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文章結合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圍繞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對金融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和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改革進行探索與實踐,并就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
金融學;精品課程;質量工程;實踐教學
《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是奠定學生金融專業性思維的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金融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現代信用制度、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貨幣理論和政策等一系列金融專業基礎知識、內在關系及其運動規律。另外,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金融理論與實踐發展現狀,掌握分析金融現象的方法,培養其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實現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中的有關要求,即要求學生熟悉國家有關金融與投資的政策法規,能解釋金融活動和分析金融現象,具備處理金融實務工作的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并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強調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突出實踐的重要性,從課堂教學到課后輔導、從實驗設施建設到實踐基地建設,都必須立足于培養我國金融發展急需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現代大學生。隨著金融經濟的不斷發展,涌現出新的金融前沿問題,結合目前大學生的現實狀況,很有必要對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尤其必須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實踐
(一)建立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機制
科學研究對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具有促進作用。一般說來,教學中使用的哪怕是最新的教材,也落后于日新月異的金融經濟的發展。因此,教師通過科學研究,能站在金融專業知識前沿領域,把科學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引入教學過程,向學生傳授最新、最前沿的知識,推行研究性教學。而且,通過吸收部分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使學生得到基本科研技能訓練,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能力,為學生的畢業論文和參加大學生創新性研究項目奠定基礎。為此,我們確立了教學科研相互促進機制,使教學和科研實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共同提高。近幾年來,課程團隊組織了多次教研究會議并形成共識:根據金融學教學需要及老師科研特長,調整了部分老師的研究方向,并建立了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的機制。課程組教師將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實到課堂教學,同時也將科研過程中的學術精神和學術方法帶入課堂,引導學生對金融問題的分析思考,組織專題討論,豐富教學內容。另外,通過學術講座,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讓學生了解金融理論前沿發展情況。
(二)重視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實踐教學內容
1、理論闡述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案例教學輔助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主要向學生系統傳授《金融學》基本理論與知識,注意及時吸收學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并將國內外金融市場發展動態及時補充到理論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主要將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獲得不斷適應經濟和金融發展變化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2、開展綜合模擬實驗教學
配合金融學的理論教學,在實訓中心主要運用“同花順”教學軟件系統和SimBank銀行模擬教學平臺開展實驗教學。使學生通過實驗過程學會閱讀分析證券資訊,熟悉證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金融投資的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方法,訓練投資分析能力和研究報告撰寫能力,并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銀行實務的主要操作過程。
3、采用多種途徑開展實踐教學
主要通過案例討論、課程實訓、行業見習、學年論文、第二課堂(金融學知識競賽、“挑戰杯”、金融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申報大學生創新性研究項目和參加教師科研項目等方式)等途徑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創新能力。以當地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作為實踐基地,將金融理論教學與金融業務見習實訓緊密結合,使學生既掌握了金融理論,又能在理論指導下參與金融實踐,并掌握一定的金融職業技能,為學生的在金融行業就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通過以上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4個環節的教學安排,及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利用,使《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達到了知識傳授與綜合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研究型學習和實踐探索型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此外,教師在輔導課、作業、考試、閱卷、課外教學指導等教學環節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的做法,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改革
調整課程內容和課時。金融學課程內容的設計,應使學生掌握金融學基本理論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近年來,一方面我們本著使用金融學領域內最優秀教材的思想,采用了黃達主編的《金融學》(人民大學出版)作為教材,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拘泥于該教材,根據該校實際和專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增刪和調整,及時反映金融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注重金融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實用性、新穎性貫穿于《金融學》的課程教學始終。此外,對課外實習內容作了調整,增加學生參加金融實踐教學或觀摩的時間。將銀行、保險和證券及投資業務的實踐教學見習內容放在當地的銀行、保險和證券等公司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是金融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為此,我們對有些章節的教學采用了準實踐性教學方式。首先對涉及到股票、證券交易等實踐性較強問題,采用現場模擬實踐教學,通過在實訓中心運用相關教學軟件或實訓平臺完成。其次選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作為社會實踐教學基地,將學生帶出去,讓學生親身體驗金融操作過程。這些教學實踐性活動很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并提高學生從事本職業的技能。最后學生的課程小論文和學年論文和研究報告的選題,大多與這些實踐教學內容相關,效果較好。改進考核方法,增加實訓考核內容。作為地方院校,該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此,我們編寫了實訓教學大綱,修訂金融學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尤其是改革考核方式,強化了實踐考核內容,加大實踐操作考核分值比重,削弱理論考核分值比重。課內實驗考核,注重過程考核,主要以學生平時實驗作業的完成效果為考核標準。課外實踐考核主要以實踐小組提交的實踐報告為主進行考評。一般而言,采用平時成績占10%、實踐操作成績占30%、期末理論考試占60%的分值比重。另外,注重各班小組的團隊分值,個人成績與團隊成績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集體協作能力。建立了課程質量控制與評估體系。課程教學質量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為搞好金融學課程教學,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對教師備課、課堂講課、課后作業批改、課后輔導答疑、學生課外閱讀、現場與模擬教學、課程實習、考試、閱卷等諸環節進行了統一規范,保證了金融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成效
在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中,我們將精品課程建設與金融學教學團隊建設、金融學科建設、教改立項、課堂教學、實踐創新教育、青年教師培養以及科學研究等有機結合、通盤考慮、統籌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整體推進,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1]。
1、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金融實踐教學體系,培養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從金融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和職業資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職業資格考核內容,制定了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方法,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檢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借助懷化學院服務地方辦公室,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聘請了當地金融學會、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單位的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領導和業務骨干作為兼職教師為學生授課,加強對學生金融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在當地建立了銀行、保險和證券公司等校外金融實踐基地,把相關見習內容放在基地進行。另外,還通過“實驗競賽-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等多途徑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2、教學隊伍結構優化,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中,產生了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師資隊伍,課程教學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除了重視金融學課程建設、科研以及金融學教學團隊自身建設意外,我們還尤其重視對學生在金融實踐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指導學生參加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和各種挑戰杯競賽,發表科研論文,申請大學生創新性研究項目等。尤其是通過將學生評優、評獎與參加這些項目和競賽掛鉤,極大地調動了參與的積極性。通過這些項目和競賽的開展,學生實踐創新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精品課程建設需要完善之處
1、課程內容難以與時俱進,有待進一步改進。
近年來,由于金融創新發展較快,出現了許多新的金融現象和金融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在教學中,我們深感教學內容更新、案例開發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構建科學性強和內容新穎的課程教學體系,采用專題教學模式彌補這一不足。另外,必須搞好金融實驗教材建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程內容結構有待優化,實踐教學模式需要完善。
隨著金融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深入探索《金融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出更多高質量的教改研究成果。目前,課程內容體系中宏觀金融分析的比重仍然偏高,微觀金融的理論與實務仍顯不足,事實上,微觀金融在學生以后的工作中應用更多。因此,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這些實務性內容,實踐教學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完善。
3、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完善。
由于教師嚴重短缺,教師的教學任務超重,每個教師擔負了3門以上課程的教學任務。繁重的教學任務,導致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潛心研究教學。所以金融學課程教學團隊還需要進一步穩定和完善,需要加大專業教師的引進力度。另外,教師參與地方金融經濟服務的力度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大和提高。
4、精品課程網絡條件不完善,缺乏及時更新。
在建設中,課程團隊教師制作了豐富的精品課程資源,由于學校沒有專門技術人員進行服務和維護,課程教師缺乏技術手段,因而網絡課程的制作質量得不到保證。教師也無法自己在線隨時調整、更新,在線開展討論、答疑、作業、考核等教學與管理活動也難以進行,一定程度影響了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修改與豐富。因而難以發揮其重要作用,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建議學校進一步重視與支持,學校應當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本校的精品課程進行維護,才能發揮精品課程的價值和作用。
作者:林源 郭艷 單位:懷化學院
參考文獻:
[1]吳志明,楊勝剛•以精品課程建設推動金融學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大學金融學課程與專業建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0(9):31-33.
[2]隋玉敏,王秀英•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