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煉行業分析報告及金融服務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山東地煉是全國當之無愧的地煉老大,在本省經濟總量中的占比較高。本文對行業現狀、經營特點、面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對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煉行業;金融服務;建議
1山東地煉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簡介。地煉行業的原材料主要有原油、燃料油(含渣油),其中原油是指開采后未經任何加工的石油,中石化、中石油下屬煉化企業以其為原材料;燃料油具有雜質多、出油率低、腐蝕性強等缺點,2015年之前,因地煉企業無原油開采權和原油進口配額,原材料以燃料油為主。煉化產業可分成三個加工環節,其中一次加工為用蒸餾的方法將原油按沸點高低切割成汽油、煤油、柴油等,常減壓是石化企業的龍頭裝置,其收率、分離精確度對后續產業鏈條影響很大;二次加工是對一次加工得到的餾分再加工,主要有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延遲焦化、加氫精制等裝置,二次加工能力直接影響產品多樣性以及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三次加工為對二次加工中的煉廠氣、油品制取乙烯、芳烴等化工原料。(2)發展現狀。山東是全國煉能最大的省。據統計,山東地煉一次加工能力超過1.3億噸,約占全國地煉的70%,約占全國總體煉能的20%。目前,山東地煉企業超過60家,占全國比重約為17%。山東倍受全國石化市場人士關注,地煉企業的生存狀況,成為全國石化行業發展的晴雨表。
2企業經營特點
(1)原材料以進口原油為主、燃料油為輔。2015年以后,隨著區域內多家地煉陸續獲得原油進口資質以及進口配額,制約地煉行業發展的瓶頸被打開,一次加工能力得到有效的滿足,據統計山東有27家地煉企業獲得原油進口允許量達8015萬噸,約占全國總量的51.68%。據調查,目前地煉企業原油、燃料油的加工量占比基本保持在7:3的比例,因企業的工藝流程等不同有所差異。(2)區域分布集中度高。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山東省200萬噸/年以上地煉共18家,合計煉能約9000萬噸/年,約占全省總量的70%;200萬噸/年以下煉油企業44家,合計煉能約4000萬噸/年,約占全省總量的30%。從區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東營地區以及其周邊的魯北地區。(3)企業數量增加且集團化發展。山東最初保留的地煉企業有21家,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地煉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官方統計為34家,實則超過60家;企業集團化發展趨勢明顯,橫向發展為并購同類企業、新增產能并設立新企業和跨行業發展,如東營市亞通石化等;縱向發展為向上下游配套企業發展,如利華益集團等。(4)財務特征明顯。一是儲存能力較強,存貨數額較大,約占全部流動資產1/3以上;二是采用以現金為主,企業貨幣資金一般較大,應收賬款相對較少;三是產能持續擴張,項目投資金額較大,負債主要為間接融資,以短期借款為主,不同程度存在短貸常用的現象;四是由于原材料渠道、工藝流程不同,盈利能力差異較大。
3面臨的問題
(1)油品升級帶來的經營風險。相對于三桶油而言,山東地煉企業無論在國家政策扶持上抑或資金實力上均相對不足,油品設備升級必然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將增加,經營成本相應增加。同時,其裝置主要為常減壓、催化裂化二次裝置,產品以汽、柴油為主,加氫裂化、加氫精制等裝置不夠完善,油品質量容易受到影響。(2)受消費稅、成品油價格調整影響較大。山東地煉產品以汽油和柴油為主。原油消費稅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對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生產工藝提出越來越高的要。例如,可通過生產工藝改造調整原油與燃料油的加工配比,最大限度的實現稅費的抵扣;成品油調價周期縮短后,定價機制向更加市場化,對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營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消費市場的制約。目前全省約有1.2萬所加油站,僅中石化、中石油就占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其中中石化約60%、中石油約20%),成品油零售市場處于相對壟斷狀態,部分地煉企業雖然近幾年著力自建加油站,但未形成完整有效的銷售網絡,其產品仍以銷售給中石化、中石油為主,議價能力較低,市場競爭力不足。
4優勢分析
(1)經營靈活、運營效率高。地煉企業可按照市場價格,適時進行加工量和價格的調整,不會出現國有煉企因“保供”而導致的虧損經營。多年來,地煉企業飽受油源不足的限制,加大了對催化裂化、加氫催化、延遲焦化等二次加工工藝的改進,對原料具有包容性,國有煉廠的渣油可以加工,俄羅斯的燃料油甚至瀝青也可以加工,且成品油收率高。此外,國有煉廠人員多、負擔重,而地煉企業經營費用較低,據粗略計算,兩者的單位人工成本可差距一倍左右。(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地煉企業給地方政府解決了GDP、稅收和就業的問題,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因此,地方政府在扶持政策制定、牽頭與中石油和中海油等企業簽署合作協議、給予稅收、項目手續優惠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成為地方政府最無法割舍的行業之一。
5地煉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及配套金融服務方案
(1)未來發展趨勢。隨著煉油行業市場形勢和政策導向的不斷變化,山東地煉正在陷入市場與政策雙重的困境之中,轉型升級已經到了亟須突破的時候。總體來講,其未來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一是產能不夠或擴大產能后資金不足、原料不足,可積極需求國有背景的企業合作;二是逐漸變現,主動退出煉化產業,轉投其他行業;三是延長產業鏈,不斷提高加工深度,由生產油品調整為生產化工原料,成為以化工產品生產為主的企業。(2)金融服務方案建議。傳統信貸支持方面,如固貸、流貸等,可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審慎支持,畢竟該行業屬于產能過剩行業。國際業務方面,因地煉企業需采購大量原油及燃料油,可提供國際、離岸業務產品及供應鏈產品,幫助企業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匹配;同時,可嘗試內保外貸+租賃模式,此類企業一般生產設備價值大,可利用境外低成本資金投資于融資租賃權益類資產,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地煉行業間的并購、整合將逐漸增多,有些優質地煉企業已準備上市,對于較大的金融機構,可充分利用母子聯動優勢,為企業提供委托并購、輔導上市等財務顧問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文峰.山東地煉新常態下機危并存[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5(07):25-27.
作者:張國昌 李先龍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營分行 東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濟運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