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端產業金融供給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闡述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片區的高端產業金融供給現狀,總結南寧片區金融供給高端產業發展問題,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提高金融供給質量和發展民營金融機構等推動南寧片區金融供給高端產業的措施,為高質量建設和發展廣西自貿試驗區提供一定的適應性建議。
關鍵詞:金融供給;高端產業;南寧片區
一、南寧片區高端產業金融供給現狀
高端產業是指高科技含量較多的新興產業,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識技術密集、高資本密集、低污染、低能源消耗等特點[1];金融供給是指研究金融業對南寧片區其他高端產業的供給支持情況。
(一)政策聚焦,構建高端產業發展體系
為打造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簡稱南寧片區),構建現代金融生態圈,建成中國—東盟金融城,南寧市已經出臺了若干政策措施。陸續出臺《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建設方案(2019—2021年)》《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五象新區金融街建設發展暫行規定的通知》《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促進五象新區金融街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南寧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行動計劃及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對金融機構入駐、用房住房等綜合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辦理程序,簡化操作流程,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為建設南寧片區金融改革創新提供政策保障。
(二)引進重大項目,推動高端產業發展體系
近年來,南寧市積極實施“工業強市、產業旺市”戰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同時,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食品、建材、化工等傳統產業。2018年,南寧市狠抓重大項目引進建設,推動龍頭企業如富士康、南南鋁等企業釋放產能,發揮帶頭引領作用,推進新建重大項目投產,繪制電子信息、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高端鋁產業等高端產業鏈全景圖,共引進98個重點工業項目,其中電子信息領域成功引進歌爾電子、國人通信等25個項目,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5.8%,成為全市增長最快總量最大的工業產業,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標志性突破,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引領工業發展的新格局①。同時出臺《南寧高端鋁產業基地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2年)》,計劃建成廣西鋁工業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的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
(三)高端產業融資渠道拓展
高端產業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金融業在支持南寧片區建設中的融資、融智作用,金融行業內的金融機構為片區內產業發展提供的各項融資渠道。2019年,南寧市金融總體平穩運行,金融信貸穩步增長,社會融資規模穩步擴大,據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統計,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964.35億元,占廣西貸款余額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長15.9%;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0718.32億元,同比增長6.2%。平安銀行南寧分行、國富人壽保險公司開業,中信保廣西分公司、中銀香港東南亞業務營運中心落戶南寧,渤海銀行南寧分行批籌,新增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提高高端產業融資效率。
(四)金融組織體系初具規模
截至至2019年6月末,南寧市銀行機構42家、保險機構43家、證券分公司28家、地方法人財務公司1家、小額貸款公司107家,融資擔保公司33家、融資租賃公司189家、典當行75家、商業保理公司29家、交易場所13家②。新增直接融資規模388.35億元,廣西北部灣股權交易所掛牌服務企業2791家。逐漸建成區域性金融聚集區,打造服務廣西自貿試驗區的金融組織體系。
二、南寧片區高端產業金融供給問題
(一)高端產業融資渠道單一,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全市已經入駐一批的金融機構,但大型的金融機構數量較少,多數為金融分支機構且規模小,輻射力和影響力有限。高端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資的特點,單一方式的融資不利于高端產業發展,同時也在探索融資方式(表1),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融資模式在支持高端產業供給時會面臨極大的風險。以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銀行貸款為例,廣西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20499億元,同期銀行融資部分僅為3988億元。2018年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的資金來源銀行貸款僅為30%左右,其余為財政投資、業主自籌和PPP項目融資。南寧是廣西對外金融開放的橋頭堡,根據調研反映南寧市的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在可行性研究、市場開拓、對外報價等方面仍存在各自為政現象,沒有形成有效合力,從而導致資金支持方式比較單一,基金投資、信貸支持、保險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仍需要進一步結合,形成全方面的綜合金融服務支持渠道。
(二)工業基礎薄弱
2019年上半年,南寧GDP增速為3.7%,經濟增速不足。歷史上廣西的經濟中心并不在南寧,1950年以前,廣西省會是桂林,南寧并沒有積累下足夠的政治和經濟基礎,省內向心力弱。而廣西有限的工業資源傾注在柳州,使柳州發展為全國聞名的工業城市,南寧在工業上只是一些紡織、酒精類的輕工業。此外,南寧的第一產業占比較高,2018年,對比哈爾濱、昆明和拉薩等沿邊省份首府的農業占比,南寧的農業占比則高達10.5%,主要是水果、甘蔗等經濟作物。盡管廣西經濟發展在穩步向前,但由于廣西整體發展起步較晚,南寧市工業發展仍處于起步的態勢,與國內發達城市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市內實體經濟規模企業太少,總體上民營企業小、散、弱,多數民營企業規模較少、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弱,經營中不確定因素多,抵御風險能力弱,無法形成規模龐大的產業鏈,薄弱的產業基礎難以培育出具有活力的金融機構。而金融機構具有偏向性,即非金融機構偏向間接融資,金融機構偏向商業銀行,銀行市場偏向大銀行壟斷,銀行所有制結構偏向國有銀行,銀行貸款對象偏向國有大型企業貸款。對于處于發展中的企業而言,金融機構的這些偏向性制約企業的發展,無法形成有競爭力的規模高端產業。
(三)金融服務體系基礎薄弱
從全國來看,廣西金融服務層級不高。目前廣西在融資、金融風險管理、資產定價等方面層級相對不高,更不要說服務東盟等國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產權市場、期貨市場等方面的發展相對較為落后。廣西沒有證券交易所,也沒有地方性信托公司,沒有期貨市場交割倉庫。南寧金融業整體規模不大,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數量有116家,其中,84家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外資銀行僅有3家,境外上市公司僅有在香港上市的2家。開展過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的,僅有柬埔寨瑞爾和越南盾兩種。金融產品單一且創新力不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待提高[2]。同時,南寧是全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主戰場,共有交易場所13家,P2P網貸機構28家,分別占全區的81%、78%。目前,南寧金融監管存在著分業監管、機構監管格局下的監管覆蓋面不足和監管協調不順暢等問題,金融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四)缺乏綜合性服務平臺
截至2019年6月末,南寧市上市公司共16家(含境外上市公司2家),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累計直接融資517.06億元;新三板掛牌公司30家,掛牌公司累計股權融資5.81億元,上市后備已達企業155家。但是南寧市資本市場發展還遠遠不夠。目前銀行項目信貸轉化率低,信貸投入與產業政策落實需要更有效的銜接。南寧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連接點,中國與東盟國家存在文化、法律、監管政策差異,社會信用環境參差不齊。目前的金融體系缺乏東盟元素,缺乏外資金融機構進駐,缺少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南寧五象新區是建設廣西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的重要平臺,在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的提供和創新融資方式的設計等方面金融供給水平相對不足,信貸資金投向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差距;金融服務經濟創新轉型能力不足,金融服務跨境高端產業能力較弱;基金投資、信貸支持等方面的平臺仍需進一步結合。
三、南寧片區高端產業金融供給的對策
(一)優化產業布局,支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積極引導市縣制定清晰明確的區域性產業發展規劃,防止產業政策碎片化和產業結構趨同化對金融資源的耗散作用和風險累積效應。全力協調建設產業發展、園區建設、企業培育,組織力量抓好投資、項目、服務三項工作。探索選擇在南寧市高端產業較為集聚的區域先行先試,積極爭取吸引更多的優質金融要素持續注入,建立起與高端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良性互動的金融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金融作用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對各類工業園區、商務樓宇,進行整合改造提升,培育發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壯瑤藥等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南寧制造”知名品牌。
(二)完善金融體系,拓寬融資渠道
積極引進、培育和整合各類金融機構。制訂并完善南寧片區各類金融機構的準入政策,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引進各類金融機構,降低金融風險。支持在南寧片區依法依規引進或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和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等地方類金融機構,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南寧片區發起設立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等類型多樣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以金融資本引領產業資本,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優化升級,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3]。積極引導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打造智慧金融城市,以更好的服務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的建設。
(三)推動發起設立服務自貿區高端產業民營金融機構
推動建設民營金融機構,降低民間資本注入門檻。加強財稅杠桿與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實民營金融機構稅費優惠、貸款貼息、機構補貼政策、支持信用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民營金融機構活力。提高對合法經營的民營金融機構的審批效率,整合現有金融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股,并設計合理的退出機制。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幫助民營金融機構健全組織結構、治理機制、風險控制、財務會計等各項制度,規范經營行為,既要防止民間資本突擊金融業相關領域圈錢套現、跟風冒進的短期行為,也要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從長遠、穩健的角度出發,促使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吸儲、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行為,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4]。
(四)引進高端人才
完善各項人才引進機制,建設人才引進平臺,利用中國—東盟合作平臺積極開展金融人才國際合作交流學習。加大對本土金融人才的培養,積極與國內優秀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建立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加強產學研結合,留住具有專業素養的監管人員,引領高端人才向南寧片區聚集[5]。
參考文獻:
[1]余劍,陶婭娜,王絲雨.金融支持首都高端產業發展研究[J].河北金融,2017(03).
[2]高琳.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建設探究[J/OL].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4[2020-01-12].
[3]李梅.關于加快金融支持天津高端制造業發展的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06).
[4]徐杭.我國民營金融企業發展現狀、問題與思考[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2).
[5]黃志勇,蒙飄飄,申韜.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自貿區實現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關鍵點研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6).
作者:黃英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