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金融科技園區發展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金融科技是指通過利用各類科技手段創新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主要是指由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等,作為一種創新方式,對原有金融市場結構必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在對在上海金融科技發展現狀進行介紹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為例針對性提出解決對策,對未來發展前景做了展望。
關鍵詞:金融開放;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發展對策
1金融開放背景下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發展現狀
2019年3月23日,在第九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上,“上海金融科技園區”正式揭牌,目前,該園區已有1520家金融科技企業和機構入駐。在上海金融科技園區中,目前金融科技服務于金融機構,更偏向于實際金融業務的后端,并不是金融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隨著金融與科技的不斷聯系交融,金融科技正迎來發展機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斷深入對于金融科技的研發與運用。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在上海各高校地區召開了與金融科技有關的校園招聘會,并計劃在金融科技領域內加大投資并進行深入研究。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合作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金融科技生態圈正在逐步形成。
2金融開放背景下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缺少高端發展環境
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在積極布局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鏈的過程中,目前仍缺少高端發展環境。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沒有跟進明確的金融科技政策,對于金融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中存在戰略上的盲點,對金融科技戰略意義認識不夠全面。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政策力度不強,許多小型金融科技企業由于自身的資信能力不足,不在投融資機構的考慮范圍內,在提高中小型金融科技企業科技水平問題上,政策力度明顯不夠。其次,在基礎設施方面,上海金融科技園區還缺乏完全成熟的基礎設施來運營金融科技項目,園區剛剛揭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硬件設備設施跟不上,園區現有金融環境規劃不合理,網絡基礎設施不完整,造成的網絡安全性不高,會阻礙園區的健康發展。基礎設施與園區息息相關,不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會間接影響金融科技項目的質量。最后,在人才引進方面,上海金融科技園區不僅缺少金融和科技方面的全能型人才,還缺少大型金融科技提供者,對國內外初創企業吸引力不強,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型科技公司都不在上海,數字化領先的金融機構也很少建立在上海,對國內外有競爭力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公司吸引力也小,造成了目前缺少高端發展環境的局面。
2.2缺少科技金融項目
首先,對于上海金融科技園區來說,科技金融項目中科技含量的缺乏是金融科技園區發展的一個關鍵阻力,目前所擁有的科技金融項目中科技含量不足,需要提升項目科技含量。其次,園區在風險識別方面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風險識別指標類別分布不具體,風險識別能力不足,風險識別內容不全面三個方面上,由于智能手機、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支持的網上活動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科技風險也越來越大,這些將導致客戶沒有信心使用科技金融項目,從而達不到園區發展惠民的目的。最后,科技金融項目缺少機構聯合開發,對于金融供給方的制約因素來講,銀行的信貸理念仍然滯后。目前,許多商業銀行仍舊只為大城市得大規模企業項目優先提供融資貸款服務,中小型金融科技企業的日漸增多,多方面金融科技企業貸款需求,與單一貸款供給,兩者之間不平衡不對稱的矛盾日漸顯現,許多民營性質的金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籌資要求難以得到實現,造成科技金融項目不能很好的發展壯大。
2.3缺少合作發展平臺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缺少國際金融機構的對接,相互之間的資源沒有進行深度融合。缺少與園區合作研究具有園區特色金融問題平臺的國際金融機構,園區的中小金融科技企業存在資金短缺,技術貧瘠等方面的問題,缺乏國際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的研究團隊協助園區取得科研成果,當國內收支暫時不平衡和外匯資金缺乏時,沒有國際金融機構來解決幫助園區發展。其次,園區雖然地處上海,地域資源豐厚,但園區對上海地域優勢的利用還沒有達到完全,沒有徹底發揮上海的資源優勢。園區中的初創金融科技企業還未與處于上海地區的眾多外商銀行發展成為合作關系,沒有利用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和上海擁有的雄厚的實體經濟背景。最后,園區缺少信息服務平臺,許多金融科技型的中小企業規模不大、固定資產少、基礎設備少、能夠抵押的資產不足,無形資產的占比高,內部體系不完善,企業經營不夠專業規范,組織體系結構單一,財務系統不完整,加上中小型的金融科技型企業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所引起的道德風險,使金融科技企業的科技技術價值評估較難。由于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技術競爭比較激烈,所以金融科技技術的保質期較短,一項技術一旦被開發出來,必須及時將其投入使用,否則科技技術很容易被復制或者淘汰,導致企業金融技術價值評估較難。
3金融開放背景下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發展對策建議
3.1完善高端發展環境
3.1.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應該加強商業銀行對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發展的支持,商業銀行對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的一些重要科技專項、重要科技產品化項目的大規模性融資和金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金融科技技術商業化項目、引進高端技術項目、金融科技技術項目出口等提供借貸服務,給予重點支持。其次,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在國家政府批準的軟貸款規模內,可以向園區的金融科技企業給予軟貸款,用于項目的入股性注資。中國進出口銀行設立投資賬戶,在許可的范圍內,對園區金融科技企業研究所需的重要科技技術和重要基礎設施設備的進出口,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與幫助。最后,證券行業可以專門面向小型金融科技企業建立特有的信用擔保政策、無抵押無擔保貸款政策、政府貼息貸款政策、風險投資政策等,讓企業能夠在充足的資金下尋求發展。
3.1.2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必須加以重視,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園區的設備條件,以確保園區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園區的設備管理標準,加大對其的投入,使設備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從而不斷改善園區的基本條件,加快園區的發展。其次,園區應當充分扮演好規劃者,保障者和實施者的角色,把園區綜合開發和金融環境結合起來,在原有金融環境的基礎上對園區進行合理規劃,為良好的園區環境建設指明方向,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最后,園區應對網絡基礎設施進行合理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提高園區管理者的網絡安全意識,加強上海金融科技園區的網絡監管水平,使園區在信息化的潮流中能夠取得穩步發展。
3.1.3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建立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為園區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針對園區發展需要,制定引進人才規劃,選拔引進金融科技人才,使人才的引進、使用和儲備能夠達到有機結合。其次,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保證機制,園區要優化服務環境,打破部門身份和地域界限,特別是對急需金融科技專業的高能力人才的引進,在增人規劃、人事關系、戶籍遷移、家人安置、子女就學、住房、工薪津貼、職稱評選等方面提供優惠性政策,改善服務。最后,從國內其他地域的機構、高校聘請高層次的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大力拓寬人才柔性引進機制,通過與高等學府共同設立大學生實踐實習基地等方式,使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能夠服務于園區。
3.2開發科技金融項目
3.2.1提升項目科技含量
研發金融科技項目是園區的核心工作。首先,掌握好金融和科技之間關系,提高園區項目科技的含量,促進金融與科技聯合發展并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資源配置上的優勢和風險管理的專業化下,開發出高質量的科技金融項目。其次,應用新的科技技術,發展新的金融科技項目,由園區出資對科技人員進行培訓,使基礎設施設備、優質的資源與先進的金融科技技術相匹配,以施展整體性效應,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盲目性和一些不必要的損失,有效提高科技質量水平。最后,提高項目科技含量的效益,面對國內外兩個市場,將金融科技成果最大程度的商業化、產業化,完善金融科技結果轉變為生產力過程的管理工作。
3.2.2完善風險識別指標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需要完善風險指標類別,增加技術風險指標,提高技術水平,健全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體系,統一規劃和技術標準。金融科技項目的風險防范,針對金融科技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評估、判斷和決策,在項目完成過程中進行技術風險預警監控和風險管制。增加系統性風險指標,密切跟蹤新的金融科技產品推出后的市場變化,關注新市場環境下的市場制度性系統風險,關注制度性缺陷與協調監管問題,園區加以改進。其次,園區需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提高風險意識,加強園區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和政治思想教育,分析排查其不良行為,不斷增強依法合規、廉潔自律、制度執行的意識,掌握金融科技的風險要點,全面提升制度執行力和風險識別能力。最后,增加風險識別的內容,識別環境風險,關注國家經濟政策的動態,避免使園區受到預料之外的風險損失,園區的研究開發活動與外部環境的要求一致。識別市場風險,園區對市場需求預測盡量準確,把握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做好競爭格局出現新的變化的準備,當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動時,園區能夠迅速做出反應。
3.2.3實現機構聯合研發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可以實現證券公司與科技公司聯合研發金融科技項目,發揮其最大用處。在直接的金融收益驅動下,使創新技術和科技手段的重大突破和應用集中在證券投資管理領域,研發智能顧投。其次,園區可以與銀行開啟全方面的合作,共同建造高質量的“保險+銀行+互聯網+大數據”投融資服務,以信用保證保險為中介,實現客戶、科技、資金的有效聯系,不斷提高并改進風險管理體系,真正做到強強聯手,互相吸取對方優勢,增強兩者的風險控制能力,一起促進金融和科技之間的深入聯合發展,助力促成規模化經濟。最后,園區可以與國外優秀企業合作,聯合研發金融科技項目,吸取國外先進科技技術,結合企業自身特色研發出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金融科技項目。
3.3構建合作發展平臺
3.3.1對接國際金融機構
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可以與國際金融機構資源精準對接、深度融合,形成研究園區特色金融問題的優質平臺。首先,園區可以選擇與亞洲開發銀行對接,亞洲開發銀行為園區的發展計劃籌集資金,提供金融科技技術上的幫助,建立集金融科技研究、人才培育、國際交流、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全面創新性平臺,使園區能夠幫助上海完成金融中心建設,成為金融發展展示的重要窗口。其次,園區可以選擇與國際清算銀行對接,緊扣金融科技研究前沿問題和業界的重大訴求,致力于“金融生態圈建設”“開放性的網絡平臺”和“創新性的金融科技技術”三個重點建設方向,打造園區與外部聯系的金融科技研發團隊,創造出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金融科技成果、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推動研究結果和產品的結合與轉化,以金融科技為中心,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國際清算銀行可以為園區在國際金融業務上提供幫助,扮演國際業務清算的人或受托人的角色。最后,園區可以選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接,當園區有國際業務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幫助園區解決國內國際收支暫時不平衡的影響和外匯資金需要,促進匯率的穩定和國際貿易的擴大,從而達到對園區的幫助。
3.3.2發揮地域資源優勢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產管理中心,以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提高金融科技技術化水平,有效的提高金融科技的供給總量,優化科技金融結構,全面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范圍和科技研發支持力度,促進金融科技產品和金融科技業務的不斷發展,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動。其次,上海地區的外商銀行相對集中,園區可以爭取和這些外商銀行發展合作,讓這些銀行在園區與遠東地區國際金融業務交往中,能夠起到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使園區在金融開放背景下可以走出國門以取得更好的發展。最后,園區可以充分利用上海地區的地理優勢,上海是一座典型的沿海商業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給予了上海更多的發展機遇。園區利用上海人口多,勞動力豐富,生產要素充足的優勢,大力發展金融科技項目,身處上海,金融開放背景下可以更好的尋求對外發展。
3.3.3構建信息服務平臺
首先,上海金融科技園區應該建設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和軟件系統,開發出支撐各種業務的業務信息系統和加強組織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能夠讓信息在科技與金融兩個主體之間實現順暢共享,解決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投融資的效率,從而能夠更好的為科技型企業和金融機構服務,使上海金融科技園區可以健康發展,創造出更多更好的金融科技產品。其次,園區可以構建信息服務的組織體系,建立信息服務網構架,并經常進行優化調整,為了能夠及時應對各種人為或自然的災難、打擊等不可避免性風險,需要對信息服務的組織體系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設立災難備份與資料找回體系來進行連續性的園區業務。最后,在平臺上建立園區內企業信息門戶系統和客戶的關系管理系統,能夠通過互聯網展示企業內部資源和具體的金融科技項目,使客戶根據自身的關系管理系統從企業信息門戶系統中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項目,從而實現信息共享和開展業務工作。
4結論
目前在金融開放背景下,上海金融科技園區根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改善園區缺少高端發展環境的缺點。通過提升項目科技含量,完善風險識別指標和實現機構聯合研發,解決園區缺少科技金融項目的問題。經過對接國際金融機構,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和構建信息服務平臺,優化園區缺少合作發展平臺的缺陷。上海金融科技園區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思.上海優勢何在[N].上海金融報,2019,1(22):8-11.
[2]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研究———以愛財集團為例[R].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8,2(28):102-108.
[3]郇慶治.重聚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紀念里約峰會20周年[J].鄱陽湖學刊,2012,5(3):5-25.
[4]展含.科技金融創新引領改革與科技企業發展[J].金融經濟,2019,3(9):9-11.
[5]劉瀟萌.科技金融發展的保障機制[J].時代金融,2018,7(12):72-75.
作者:王佳琪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