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金融學案例教學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金融學教學中所選用的案例來源于生活中,說服力較強。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組織,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金融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提高學生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就自己或者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這種交流,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雙邊或多邊的互動,從而增強了學生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有助于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案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將在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通過課題或論文上升到全新的理論高度,另一方面還可以選取科研成果中的部分內容編寫成案例用于教學,從而實現了科研與教學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二、案例教學在金融學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一)事前控制
1.教師的準備
(1)明確教學目標
(2)精選教學案例
如何對設計好的案例進行正確的選擇是案例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選擇教學案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及時性。在選擇案例時,盡可能選擇現實中的最新案例,這樣的案例更加貼近生活,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針對性。針對學生已有的金融專業知識、能力與專業要求進行案例設計。第三,適宜性。案例教學中所選的案例難度要適宜,避免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
2.學生的準備
案例教學注重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學生的課前準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首先,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分組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小組成員的多樣化會增加討論時不同意見的機會,從而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其次,教師在課前要把案例材料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案例材料,查閱資料,進行必要的思考和分析。學生的課前準備可以讓其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去,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二)事中控制
案例教學法運用成敗的關鍵在于課堂上怎樣組織教學。一般而言,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案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使用一些簡短、典型的案例來幫助學生對一些金融概念、金融原理的理解。這種案例較多運用于教學的初級階段,用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可以通過對2007年影響全球經濟的“次貸危機”引出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另一種則是在學生掌握了部分理論知識后,通過使用一些較為復雜的案例來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例如在講解完商業銀行理論后,為學生列舉海南發展銀行和巴林銀行倒閉的兩個案例,討論這兩家銀行為什么會有倒閉的風險?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存在哪些風險?經過激烈的討論或辯論后,教師需要針對本次案例教學情況進行點評。
(三)事后控制
在每次案例教學課結束以后,教師應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整理和總結。教師不僅要總結案例,還要對已有的案例進行修改、補充,形成案例庫,供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參考。
三、案例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處理好傳統教學和案例教學的關系
傳統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傳統教學法能全面、系統地傳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是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但是對金融學理論內容涉及較少。因此,在金融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實現傳統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結合,以保證在采用案例教學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在金融學案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和對學生的引導。在講解案例過程中,要善于提問,不要先下結論,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逐步克服學習上的依賴心理。
(三)避免從書本到書本的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職業學校的教師絕大多數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不僅缺乏任教經驗,尤其缺乏工作經歷與實踐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涉及的案例較少。為了搞好案例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途徑來彌補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一是深入實踐,派教師到金融部門學習,親身參與金融部門的實際工作;二是加強合作,直接聘請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共同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
作者:丁慧 單位:江蘇省宿遷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