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案例教學視角下金融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當代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金融產品、融資方式、風險管理方法、市場特點不斷涌現,但一般《金融學》教材的內容是相對滯后的,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編排講授,對學生了解和分析現實中的金融現象顯然是不夠的。要彌補這方面的問題,就要適時補充和講授金融實踐中的新問題和新知識。作為任課教師需要時刻關注金融市場的新問題和新現象。金融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每一個章節中都結合目前全球和國內的金融實踐內容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最鮮活的案例教學素材,豐富充實了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以美國次貨危機的案例教學為例進行說明。通過講解次級貸款危機演變的過程,融會貫通講解以下重要關鍵知識點:
1.金融中介機構體系。
包括存款型金融機構性質的商業銀行、美國抵押貸款協會;契約型金融機構性質的保險公司;投資型金融機構的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以及在金融體系中不同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和運用的特點。強調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及其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性。
2.資產證券化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將次級抵押貸款打包成一系列次級抵押貸款證券
由信用評級機構評級,出售給投資者。資產證券化是融合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特殊融資方式,其金融創新激發了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活力。
3.過度金融創新而衍生的金融衍生工具———CDOs
使次貸危機演變成美國金融史乃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機之一。重點講解CDOs的金融工具的具體構造,金融危機演變的歷程和產生的危機類型。這樣的案例要求學生對《金融學》課程的各章節的理論知識點融會貫通,結合案例素材進行深入而全面地分析和思考,理解金融體系運行的基本規律,有助于培養了學生金融學的思維方式和模式。
二、立足于彭博數據庫,增加實驗教學環節
我們商學院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引入了國際領先的彭博(bloomberg)數據庫,這一終端將新聞、數據和數據分析于一體,涵蓋各國(包括中國)經濟增長、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以及金融(含銀行、證券、保險、外匯)、商品市場、貿易、碳排放等諸多領域。《金融學》中涉及到金融市場的類型、交易流程和價格走勢等與實務緊密聯系的基本概念,課題講授無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動態特征。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增加“金融市場”實驗教學環節,通過彭博(bloomberg)終端,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學生直面全球股票、債券、期貨、外匯交易市場實況。讓學生看懂行情的報價方式,合約具體內容以及主要分析工具。此外,彭博數據庫囊括了全球頂級投資銀行研究報告和投資分析報告,具有領先的深度和廣度。課程要求學生能夠至少閱讀一篇英文投資分析報告,了解投資分析報告和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為其他課程學習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金融學課程增加體驗式和分析性實驗環節,學生不僅掌握和了解有關金融市場運行的基本原理,也能夠熟悉并直接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實務,感同身受地理解全球金融資產配置的真實性和現實性,培養了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投資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立足網絡構建課程教學平臺,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華東理工大學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建立了課程中心教學平臺,依托這一平臺建設了“金融學課程網站”,匯集課程教學資源,實現了教學大綱、教學課件、課程錄像、習題集、參考書目等教學資料上網,鏈接多個國內知名高校國家精品課程,網易公開課同類課程以及金融機構,為師生輕松獲取信息提供了最齊全的教與學的個性化服務,也成為支持學生課外學習自主選擇教學資源的重要平臺。金融學課程中心打造成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非實時課堂。主要包括課程網上論壇、在線答疑等方式進行交流。要求學生關注財經新聞和評論性文章,定期發帖關注財經新聞并進行評價,讓課程教學平臺的討論版塊成為在線學習園地。教師通過查閱學生發帖內容,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學生學習態度和成果,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依據。在《金融學》課程教學的實踐中,案例融會貫通知識體系結構;創設金融實驗,通過彭博數據庫,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構建課程教學平臺實現非實時課堂。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改革和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在教學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更加富有成效,對于實現《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自主性學習模式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作者:錢麗霞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