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普惠金融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和關注,同時也得到了眾多金融機構的研究與實踐。普惠金融具有可獲得性、公平性以及覆蓋面廣等特點,服務的對象主要為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業、老年人以及殘疾人等。農村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為農村,屬于地方性的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其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不過,雖然當前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自身發展中也逐漸暴露出較多的風險,阻礙了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做好該方面問題的分析,并構建完善的解決對策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就該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對策和建議
一、普惠金融概述
1.普惠金融的含義
普惠金融是由聯合國在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宣傳的過程中提出來的,后來被世界銀行以及聯合國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提倡為社會所有成員提供金融服務,并推動福利水平的不斷提升,同時比較注重金融機構的財務可持續性和盈利水平。其基本含義為,一個能夠全面化、高效化為社會所有階層人員,特別是低收入人員、貧瘠人員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從本質上來看,普惠金融是微型金融以及小額信貸的發展和延伸,其發展經歷了從淺到深的過程,當前隨著其發展不斷健全和完善,其涵蓋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基本涵蓋了信貸、理財、保險、支付以及儲蓄等各個層面。
2.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旨在將不同的金融服務合理進行普及,使得社會中的每一個階層人員都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這就能夠提升社會弱勢群體、貧困群體的福利,為他們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社會保障,使得各個階層的人員都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推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同時,普惠金融的實施,能夠更好地解決我國東西部地區的不公平金融差異,使得我國東西部地區以及農村與城市地區的發展差異得以降低。主席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奮斗的動力,而大力實施農村普惠金融正是順應了這一目標,有助于推動小康社會的快速建成。二是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其發展是呈現一種分階層現象的,基本上是呈現一種金字塔式的結構,而這個金字塔的結構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戶。這就說明,大型企業通常更能夠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其所享受到的金融服務最高,而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戶則所享受到的金融服務是最低的,可知我國金融市場產生了一種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而在這種背景下,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則能夠對這種現象進行有效地緩解,更好地打破金融市場的壁壘,推動金融業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
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能夠更好地緩解我國金融服務的差距,使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但是其在實際發展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
1.與市場化運作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
我國政府之所以鼓勵農村商業銀行實施普惠金融,主要目的在于消除金融排斥,推動金融資源配置更加合理。而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金融排斥的對象往往是社會中的低收入群體以及弱勢群體,這部分群體往往存在著成本方面的限制,并且存在信貸投入的單產效益偏低現象。而根據具體的市場化運作體系來看,其主要強調的是利益最大化,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其很容易會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產生金融排斥的情況,這就導致普惠金融與其發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
2.與風險防控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
由于我國低收入階層以及弱勢群體的收入往往較低,因此他們的抗風險能力通常是比較低的,而針對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來看,尤其是在信貸投放方面,普惠金融所涵蓋的弱勢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往往是不能滿足傳統信貸風控要求的,因此從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預期考慮、利潤考慮以及客戶資信等考慮來看,其往往需要承擔更多的信貸風險,這就導致其與風險防控之間存在的一定的矛盾。
3.商業銀行監管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我國政府針對普惠金融建立了較多的監管優惠政策,比如,定向信貸投放、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但是其也存在監管政策的指標體系趨同問題,并沒有針對特殊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建立有針對性的監管政策體系,這就使得政策無法發揮相應的激勵作用,不利于放寬農村商業銀行等地區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
三、推動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推動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更加高效發展的基礎。我們只有針對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合理進行應對策略的制定,才能夠為其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做好基礎。具體對策總結如下:
1.合理進行普惠金融服務理念的創新,推動普惠金融更加全面化發展
要想更好地促進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就應當消除金融排斥,這就需要在服務對象方面做努力。金融機構應當積極進行自身服務理念的更新,依據具體的情況合理進行金融服務的創新,下沉眼界,將弱勢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等納入到自身服務的范圍中,促進服務更加全面化和精細化。如,針對服務渠道開展網絡化的建設,使服務渠道逐漸成為網點形式,將網點作為依托,并將電子計算機等作為主要的交易渠道,形成一種全方位的、特色化的立體式網絡渠道體系。尤其是針對人口分散的農村以及偏遠地區等,應當建立以助農終端為主體的簡易型金融便利店,使這些地區的居民能夠及時進行自身金融服務的查詢,及時辦理小額存取款等等業務,不斷縮短自身與市場化運作之間的矛盾。
2.合理開展產品創新,有效進行風險防控
為了更好地降低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風險,其自身應當不斷創新產品,并合理采取措施進行風險的規避。可以針對弱勢群體或者低收入群體量身進行金融產品的開發,并有效引入互聯網技術,及時進行線上普惠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農村地區的業務開發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以便更好地降低風險。同時,還應當及時對貸款的品種進行精細化劃分,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建房、醫療、養老、創業、助學等多個方面的金融產品,還可以實施部分定向的扶持貸款,有效進行擔保方式、貸款利率、貸款期限以及貸款金額等方面的設計,更好地進行信貸風險的防范,推動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風險的有效降低。
3.完善普惠金融的監管體系
做好普惠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和優化,能夠依據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實際發展情況合理進行監管體系的調整,使得其更加符合商業銀行的發展情況,推動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實施的更加合理與規范。第一,我國政府應當從稅收方面入手進行優惠政策的實施,如針對實施普惠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開展稅收優惠,不斷調動其普惠金融業務開展的積極性。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其一定的差別稅率或者財政補貼等等,為其更好地發展做好基礎。第二,做好普惠金融風險環境的合理改善。如加強基層經濟合作擔保組織等方面的建設,推動普惠金融擔保力度的不斷提升等等。第三,應當積極進行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基金的探索,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合理促進普惠金融風險能力的有效提升,為不同業務營造更加安全、有效的運行平臺。
4.強化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保障
第一,針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城鄉居民合理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工作,更加全面地進行金融知識的普及,為普惠金融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風氣,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合理構建。第二,合理進行信用模式的創新,推動貸款抵押擔保范圍的有效擴大,并針對小額信用貸款構建有效的管理體系,以便形成一種“三位一體”的普惠信貸產品機構,促進其風險能夠得到更好地分散,避免風險的擴大。只有構建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體系,才能夠為普惠金融的更好發展做好基礎和保障。
四、結束語
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發展關系著基層農村人員的金融服務情況,只有做好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有效發展和推進,才能夠更好地為農村低收入人群以及弱勢人群等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推動農村人員享受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縮小城鄉發展的差距。
參考文獻:
[1]陳黔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36):318.
[2]韋博洋,宋曉玲.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7(01):45-47.
[3]劉鳳.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03):3-9.
作者:古琳君 單位: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