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首先針對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的基本內涵進行了研究,依托現有的研究成果,采取文獻綜合法并集合了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實際展開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研究,并研究了一套可以定量分析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數學模型,希望可以用來指導促進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數學模型
合理引導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推進科技金融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及產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也是實現創新驅動的重要保障。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屬于國家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目前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方面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實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為下一步促進該創新示范區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深度研究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具有典型現實意義。
1基本理論研究
1.1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
科技金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產業金融范疇,一般是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通常來說,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來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推動,而科技產業往往是高風險產業,融資需求比較大,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表現為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科技金融的本質在于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以實現社會發展,同時必須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識別并且控制住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更多科技創新帶來的需求活力需要構建科技和金融結合的生態氛圍。所以,科技金融的發展同科技創新的發展擁有緊密的關系。近些年也開始針對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進行了研究。不過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策措施方面,是以宏觀視角來分析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當然也有部分研究重點集中在實證研究方面,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圍繞各個省的面板數據來構建時空模型,并通過模型來對科技金融投入與科技創新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比如張玉喜等人就通過研究2004年~2012年中國30個省(市、區)的數據建立了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指出短期內科技金融的投入與科技創新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長期的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則不是很明顯。汪發元等人的研究同樣結合相似方法針對長江經濟帶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探索了科技創新、金融投入在區域出口貿易技術水平方面的共同作用。
1.2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機理研究
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屬于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相互作用和聯系會產生協同放大效應,用物理學上的概念來說即耦合,結合上文的分析,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之間存在動態耦合關系,主要表現為科技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社會活動,這項活動的實現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從而滿足科學發現、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等系列需求,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金融在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以及服務等方面實現創新,尋求金融與科技的雙向互動,進而滿足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各項金融需求,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科技創新的不同階段都有不一樣的不確定性,資金的投入會存在比較高的分線,投資回報率不確定,尤其是在科技開發研究的初期,資金投入非常大,但看不到投資回報,很難吸引到社會資本,但是在科技創新初期的外部正效應很強,因此各國通常會采取政策性的金融介入來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盡管政策性金融并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是卻需要進行資金投入效率的評價,保證其可持續性,也就是持續性地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引領社會資本進入。在科技創新活動持續中,投資回報率就會逐步明朗,會帶來更加有效率的投資機會,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就可以通過投資科技創新來獲取高額回報,進而擴大資本,這是一種正向效應,會吸引到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科技創新的投資當中,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財富聚集效應,為金融產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所以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之間在技術輸入、風險管控、信息溝通、資金流動等互動和交換當中是緊密耦合在一起的,形成的也是一個區域性的創新系統,其耦合關系是動態的雙向反饋來實現螺旋上升,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的創新發展。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價值在于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發展,有利于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如何在“一帶一路”以及示范區建設契機下譜寫新的篇章,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有效融合非常關鍵。科技創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需要金融的支持,當然也為金融體系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拓展了空間,世界上歷次產業革命與科技創新由緊密關系,并且均成于科技金融,實踐已經證明,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緊密結合是社會變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
2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融合發展
2.1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發展狀況
十年來,合蕪蚌充分發揮了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綜合實力取得明顯進步,在2008年示范區生產總值僅僅只有2900.9億,到了2018年,已經增加到12816.1億元,年均增長率12.1%,在全省GDP中占比提升到42.7%。示范區研發經費從50億提升到350億,研究機構增加至2500多個,院士工作站100個左右,研發人員13萬人,全省60%左右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在示范區,總數有3080個,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2件。作為首批國家促進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有效融合的創新示范區,合蕪蚌在十來年的建設當中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財政投入引導,銀行信貸為主體,創業投資、資本市場融資為支撐,以融資擔保、科技保險、征信管理、產權交易等為手段的科技金融體系,構建了產業投資、雙創孵化的政府雙引導基金模式,構建了一個金融基金生態圈。從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政策上看,重點也是采取的政策引領社會資本支撐的模式,與國內外的其他模式相比在細節上也存在明顯不同,比如說與美國相比,美國采取的方式是類似中介的方式,科技金融以中小商業銀行為助力,在成熟的科技金融體系下支持科技創新。日本作為東亞圈子當中的一員,其科技金融體系與國內的情況比較相似,主要傾向于政策主導,在主要的銀行制度之下,圍繞政策性的金融機構以及信用擔保機構來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德國主要是突出市場需求的引導作用,在需求的引導下,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進行科學研究,然后再有政府出臺政策來引導研究成果的轉化。從國內來看。比如說上海,近些年出臺了很多激勵和促進金融資源與科技企業有效融合的政策性文件,為科技企業打造一個可以便捷融資的政策環境,比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等。為了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上海也建立一套信息服務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完善了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配套服務體系,同時也在積極引進外資,并同外資合作建立合作銀行機構用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其融資模式創新了美國硅谷銀行的經營模式,即債權+股權的雙重融資模式,進一步還打造出科技金融α模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2.2實證研究
結合耦合協同,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同要素相互滲透促使融合系統,從無序進化為有序,其中協同要素之間的融合度可以使用耦合度來進行表述,因此本文采取文獻綜合法,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個融合度指標評價模型。根據熵值法的計算方法,取得指標權重,并就此確定相關指標與權重,具體包括一級指標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金融發展水平,二級指標則包括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產業化能力、技術擴散能力(為科技創新能力下屬指標);政策性科技金融、信貸科技金融、科技資本市場、風險資本市場(均屬于科技金融下屬指標)。三級指標方面,在研發能力方面包括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書,國外文獻庫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成果轉化能力方面包括新產品產值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主營業務的收入比重;產業化能力方面主要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技術擴散方面主要是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金融方面主要的三級指標為財政撥款在總財政支出的比重,銀行信貸金額,科技型上是公司總市值,科技型上是公司數量,風險投資資本總額,風險投資機構數量。由此結合相關的時空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綜合融合度方面政策性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是一個動態的演化過程,總體水平是逐步提升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動性,主要在2008到2012年之間,因為2008年要應對金融危機,我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科技金融方面呈現出擴張態勢,財政投入加大但與科技創新互動規律脫節,導致出現融合程度的波動,2013年以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得到高度重視,并且國家也在尋求構建創新型國家,因此科技創新體系得到完善,政策性金融開始發力有序地支持了科技創新,但總體指數并不是很高,大約在06~0.7之間。信貸科技金融方面,長期以來都是失序狀態,在近些年才開始逐步變得有序,主要是因為市場化的科研成果篩選和檢定的難度大,成本高,影響銀行信貸的投資回報率,所以銀行信貸業務通常都抱有謹慎態度,近些年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科技信貸體系逐步完善,融合程度逐步提升。科技資本市場投資方面總體呈上升趨勢,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在2013年左右達到一個高峰,后續增長逐步放緩,因為此時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對投資持謹慎態度,但同樣也因為政策性的引導,社會資本的投資愿望都比較強烈。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當然反過來科技創新也為科技金融拓展了市場空間,是雙贏的局面,而要營造出雙贏的局面就必須要促進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并是二者融合后的系統從無序轉變為有序的良性互動,共同致力于經濟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古力亞提•加帕爾.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發展研究與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24):251-251.
[2]趙思雨,韓兆洲.行業跨越與融合: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研究[J].廣東經濟,2017,(15):48-54.
[3]束蘭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J].新金融,2015,(6):22-26.
[4]汪發元,鄭軍,周中林,等.科技創新、金融發展對區域出口貿易技術水平的影響———基于長江經濟帶2001-2016年數據的時空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18):66-73.
作者:任向英 單位:合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