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村鎮社區金融提升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村鎮社區金融服務產品供給不足、經營策略與服務定位不相符等問題,導致上述問題具有深層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模式使得村鎮社區金融資源不足、參與主體不清晰、扶持政策不到位、監管不到位和信用管理體系不健全等造成的。最后,從為村鎮社區金融機構提供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的政策和開展股份制改革,形成與村鎮居民間的利益方面提出了促進村鎮社區金融市場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一、村鎮社區金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通過開展聯產承包,大大解放了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參與生產的積極性。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結構調整,農民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著轉變。單純的存款取款業務已難以有效滿足農村金融的發展,農民迫切希望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以此用來購買農具、種子和化肥等。農民致富以后,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閑散資金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手工業者、小商販等小鄉鎮居民與農民一樣,也面臨著金融服務不足的困惑。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村鎮社區金融服務產品供給不足。目前,雖然村鎮社區金融提供的服務種類越來越多,但目前村鎮社區金融的產品供給則嚴重不足,農民與小城鎮居民的支付結算方式卻較少;而村鎮居民的閑散資金不得不存放在信用社或農行,而對資金需求緊迫的居民和鄉鎮企業則很難獲得,村鎮社區的存款難以將金融服務轉化為貸款,導致資金利用率低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國有商業銀行也加快了市場化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項便是裁撤掉鄉鎮基層那些經營成本高、利潤水平低的機構網點。國有銀行的退出給其它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第二,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經營策略與職能定位不相符。農村社區金融機構作為村鎮社區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通過轉變經營模式,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實現了將滿足村鎮社區金融服務需求與實現利潤最大化相結合的目標,一方面在網點布局在城市邊緣地帶,以獲取更廣泛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則將由農村地區的存款集中在城市地區進行統一放貸。
二、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導致上述問題具有深層次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模式使得村鎮社區金融資源不足。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服務不足的難題,但仍然難以滿足廣大村鎮社區對金融的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價格剪刀差”政策不但降低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金融服務需求,而且使農村閑散資金轉移到城市,使得村鎮社區金融無論在規模還是經營方面,都缺少競爭力,導致各金融機構參與村鎮社區金融服務上動力不足。第二,村鎮社區金融的參與主體不清晰。要實現村鎮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村鎮社區金融服務的支撐。因此,不斷擴大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的服務范圍與增加機構的數量,已經迫在眉睫。但在實際中,尚未形成村鎮社區金融發展的主力軍。第三,發展村鎮社區金融的扶持政策不到位。因缺乏對村鎮社區金融市場進行充分的論證,在促進村鎮社區金融發展方面,尚未制定出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對金融機構來講,如村鎮市場的利潤回報無法得到滿足,則必然會將業務擴展至利潤率更高的其它金融市場。對村鎮社區金融機構來講,因村鎮自身的條件較差,在經營過程中不得不承擔部分因自身條件不足所帶來的成本支出,但卻得不到國家的補貼,使得利潤率下降。使得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在經營方式的選擇上,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由以往提供村鎮資金融通的轉為將籌集的村鎮資金轉貸到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鎮社區金融的長期發展。第四,對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監管不到位。在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取得迅猛發展的同時,金融監管卻不到位,缺乏對剛成立、經營不規范的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納入監管對象。使得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出現諸多問題,影響了村鎮社區金融的進一步發展。首先,在人員組成方面,因缺少嚴格的準入標準,使得從業務人員素質相差較大。部分管理人員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導致村鎮社區金融案件頻發。村鎮居民的存款無法確保安全,失去了對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的信任。其次,缺乏對經營效率的監管。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因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依靠其自身的力量來提升經營效率,在缺少監管條件下,不論是管理人員或是辦事人員,面對農民的存款時往往占據心理優勢,而忽略了服務的及時、準確性。最后,村鎮社區金融機構成立的初衷是促進村鎮社區金融的發展與經濟建設,但資本往往以追逐高回報率為目的,在缺乏監管情況下,資本的流向不可避免的會流向回報率高的地方。因對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缺乏有效監管,使得這種以損害村鎮經濟發展的資金流向行為缺少約束。使得部分金融機構成為不法分子獲利的工具,導致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第五,信用管理體系不健全。目前,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金融機構在放貸前無法全民了解到借款人相關的信用信息,而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因自身完成征信的難度較大,使得交易成本過高,降低了盈利水平,從而會對貸款決策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缺乏開展融資業務的興趣。
三、村鎮社區金融市場發展策略
發展村鎮社區金融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為村鎮社區金融機構提供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的政策。村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但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對資本回報率有要求較高。而投資回報率較為固定,如難以由外部獲得補償,這一部分補償不得不由貸款人承擔,從而將貸款的風險轉移到村鎮居民和企業自身。不但使村鎮居民背負起了沉重的還貸負擔,而且也阻礙了村鎮經濟的發展。因此,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必須承擔期這部分的補償成本。第二,對村鎮社區金融機構開展股份制改革,形成與村鎮居民間的利益共同體。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承擔重要的責任,為有效解決目前經營效率低下、放款積極性不高等難題,必須對其開展股份制改革,以有效解決以下問題:首先,通過股份制改造,讓廣大農民成為信用社股東。這樣不但可以從信用社獲得分紅,而且可以滿足農民股東自身的資金需求。從而與村鎮居民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有效破解村鎮社區金融機構對貸款積極性不高的難題。其次,有利于建立起規范高效的治理結構。通過股份制改造,農民成為信用社的股東,同時有權對信用社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管。可以有效彌補信用社自我監管所帶來的不足。通過監管不但提高了經營效率,而且有利于實現內部的有效監督,建立起科學完整的治理結構,從而有利于實現村鎮社區金融機構的規范化、科學化經營。第三,在村鎮社區提倡互聯互保的擔保方式。目前,村鎮社區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而在貸款過程中必須以一定的抵押物進行抵押。因村鎮社區居民因缺乏抵押物,使得單個農民個體難以符合金融機構的要求。為有面對該困局,應鼓勵引導農民進行互保互保。當某一貸款人因各種原因無法按期還貸時,則由擔保的農戶承擔還款。通過該種方式,不但提升了擔保能力,而且降低了擔保風險。
作者:靳曉雪 魏想明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瑩,武志偉.商業銀行服務質量的度量及其對客戶忠誠度的影響[J].金融論壇,2013(2).
[2]徐志宏.商業銀行客戶服務與金融創新[J].金融論壇,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