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對于從事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微觀經濟學是主要的學習內容之一,不過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長期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為此需要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并且分析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而吸引學生參與,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從影響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因素入手,并分析如何提升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質量,希望進一步提升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影響因素;措施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管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公式與抽象的理論知識,不利于學生對一些知識進行掌握。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方法,進而做到化繁為簡,同時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活躍課堂氣氛,顯著的提升教學質量。當前諸多的高校盡管專業都在微觀經濟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不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也導致教學的實效性沒有發揮出來。
1影響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因素
1.1案例的質量
首先,案例內容是否貼近生活,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有趣味性的、代表性的、與生活相關的案例,所以教師要抓住時代的發展脈搏,比如比特幣、農產品價格、中美貿易關系等近期的重大事件,以資源稀缺性的教學為例,如果教師直接將書中的“大炮”、“黃油”講解,就難免讓學生感到陌生,再如“機會成本”,直接把經濟學的相關知識講述就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借助“出國留學熱”就會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樣的案例就是最新最近的,并且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其次,案例內容是否具備問題性,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完整結構的問題,也就是答案標準的問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個解決方案的問題,主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都有統一答案,就不利于學生展開討論[1]。
1.2學生自主參與的程度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如果教師提供的案例不利于學生討論,同樣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出現學生課程度不高的問題,教師要保證問題具有討論價值,并且也要避免學生理解出現偏差和隨意發言,在小組討論中,需要讓小組成員都參與的討論中,共同完善觀點,如果一人大包大攬,其他學生坐享其成也是失敗的教學案例[2]。
2如何提升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質量
2.1鼓勵教師編寫微觀經濟學案例
在高校的微觀經濟學教學中,主要是由經驗豐富的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并且在長期的教學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案例,還有部分教師承擔相關課題研究,對微觀經濟學講解較為透徹。因此,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對教學案例進行編寫,比如講到微觀經濟學的十大原理的機會成本,要想將這個概念深入理解有些困難,這是由于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并且讓學生感覺與生活的關系不密切,所以教師可以在編寫內容的時候舉例如果學生選擇讀書,那么就同時失去了打工掙錢的機會,而通過打工可以取得一些收入,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如,一位模特在飯店用餐時不小心被服務員燙傷,然后向法院申請要求餐廳賠償100萬元,不過一名服務員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賠償能力的,從機會成本的意義講,模特可能從此結束了自己的模特生涯,更不可能大紅大紫,這就是失去了機會成本,而同等情況下,普通人被燙傷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成本,賠償的金額也不會如此之大,這個案例也說明機會成本在法律中是被認可的。引導學生對相關的事例進行分析,反過來也為教師豐富案例奠定基礎。通過教師對教材案例進行編寫,可以引發學生討論,由淺入深的掌握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3]。
2.2選取有效的教學形式引發學生參與
在提供教學案例之后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目標其它融入案例、討論等課堂組織形式,在實現知識遷移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出案例教學的效果。具體說來:如果是蘊含單個概念的案例,教師就就可以圍繞案例采用穿插式的方法對經濟學概念進行解讀;如果是與單個經濟學原理有關的案例,就需要學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時,借助原理去解決其它的實際問題,這個過程的實現主要是學生進小組討論。在經濟學原理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開篇點題,直接引入教學案例,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對其中的道理進行總結。如果是涉及到諸多章節的內容,教師需要提供綜合性案例,然后結合分組討論,讓學生小組的成員都參與進來,教師也要在學生的討論環節參與其中,幫助學生串聯思路,推動討論的進程,之后每個小組都陳述自己的觀點,由教師做出總結完成評價。比如講解市場供給與需求原理時,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買者的數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某二線城市為吸引人才提供購房補貼,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其中吸引高素質人才就是增加買者數量,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房地產市場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通過這個例子就可以讓學生明白買者的數量可以影響價格的需求[4]。
2.3改革評定方式和考試內容
微觀經濟學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具有一些經濟學的觀點,進而實現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利用起來,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往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這樣的評價方法是不科學的,教師需要采用更加全面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也要關注起來,也就是說在考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作為考試的內容,在試卷中要把案例分析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也有大量的討論環節,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定,這樣就要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成績評定方式的改革以及考試內容創新都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當中,進而在期末的考試中取得良好成績。此外,在考核環節的改革也會讓教師對案例教學重視起來,不斷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新聞資訊和經濟學相關的事件,最終提高案例教學的實效性[5]。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利用,需要教師圍繞教材出發,注重興趣的培養,然后為學生提供典型的案例。在案例教學方法下,可以對學生的改思維方式改善,在生活中發現更多和微觀經濟學相關的內容,進而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鼓勵教師編寫微觀經濟學案例,選取有效的教學形式引發學生參與,并且改革評定方式和考試內容,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符曉燕.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6(15).
[2]周敏.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微觀經濟學教學設計中的案例選擇問題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6).
[3]牟進洲.緊密跟蹤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C]//勞動保障研究(2018年第1輯).0.
[4]賴曉紅.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7):181-182.
[5]沈炳珍.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8-62.
作者:劉新樓 單位:瀟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