑。通過高端民宿品牌的帶動,為景區錦上添花,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增加游客對整個旅行的滿意度。
2鄉村民宿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特色鄉村民宿的發展提升了農村房屋旅游價值和產品檔次,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升級,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又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條,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外出人才的回流。
2.1促進鄉村旅游消費升級。鄉村民宿滿足游客個性化的旅游需求,環境優雅、小而精致、居住氛圍溫馨的精品民宿,游客在放松心情的同時體驗了當地的文化與生活。設計優良的鄉土民宿設施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務。特色民宿作為鄉村文化的符號,承載了當地歷史發展的印跡,塑造了個性鮮明、富有特色的鄉村形象,大大提升鄉村旅游的綜合質量,又通過把游客留下來體驗享受旅游的過程,拉動了當地的消費,提升了旅游總體收益。
2.2帶動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發展鄉村民宿拓展了鄉村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例如:城口亢谷盛產高山核桃、土蜂蜜、臘肉,通過民宿的發展,帶動了當地土特產的銷路。游客到當地游玩、住宿,品嘗當地特色飲食,直接帶動鄉村周邊區域的農產品銷售,同時還節省了農產品的運輸成本。游客親自參與體驗采摘、種植等農事活動,更好融入鄉村生活,通過體驗農耕文化收獲更多的旅行感悟。民宿經濟的發展將農業與旅游業完美地進行融合。
2.3吸引本土人才的回歸。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傳統村落的空心化的現象。通過鄉村民宿發展產生的經濟效益,吸引本土原住村民回歸。以民宿經濟為載體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讓本地村民對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引發他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從而最終實現鄉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帶來更多的就業和創業崗位,吸引更多的本土優秀人才回歸故土創造發展。
2.4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長民宿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產業鏈與第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發展,使不同發展元素互相串聯,逐步衍生出全新的產業形態。通過產業鏈的縱向,主要在農產品加工業上下功夫,主動適應市場多元化的產品需求,盡可能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實現農副產品價值增殖。產業鏈的橫向,對每一環節進行拓寬,使得各個產業環節和產品功能得以擴充。農業生產不僅是獲得農產品的過程,其間,利用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性、觀光性、參與性、文化性、市場性,開發旅游觀光農業、農業教育基地、農業科研基地等。
3特色鄉村民宿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啟示
具有特色的鄉村民宿不單能夠幫助旅游者緩解壓力、感受自然,體驗自然生活的樂趣,使人們全身心得到放松,同時還能給當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增加當地村民收入,幫助當地宣傳地域歷史特色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助推農業經濟的發展。
3.1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的環境是多方面的,美麗的綠水青山、秀美的自然風光,淳樸的人文氣息。干凈、整潔、舒適的自然環境是民宿發展最基本的條件,好的自然環境會吸引游客,農民從民宿的發展中賺到了錢,把村莊的環境建設更加整潔有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環。
3.2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鄉村民宿是助推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口亢谷通過采取巴渝民宿經營有限公司與興田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組建公司,成為民宿項目經營主體,重慶巴渝民宿公司以貨幣出資入股,興田村以集體建設用地入股,農戶通過以房聯營,客房收益由農戶與平臺公司按比例分成。通過在公司、村集體、村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體現共融共生的發展意識。
3.3深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的現代必須要同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民宿經濟的發展把有著旺盛需求的消費群體和廣闊的消費市場從城市吸引到農村,為農業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搭建了良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鼓勵民宿業主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行業特色、空間要素、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加強對當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傳承意識,做好民宿與文化,民宿與農業等載體的融合。不斷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以及農業與健康養生的結合。做好了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民宿不僅僅是少數人參與、少數人獲益,整個產業的覆蓋面都會得到極大的擴張,進一步增強產業的活力。特色鄉村民宿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民宿經濟的帶動,有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振興鄉村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幫助農民持續增收,助推農業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
參考文獻
[1]寧自軍,隗斌賢.鄉村振興戰略下民宿產業演進特征與發展路徑[J].科技通報,2020(2):112-120.
[2]張廣海,孟禺.國內外民宿旅游研究進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4):503-507.
[3]李忠斌,劉阿麗.武陵山區特色村寨建設與民宿旅游融合發展路徑選擇—基于利川市的調研[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108-114.
[4]蔣佳倩,李艷.國內外旅游“民宿”研究綜述[J].旅游研究,2014(4):16-22.
作者:馮林雪 單位:中共云陽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