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經濟基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分析,大部分研究人員都只研究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正面作用,往往疏忽了經濟狀況對于金融發展的較大影響,該篇文章從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產業的結構,經濟的景氣程度和市場化的程度入手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況來進行量度。同時從農村的金融規模,結構,功能來對目前農村的金融發展進行分析。不僅僅解讀了農村經濟狀況對金融的發展產生的正面影響,同時還對經濟基礎的發展提出了相關意見以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金融發展;農村經濟基礎;金融相關比率;農村工業化
一、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
農村的金融發展主要指的是金融規模的擴大,對于金融結構的改善和金融功能作用的施展。在對農村的金融發展水平進行衡量時,研究該方向的學者也制定了一些指標,但這些指標之間卻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對于數據的衡量之后,我們擇選了以下幾個來進行對農村金融發展的考量。
(一)金融規模衡量指標
金融的發展是以經濟總量的增加為基礎的。國家的經濟金融化的狀態往往可以使用金融相關比率來進行評估,而對于發展中的國家則往往會使用經濟的貨幣化水平來評估這個國家的金融狀態。這兩種在衡量國家金融發展水平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指標,同樣可以應用于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態進行評估。
(二)農村金融結構的衡量指標
農村金融總量是由農村各個金融部門所形成的,農村金融結構則對構成金融總量的各個部分的分布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它們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相互規模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相互配合的程度。而這種探究恰恰是衡量農村金融發展質量與狀態的指標。金融市場的結構構成部分越多,市場所給予的融資種類以及組合方式更多,這種多種類的融資將會為經濟的發展擴大受益群體。而在農村的金融市場中,信用社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所以我們可以采用信用社貸款余額與農村整體的貸款余額之比來對農村的金融結構狀態進行評估。
二、農村經濟狀況的評價指標及其對金融發展的影響
(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對農村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會對金融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能夠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的溝通和聯合,實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也促使了金融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了金融體系自我調節的能力,水平較高的經濟發展能夠為金融體系創造更多增產機會。
(二)農村經濟景氣程度
農村經濟景氣程度直接反映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狀態,同樣也反映了農村經濟部門管理工作的情況,反映了相關經濟制度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農村經濟景氣程度良好的會實際的反映于農村金融部門的生存環境的良好。而農村金融活動的表現主要由農村商業間的交流和投資行為的活躍性來決定。較為活躍的經濟活動能夠明顯的對農村的金融體系起到調整的作用,有助于金融結構的改善,通常來說,農村經濟越活躍,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就越高,往往用農村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為衡量指標。
(三)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
目前國內的現狀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進行過渡,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管理制度在漸漸放開,經濟逐漸由市場自身進行調整和領導。市場化同樣也適用在農村經濟中,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越高,也就相當于政府對于農村經濟的限制越少,市場更加自由化,保護主義傾向更低。這些有助于對農村市場機制的發展進行改善,幫助農村誠信文化的建設,也使得農村的金融機構的運行具有較強的自主性。農村市場機制的優化,誠信文化的發展都能夠作用于農村金融本身,使得金融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我們要綜合生產要素和市場機制等多方面來對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進行衡量,僅僅選取農產品商品率作為衡量指標。
三、建議
(一)加大國家財政支農力度
國家財政加大對于農民的扶持力度,能顯著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財政需要在堅持改革的前提下,切實關注民生,從農民所關注的問題下手,對農村的教育,醫療,基礎建設加大投入力度,使得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加大對于支農資金的管理,提升支農資金的利用率,以免產生資金沒有落實到實處的問題。這種支農手段將有助于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進而達到金融發展的進步。
(二)繼續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以促使農村經濟向工業化發展。由于農村的就業機會較少,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外出就業,所以要加強對農村工農業的扶持力度使得農村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減少勞動力的外遷。解決農產品向外輸出的問題,對農產品的價值進行加工,加長對農產品的加工鏈條,增加農副產品的輸出,增加農村的收入,從而幫助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
(三)提高農村市場化的程度
提高農村市場化的程度,能夠幫助提升農產品和生產要素之間的自由交易。目前來說,農村生產的商品之間的交易的自由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此基礎上,繼續保持提高對于農村市場化的程度,同時也要對農村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如土地,勞動力等進行市場化的引導,促進其市場化,將有利于改善農村資源的分配,提升農村經濟產生效率,使得農村經濟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
(四)促進內生金融的發展
促進內生金融的發展,以滿足農村經濟在發展時的需要,農村金融結構與普通的金融結構有較大的差別,因此不能以慣常的看法去建設農村的金融體系,不能以達到我們的目的去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必須要立足于農村的基本情況,以其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通過對農村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加強執法為著手點,達到對農村金融發展環境的改善,同時對在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機制進行扶持,從而使其成為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內生金融體系,這樣的方法能夠顯著的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加快農村金融體系形成的速度。
參考文獻:
[1]董曉林,王娟.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內生增長模型分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2]安翔.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分析———基于帕加諾模型的實證檢驗.經濟問題.2005(10).
[3]王志強,孫剛.中國金融發展規模,結構,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分析.管理世界,(2003)(7).
[4]趙振全,薛豐慧.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金融研究.2004(08).
作者:吳明蓉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