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數據思維金融學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不管是市場環境還是相關的經濟主體活動都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變革。與之密切聯系的金融專業教學研究也在此基礎上面臨著新的挑戰,教學形式、課堂重點以及日常的學科滲透等,都需要結合現階段的大數據特征進行調整。老師們借助大數據思維支持的相關技術,對以往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改正,也為新形勢下的金融教學提出了改進和提升的新思路。
關鍵詞:
一、前言
金融學所研究的領域與大多數的應用型經濟學一樣,博弈性與時效性特點相當明顯,從事金融學研究的學者以及任教的老師們,都需要經常性的對市場、買賣關系雙方以及經濟大環境給予關注,才能保證自己在金融學研究的所作所為是不落伍的、有現實意義的。金融學是一個復雜的知識系統,不僅包括大量的經典經濟理論、數據指標,還涵蓋多種分析經濟問題的、解決經濟問題的實踐性方案,這對于每個從事金融學研究和學習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學是一個與資金財富掛鉤的專業領域,相關的期貨期權、證券股票交易、銀行業、保險業等等的知識都是需要人們將雜亂、海量的數據分門別類,并做好統計與監測,用數字以及指數的變化來實現對成本、利潤、風險的經濟要素的控制。由此可見,數據是金融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些數據的有效性、有序性、規律性等等,都需要金融專業人才進行探索,相關的教學工作也需要以此為基礎合理的展開。
二、大數據思維在金融領域以及金融教學中的滲透
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現階段飛速發展的經濟以及復雜多元的經濟環境都為金融行業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困難,人們需要把雜亂無章的數據從各個社會角色和不同地域收集上來,并利用科學的算法將其整合成為具有經濟學含義的表現形式,以此來反映和指導經濟生活。在大量的數據面前,人們的工作顯得尤為關鍵,合理有效的統籌和控制是把握經濟脈搏的重中之重。結合這樣的現狀,從事金融學研究的學者以及高校老師們,還需要把握時代特征,積極的引進和應用大數據思維衍生的數據處理系統、交易操作系統嗎,以及金融管理預警系統,用大數據的思維來指導自身的研究與教學。特別是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師們還應該有目的、有步驟的轉變金融專業研究和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與大數據直接接觸的機會,用有預見性的眼光提升高等教育階段工作的實效性。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大數據思維已經進入了部分院校的課堂,一些老師也已經將大數據所包含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數據分析途徑以及代表先科技水平的數據處理平臺等等相關要素灌輸給了學生們,金融專業的學生也在這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雙重改進中獲得了走在時代前列的專業學習。除此之外,人們會發現還有一些區域或者院校的金融專業教學創新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類似的小瑕疵不僅不能夠實現其貫徹大數據思維的初衷,還很有可能對學生學習形成誤導,擾亂老師們的引導體系,對金融專業教學研究形成危害。比如,一些院校投入大量金錢購買了近些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數據庫,并在系統平臺上達成了多校合作共享,但實際上,鮮有學生知曉這一資源,更少有人使用,校方的疏于引導和宣傳,不僅導致了資源的浪費,還阻礙了學生專業領域的學習和探索。另外,有的院校在金融專業的教學模式與內容仍然過于陳舊,相應的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并不能與現實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形成一致的步調,這不僅喪失了該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現實價值,也將會使自身教學活動逐步陷入困境。因此,在進行金融學研究時,人們不僅需要找準金融領域的發展脈搏,還需要及時的將新的元素注入到現實教學活動之中,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這才能夠保證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靈活性與精準性。
三、大數據思維在金融學研究中的運用
(一)注重以人為本,保證大數據元素加入金融學研究的合理性
大數據是借助高精尖的數據分析工具而產生的,因此,金融學研究以及金融專業教學的改良需要將先進的設備工具和合理的人為操作結合起來,防止因個別的技術漏洞造成數據泄露、分析干擾等不可逆的錯誤,同時也為金融領域人才的日常工作提供便捷與高效的支持。老師們在進行金融相關專業的教學活動時,需要尤其的注意的就是以人為本。大數據工具以及思維并不能夠完全取代人們的自主思考和全局把控,因此人們需要在不斷培養大數據思維的同時把握好自身位置,做到既不過度依賴也不過分排斥,用合理的工作方法和教學方法去協調人數大數據時代特征的關系。老師們在研究教學改良的過程中應該做到循序漸進,逐步的將大數據的概念以及大數據思維灌輸給學生,用適當的案例去向學生闡釋大數據背景下的變革,在他們心中形成對大數據比較系統和客觀的認識。大數據思維的培養和形成需要站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老師們在過程中需要將“人”作為先進技術和模式改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人的能動作用,從而讓學生利用自身所學合理的應用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并在金融領域做好資本管理與風險控制,體現人在處理經濟關系時的靈活性與巧妙性。
(二)將大數據金融環境與相關研究有機結合
大數據金融環境依然在人們所處的經濟環境中發揮作用,個人投資理財、企業的融資、銀行保險業的系列活動等等都在利用高速的信息傳播技術與數據分析功能。與之密切相關的金融專業教學研究也應該將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搬上課堂,幫助學生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變化。常規的金融專業教學以課本知識講授和模擬交易實習為主要表現形式,如今,大量的數據分析整合工具進入校園,老師們有義務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對新事物進行了解和應用,以免造成學生所學技能與現實職業崗位需求脫節的尷尬。學校購買的數據庫或者與區域內其他高校達成的數據共享體系能夠用于學生的金融問題探究,這種自主學習的形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讓學生脫離束縛,滿足自身個性的學習需求。另外,老師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向學生推薦與大數據技術有關的知識論壇或者專業網站,方便學生在感興趣的前提下能夠進行自我學力的完善。由大數據引起的金融領域的變革、相關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一些因大數據受益的典型企業案例都可以成為老師們向學生推薦的參考知識,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大數據思維,方便接下來利用更具優越性的全局思維分析金融專業相關問題,同時由于當下經濟形勢與市場環境的不斷更新換代,學生們的大數據思維以及市場敏感度也會形成持續的優化。
(三)增加大數據思維以及工具的應用比重
大數據形勢下的經濟管理活動與以往相比對技術設備的依賴更重,這一方面代表著高端智能的科技開始越來越深入的服務于社會生活,一方面也在提醒人們需要特別把握好人人工與智能的關系,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在金融專業教學方面,學校以及老師們應該重視有關的系統以及教學工具的引進,為學生的思維培養營造有益的環境。比如數據庫的使用權、模擬交易系統的應用、學生個人數據存儲空間等等都是大數據環境下所產生的。老師們需要幫助學生熟悉這些高科技的產物,并盡快的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這不僅是現階段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出于學生經濟思維、專業能力完整性的考慮。在金融專業教學課堂上,老師們還可以創新性的將大數據思維這種規模化、集成化的顯著特點滲透在學科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必拘泥于所謂概念或者定義,適當的學科交叉與思維活用能夠為老師和學生的研究和學習帶來新的思路,同時也有利于他們在創新性的探討中或者自身學術以及能力上的提升。過程中對于大數據思維以及觀點的講解并不能夠得到準確的量化,但老師們有重點的突出能夠使學生在受教育階段較早的感知到現實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態勢,并能夠在此基礎上為自己的階段學習和未來職業規劃形成一定參考,這對于學生的長久發展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四、總結
“大數據”是未來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趨勢,人們需要敏感的把握環境以及現實需求的變化,在動態的、多變的策略調整中尋找有益于自身穩步發展的狀態。老師們在進行金融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的優良經驗和新興的事物與模式有機結合,用合理的策略去消化吸收新形勢下具有先進性和優越性的技術與思維,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達現階段人才培養導向,有效的指導教育教學活動。院校、老師以及學生的通力合作能夠使他們在新風向的指導下各自受益并形成合力,使教與學的活動形成良性循環。
作者:劉念 劉一沙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何奎.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卓越金融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5(13)
[2]汪連新.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時代金融學課程改革及人才培養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2)
[3]任琨.金融行業的大數據管理探索和實踐[J].現代工業經濟.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