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不同于其他課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課程知識結構具有典型的跨學科屬性,特別是橫跨了財務管理與國際稅收兩大領域的知識。具備跨學科知識結構的師資相對稀缺,在傳統單一教師授課過程中,對于國際稅收的知識僅限于簡單介紹,無法實現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準確理解國際稅收對于跨國公司的作用與意義,更無法實現掌握國際稅收籌劃的能力?;诖?,該文通過“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稅務專業教師”的“一課雙師”的教學模式改革實驗,力圖改變《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授課現狀。通過自然實驗證明,“一課雙師”的教學模式對于改進《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學習效果收效明顯。但是,在具體執行“一課雙師”的教學模式時也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障礙,對于相關制度性障礙,該文在最后給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一課雙師;跨學科知識結構;自然實驗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中國公司“走出去”,海外公司“走進來”已經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常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具備國際化視野成了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分水嶺。為了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就成了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的知識結構龐雜,融合了財務管理、國際稅收、國際金融、管理會計、國際貿易等多學科知識。因此,對于《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講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知識儲備要求顯著高于其他課程,教師不僅要熟悉一般財務管理的理論和知識,還要熟悉國際稅收籌劃以及海外資本運作。然而,無論是在高校還是商界,完全具備上述知識結構的人才均屬稀缺人才,一方面,高?,F有的分配制度難以吸引足夠的相關人才投身教育,客觀上高校與實務界存在著激勵人才競爭;另一方面,由于地域、收入、科研平臺的差異,高校間也存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作為缺乏人才吸引力的中西部高校,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將《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打造成為助力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金課,是該文所想探討的主要問題。
1當前陜西理工大學《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主講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求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講授內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即財務管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和國際稅收。其中,財務管理的主體知識屬于公司金融,與國際金融同屬金融學,而跨國公司的國際貿易部分,也主要是從國際貿易實務的角度,運用公司金融的相關知識。然而,與財務管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不同,國際稅收雖然在整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內容不多,但是,涉及的知識點卻是國際稅收中的重點與難點。實際上,講好《國際稅收》不僅需要堅實的《稅收學》《稅法學》《稅收經濟學》《轉移定價》以及《國際政治學》的相關知識背景,更需要跟蹤各國稅收制度的動態演化,理解國際稅收制度的演化規律。
1.2現有承擔《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師資缺乏稅收知識
從現有陜西理工大學承擔《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講授教師的學科背景看,普遍以財務管理專業或金融專業為主,缺乏對稅收制度的理解,更缺乏對當前各類轉移定價等國際稅收籌劃案例的深入研究。因此,現有單一教師授課過程中,對于國際稅收相關章節,只能簡單介紹,無法實現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準確理解國際稅收對于跨國公司的作用與意義,更無法實現使學生掌握國際稅收籌劃的能力。
1.3《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相關課程體系不合理
按照前文所述,學習《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應當先行學習《財務管理基礎》《金融學基礎》《稅法與稅收籌劃》《國際稅收》等相關課程,在掌握上述課程相關理論與知識后,《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知識結構才基本構建完成,《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實際上起到整個知識點,運用案例深化理解的作用。然而,按照陜西理工大學2014版培養方案,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沒有安排《國際稅收》的課程,同時,《稅法與稅收籌劃》課程安排在了第6學期,晚于《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開課時間。從課程體系安排上,《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相關課程安排不合理。
2《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形成
由于《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屬于典型的跨學科知識課程,通過業務培訓,提升單一教師的跨學科知識可能是一種選擇。但是,無論是財務管理專業還是稅收專業的相關知識體系的學習周期普遍較長。同時,跨專業學習縱然可以基本掌握主要的知識點,但是缺乏深入的學習研究,就無法掌握其他學科的研究能力。在科研考核的壓力下,要求高校教師拓展自己無法掌握科研能力的新知識,其個人的機會成本過高。在現行本科教學的管理和激勵制度下,對于教師個人而言,得不償失。因此,通過跨學科專業知識培訓,提升《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能力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在這一基本事實下,改進授課方式成為打造線下金課的另一路徑。
2.1《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概念
一般談及“一課雙師”制的教學模式,主要內涵是構建“理論教師+實踐導師”的雙師制。通過理論教師的理論講授,外加實踐導師輔導的實踐學習,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并提升相關課程的實務能力。如葛璇(2019)提出通過“一課雙師,雙師協同”的教學模式,引入企業知識,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補足理論教學的短板。王麗愛(2018)也是建議通過“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強化警校學生實戰能力。然而,楊博,張蕊(2016)在分析《新聞專業英語》時發現,新聞專業英語既需要新聞采訪專業技能,更需要扎實的英語基礎,具有一定的跨學科性,現有承擔新聞專業英語的師資,在新聞專業技能上存在著明顯短板。而高校與新聞單位同樣存在人才競爭,能夠在新聞專業英語課堂上有效輸出“英語+專業知識”的師資明顯不足。因此,采用“雙理論教師模式”的“一課雙師”制,更有利于新聞專業英語課程建設?!犊鐕矩攧展芾怼废噍^于《新聞專業英語》,跨學科性質更為突出,在理論教學上存在師資知識結構的短板。因此,該文采用了楊博,張蕊(2016)的“雙理論教師”的“一課雙師”教學模式,以學科知識互補的方式,彌補單一任課教師的知識短板,實現打造線下金課的目的。
2.2《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
從陜西理工大學的師資看,該校有多名承擔以財務管理專業為背景的《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主講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欠缺稅收知識。同時,該校也有多名專業的《稅法》主講教師,且其中有一名《稅法》主講教師不僅稅收學術功底扎實,更有多年的稅收實務經驗,但是,《稅法》主講教師普遍缺乏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背景,無法獨立承擔《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的講授工作。
2.3《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的基本教學模式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要求財務管理專業背景的專業教師和稅收專業背景的專業教師共同備課,共同上課。通過課程講授,理解學科差異,糾正學科的可獲得性偏誤,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相長。
3《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實證分析
為了獲取有效統計數據,該文將采取自然實驗的方法評估《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對改進《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影響。
3.1實驗設計
該實驗的被試對象均為陜西理工大學2016級和2017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2016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62人,作為參照組;2017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58人,作為實驗組。由于采取自然實驗法,該實驗并不告知被試對象相關實驗內容,只是在《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開課之初和學期末分別對被試對象進行隨堂的初始與終局國際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能力測試,進而檢驗《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對改進《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影響。
3.2實驗組和對照組國際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能力的初始測試結果
初始測試主要是為了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國際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能力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而保證論證整個自然實驗的有效性。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后,確認實驗組與對照組國際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能力無顯著差異,具體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1顯示實驗組平均正確率為41.72%,對照組平均正確率為43.11%,實驗組學生平均正確率低于對照組學生約1.39%。其中,表2方差齊性檢驗的顯著水平為0.26>0.05,表明假設方差相等成立;兩組學生成績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424>0.05,因此,在95%的置信區間內,實驗組和對照組在任務型教學實驗前國際稅收籌劃案例分析能力沒有顯著差異。
3.3實驗進程與結果
在確定了2017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為實驗組后,授課教師對實驗組展開了《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試驗。實驗組與對照組都是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在期末考試試卷中,增加了難度近似的國際稅收籌劃的案例試題,通過分析試題正確率和得分情況,分析《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作者運用STATA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表3顯示實驗組國際稅收籌劃的案例試題平均正確率為78.13%,對照組國際稅收籌劃的案例試題平均正確率為65.14%,實驗組平均正確率高出對照組12.99%。上述實證結果表明,實驗組國際稅收籌劃的案例試題的分析能力顯著強于對照組。因此,《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有利于《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進。
4運行《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雖然《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改進了《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現行教學管理制度與《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存在著典型的制度性摩擦,難以保障《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持續運行。
4.1教學工作量計算不合理
按照陜西理工大學教學工作量計算方法,我校教學工作量是按照下述公式計算的,即:教學工作量=計劃學時數×班級系數×課程系數其中:(1)計劃學時:以培養方案及教學任務書為準。(2)班級系數:研究生教學以30人為一個標準班,班級系數為1。不足30人的按30人計算,超出30人的,按照一定的系數進行調整按下述公式計算。(3)課程系數:普通課程系數為1,開新課的課程系數為1.4左右。在上述教學工作量計算公式中,影響《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工作量的因素僅限于學時和學生人數,不考慮教師的備課投入。由于《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要求兩名教師共同備課、共同授課,兩名教師均需投入獨立講授該課程的時間和基本準備工作。從現行的教學工作量計算方法上,對相關教師缺乏工作量補償,將挫傷教師采取《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積極性。
4.2排課不合理
該校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師生比普遍較高,師資整體不足,單個教師單一學期教學任務壓力大,在課表安排上難以保障《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實施。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課表安排問題,多次出現單一教師授課狀況,無法保障“一課雙師”制度的有力執行,對最終的教學效果存在潛在的負面影響。
5完善《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對策建議
從《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課程“一課雙師”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實證分析看,在該校多元知識結構師資短缺的條件下,通過“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可以有力地彌補類似《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等具有跨專業學科課程的師資能力短板問題,為打造線下金課,建設一流專業提供有力的支撐。但是,持續運行“一課雙師”教學模式更需要學校改進教學管理方式,據此,筆者提出以下兩個建議。
5.1積極引進師資,緩解師資短缺
由于該校高層次、跨學科師資短缺,進而倒逼出“一課雙師”教學模式。而制約“一課雙師”教學模式效能發揮的,依然是師資短缺。因此,改進類似《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跨學科知識結構課程的教學效果,應當優先引進師資。在具體引進師資的人才選拔過程中,應當優先考慮具備跨學科知識結構的教師,在此類師資稀缺,不足以滿足學校課程需求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按照相關學科屬性,分類引進合格師資,通過“一課雙師”的組合師資模式,改進跨學科知識結構課程的教學效果。
5.2改革績效工資分配方案,補償“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機會損失
“一課雙師”的組合師資模式在成為正式制度后,“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相關課程的授課教師將面臨著機會損失。因此,在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中,應當考慮“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相關課程授課教師的機會損失,調整“一課雙師”教學模式工作量計算系數和計算辦法,降低“一課雙師”教學模式的推廣難度。
參考文獻
[1]劉曉音.財會商圈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過程體系的探索[J].科技經濟市場,2019(3):141-142.
[2]王娜.跨學科、跨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9(2):57-58.
[3]朱廣其.復合型技能人才跨專業協同培養模式:理論、現狀與建議[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39(4):36-40.
[4]葛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一課雙師,雙師協同”教學模式探究———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5):117-118.
[5]王麗愛.關于構建實戰化教學一課雙師授課模式初探———以“刑事訴訟法”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8(21):365,367.
[6]楊博,張蕊.“一課雙師”型教學模式下的新聞專業英語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0):141-143.
作者:盧陽 牛艷梅 單位:陜西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