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思路,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政治經濟學課程是經管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整個經濟學的入門課程。但是,在很多高校,特別是民辦本科院校,政治經濟學多有被邊緣化的現象。從民辦本科院校政治經濟學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入手,筆者發現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一刀切都是造成政治經濟學教學效果差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幾點,筆者提出了高校應提高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優化教材內容,更新知識結構,提升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與手段,調整考核方式等對策。
關鍵詞:
民辦本科院校;政治經濟學;參與式教學法;改革
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我國高校的經管類專業的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的經管類專業都把它作為大一新生入學后的經濟學入門課程,但就現實的政治經濟學教學效果而言,不甚理想,很多高校都存在著政治經濟學課程被邊緣化的現象。提出,要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黨政干部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而作為政治經濟學學習的大本營,高等教育更應該走在學好、教好政治經濟學的前列。本文將以筆者所在的民辦本科院校為例,探討政治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困境,并且試圖從這些困境形成的原因入手,探討如何提高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民辦本科院校政治經濟學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1.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首先,從課程內容的角度來說,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包括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今年還包括了經濟全球化的內容。而筆者所在的學校只在大一上學期開設政治經濟學課程,而且也只有短短的48學時,這個課時長度只夠講授資本主義部分的內容。而筆者通過對于學生的了解,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生,他們的知識結構中所欠缺的就是對現實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了解,砍掉了社會主義部分,更是導致政治經濟學課程與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改革脫鉤這一結果。其次,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師構成基本上可以分為自有教師和外聘教師兩部分。由于學校的教學任務重,自有教師的數量很難滿足每年龐大的招生規模的需求,因此,從校外聘請教師也就成了必然選擇,但是校外教師并不了解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動力進行教學改革,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非常低,學習效果也比較差,出現大規模的不及格現象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從自有教師的角度來說,迫于科研的壓力,很多青年教師不會把研究方向放到政治經濟學中,而會把目光投向西方經濟學或者其他的應用經濟學當中,從而導致青年教師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功底比較薄弱,承擔政治經濟學的教學任務時也抱有完成任務的心態,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第三,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高中時期的政治經濟學課程屬于政治課當中的一部分,致使學生并沒有把該課程看成是專業基礎課,并且就現在的學生而言,他們會覺得政治經濟學說教的味道比較重,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另外,就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生考慮的問題非常現實,那些與就業相關的實踐性強的課程比較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而抽象的理論課會讓他們感覺比較枯燥,這種觀念會從高年級學生流傳到大一剛入校的新生,更加影響了學生學習政治經濟學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很多教師在講解政治經濟學的時候,囿于理論基礎所限,只能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書本上的條條框框來講,很少用到案例,也很少探索更新的教學方法。單純從教學內容上講,《資本論》出版于1867年,距今已經有100多年時間,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現實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在講授時,若不注意到這些問題,不能和當代經濟發展相結合,勢必導致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精髓無法傳遞給學生,自然也就無法達成政治經濟學教學的目的。從教材的選擇上來說,現在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教材數量很多,但是,內容上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把政治經濟學分為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兩大塊內容。資本主義部分的內容源于《資本論》,從邏輯體系上來說非常嚴謹,但是教材中講解知識點時,相關的案例比較少,即使有,也非常古老,和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嚴重脫節。而社會主義部分主要講解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從內容上來講則顯得比較松散,而且和資本主義部分的關聯度也比較差,缺乏深度的理論分析,也未能充分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出現的熱點問題。
3.教學方法單一
在政治經濟學的課堂上,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依然大行其道,依舊是教師按照PPT講解,學生要么抄筆記,要么抄PPT,而且心思經常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其結果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較少,對于學習態度較好的學生來講,這種方式還有些作用,而對于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本來就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弱,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更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隨著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普及,有些課程對于PPT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教師只是把PPT上的內容講了出來,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認為手里有了老師的課件就萬事大吉,反正老師講的內容也和課件上的沒什么區別,這大大削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課堂也顯得很沉悶。
4.考核方式一刀切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對于政治經濟學的考核方式也比較單一,由于平時上課就沒有較好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導致在考核學生成績時,也只能或完全采取一刀切的閉卷考核方式。雖然有平時成績,但是,并沒有辦法考察教師是如何評定學生的平時成績的,其結果要么大規模的不及格,要么就只能調高平時成績,保證通過率。而正是這種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導致教師更沒有動力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等互動教學,同時,也由于學時有限,教師更是不敢耽誤課堂上的時間,當然,也認為沒有必要。對學生而言,即使課堂包括了案例教學,學生也會認為,這和考試成績關聯不大,缺乏了參與的動力。這兩個方面共同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平時上課聽講不認真,考前臨時抱佛腳,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考試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很顯然與政治經濟學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民辦本科院校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路徑
1.提高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
對于民辦本科院校而言,其培養目標固然是應用型人才,但是,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我們必然也要考慮到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對問題的理性分析,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自身遇到的問題時,會感到迷惑和彷徨。因此,從學校的層面來講,不應該只重視實踐,而忽視理論課的設置。那么,短短48個學時的政治經濟學,想要既吸引學生,保證案例教學,又要理論聯系實際,顯然是一個挑戰。同時,學校應進一步關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可以組織教師參加政治經濟學的教學觀摩,組織教師到外校進行考察等等。從教師的角度來講,要想講好政治經濟學,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非常重要。有很多講授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師,甚至沒有讀過《資本論》,其對于政治經濟學的理解僅僅是各種各樣的教材。而理論基礎的脆弱也造成了教師講課能力的低下,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夠很好地用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現實,自然也無法傳遞給學生一個對于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正確態度。
2.優化教材內容,更新知識結構
馬克思經濟學是科學的理論,它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本質分析,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機制的深刻理解,都已為實踐所證實。但是,馬克思寫就《資本論》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100多年,現代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比如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并存,并且相互競爭的現象,在馬克思的時代并沒有出現。因此,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進行更新。在教學中應注重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及其經濟發展規律的講授,同時還要突出經濟學研究方法。注重講授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經濟的運行機制,并且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相比較。持續地更新教學內容,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
3.提升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1)案例教學法。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講,單純的理論教學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把理論應用于實踐。比如,教師在每一章開始時,可以設置導入案例,這個案例應該和本章內容相關,但是又不能太直白,關鍵能夠吸引學生關注教師講授后面的內容。比如,講解貨幣起源時,教師可以應用人民幣國際化的例子作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解價值規律時,可以引用最近一段時間內豬肉價格的波動,追問:豬肉價格到底能不能“飛上天”?這些方式都可以激發學生對市場經濟運行基本規律的興趣。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盡量選取與學生現實生活接近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做足功課,不光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同時,教師在講解案例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不應把案例的答案囿于某個固定的點上,而應該刺激學生多思考。(2)參與式教學法。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引入參與式教學法就顯得勢在必行。參與式教學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辯論賽、課堂討論、課堂論壇、學生主講、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形式。舉辦課堂辯論賽。教師可以根據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辯題,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把握。所謂真理越辯越明,通過辯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討論甚至爭論,打開思想的大門。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選定適合辯論的辯題,如對于價值的形成,教師可以設置辯題,勞動創造價值還是自動化創造價值?教師可以按照標準辯論賽的模式設置正反雙方,也可以抽簽決定。這樣,學生為了獲得辯論的勝利,自然會認真準備,也就達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辯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點評和總結,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3)討論式教學。現在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廣泛,對很多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就能完全讓學生信服的,學生對很多問題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思考。教師應抓住并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討論式教學。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本著寬容的心態,哪怕學生的想法比較幼稚,也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4.調整考核方式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如果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參與課堂教學,那么考核方式的改革就勢在必行,必須調整唯考試論的考核方式。教學考核可以形成特定的考核方式,具體來說,要把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盡量完全體現在考核當中,學生參與的每一項課堂活動,比如辯論賽、課堂討論、課下小論文、調查報告進行具體量化,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在試卷的內容上也要進行調整,合理分配基本概念的記憶、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對于知識的運用等部分的比例,重點考察對知識的運用。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而不僅是記住。
總之,要改善政治經濟學被邊緣化的現狀,教師就應該在講授內容上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夯實理論功底,同時,通過優化教學手段,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升政治經濟學教學效果的目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政治經濟學能夠成為受到學生歡迎的課程。
作者:孫亞君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參考文獻
[1]甘元玲.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的探討與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40-42.
[2]左紅艷,葉菊華,蔡正軍.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考試改革研究[J].輕工科技,2016(03):150-151+153.
[3]易正容.參與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2):95-96.
[4]李先科,李重燕.財經類院校政治經濟學教學“被邊緣化”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時代經貿,2016(06):84-85.
[5]張慶.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050:49-50.
[6]伯娜.多維視角下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166-168.
[7]張時玲.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