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非正規農村金融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農村新時期下的金融現狀
1.農村目前金融供給的情況
農村社會發展和經濟實施的主要模式是農村金融服務。人民銀行具有主體地位應該加強同其他部門的合作,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其中代表性的進步是成功建立農村信用社試點,進一步推進新時期農村金融創新改革,促進各部門對逐步健全農產品市場制度、推進農業保險發展。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主要方面有:農村商業保險、農業保險服務和儲蓄服務,新時期下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多,農村儲蓄也會逐步增多,因此在農村中存在的各類金融機構要不斷去開拓更多的農村儲蓄市場。農民生活水平上升,商業保險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農業生產具有高風險的特征,若是農業保險服務支持。提升保障力度,就有助于提升農民對生產的積極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金融服務,其中包括農戶聯保貸款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達到眾多農戶發展、生產、生活的需要。提高農業資金需求在金融服務方面能力,重點對象:運輸、加工、倉儲、養殖、科研、種養等現代農村產業體系和相關農村服務業貸款,其次農村商品配送體系逐步完善、提升農村社會服務的質量等金融服務。積極開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農產品收購額的信貸支持力度,重點對象:綜合農業的發展、統籌城鄉的發展、建設農田水利、圈分農業重點生產區域,重點將信貸服務于各種農村基礎設施,為棉花和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收購信息提供一定的支持。
2.農村金融需求方面的情況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所以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要求必須增強。一般農村金融從對象方面需求分成三類:政府需求;農戶需求;農村企業需求;在性質方面可以分為:建設性需求、生成性需求、消費性需求。政府金融需求主要體現在需要建設的方面。各級人民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實,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金融必須切實支持,當前我國很多農村區域無法完成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的主要原因是財政資金狀況,所以,農村金融的充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農戶金融需求重要內容是生產性需求和消費需求。生成性需求包括了購買農用器具、種子、農藥、種畜等需求。農民消費需求主要生育、建設、生活開支等。農村企業需求主要體現在生產和建設需求上。建設主要包括在廠房建設、購買設備等需求;生產主要包括產品經營、采購原料等資金需要周轉的需求。
二、農村金融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不明確的農村金融機構市場定位。
我國有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與農村相關的銀行,需要探討商業運作和社會責任、網點成效與對服務的普及等方面需要深層次的問題。面對農村不同服務對象、發展途徑、業務領域等問題沒有進行認識和完善,因此對市場的定位就不明確。
2.農村金融結構覆蓋范圍過于狹窄。
根據當前的實例:農業發展銀行對于鄉鎮地區網點都不予設立;而農業銀行在鄉鎮地區的網點也只有五分之一作用;郵政儲蓄覆蓋所有鄉鎮地區只有郵政儲蓄銀行,然而主要服務內容是吸收儲蓄,因此在貸款方面的功能不強,在2010年,全國只對30個省份在鄉鎮地區金融服務做到了覆蓋。
3.農村金融機構服務意識過于落后。
農村金融機構一般的業務是存、貸、匯,屬于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業務,由于當代農村經濟發展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因此在貸款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都不能滿足。目前,我國農村過于單一的金融服務產品,新型的中間業務無法完成對農村的全面普及。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根基不穩,所以金融的服務方式不能跟緊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嚴重落后的結算支付體系,導致無法充分發揮金融體系的整體功效。非正規金融組織發展不夠規范。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對正規金融機構的定位不清晰,導致非正規金融機構有機會形成和發展,相關部門沒有對他們的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監督,逐漸使其地位不合法,過于混亂,因而無法達到規范目的。例如農民需要借貸時,用沒有法律保障、利率偏高的方式進行,例如口頭約定,不僅制約了資金的需求的發展,還會有出現法律糾紛的事件。還有補償機制不夠健全、農業保險發展怠慢等問題也同時導致了農村金融無法快速健康的發展。積極開發新的投資、融資途徑,加大力度對地方投資、落實搭建融資平臺。
三、改善農村金融的措施
農村經濟的核心是農村金融,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改善農村金融:
1.促進農村金融的多元化發展。
促進開放金融市場,擴大領域,適當的放寬政策促進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為農村金融服務。加強金融服務與產品的時時更新,滿足金融需求對農村金融不同的需要。
2.對農村金融機構實施定位。
在掌握市場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完成對金融機構的定位,加強它們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落實到細節上,在縣城或者經濟突出的鄉鎮規劃農業銀行網點的領域地界,還要掌握當地實際經濟情況,擴大規模;農業發展銀行的定位應該將部分農村經濟發展中特別需要政策扶持的貸款項目設為重點服務;農村信用社要從農村出發,促進三農”,服務“三農”;郵政儲蓄應該借助自身的優勢,以農民個體為重點服務對象。
3.時時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
我國農業向農業產業化、城鎮一體化轉變,要把握農村在資金需求方面多元化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掌握,謹遵服務對象與細分市場的原則,從農村金融市場的特征出發,制作出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在服務水平和質量進行加強,同時要經濟建立符合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體系,從解決農村資金規劃、支付結算方式、匯兌難問題方面進行創新,不斷的開發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商品,方便農民結算、會對,加快電子化、網絡化的覆蓋,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付迪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