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對策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7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其中70%的份額由中小企業貢獻,可見,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規模小,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這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論文以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難為突破口,探索問題癥結所在,并試圖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國際貿易;中小企業;融資
1引言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持續飛速增長,其中國際貿易更是飛速發展,對我國的經濟貢獻率達50%以上。WTO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7萬億美元,繼續領跑世界各國。可以說中國的貿易發展了自己,也帶動了世界。中國能取得如此佳績,中小企業功不可沒。自加入WTO后,中小企業得到空前的發展,無數“中國制造”被銷往國外,為國家創造了巨額外匯。可以說中小企業是經濟增長的真正支柱,然而他們得到的待遇卻與他們的貢獻有天壤之別———幾乎所有中小型外貿企業都面臨資金短缺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這種局面,但效果卻不盡人意,總結起來,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業先天規模不大,抗風險能力不強;二是由于宏觀環境還不夠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重重。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制約我國貿易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難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國際貿易融資的概念
所謂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具體方式有授信開證、進口押匯、提貨擔保等。這種融資最大特點是融資周期短而且流動性很高,對于進出口企業的業務特點來說貿易融資非常適用,反過來對銀行來說,這些特點能增加銀行收入,風險也相對較低。因為在國際貿易整個過程當中,銀行作為第三方結算人全程參與,所有的物權單據都要首先經過銀行,因此,銀行可以依托對物權憑證的占有為企業融資或提供金融信用,企業獲得融資后進行下一步商業活動,最后還本付息,同時銀行也獲得更多收入。
3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3.1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第一,融資渠道少。例如,主流的證券和債券市場,因為對企業資質的高要求,大多是國企和跨國企業的天下,中小企業基本不可能通過其融資。第二,中國大部分的出口型中小企業,從事的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該產業競爭大,利潤小,再加上中小企業先天羸弱的自身條件,銀行普遍對中小企業缺乏信心。第三,缺少專業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雖然市面上小額貸款和擔保機構很多,但大都不夠規范,隱患較大。第四,非法融資渠道多。通過正規渠道融資,中小企業處處碰壁,無奈之下只好鋌而走險。這種現象在沿海一帶省份非常普遍,吳英案就是典型代表。非法融資害人害己,不但對企業發展沒有幫助,反而會牽連無辜百姓。
3.2銀行方面的原因。第一,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數量巨大,市場上又缺乏權威的信用評價體系。銀行只好對所有企業采取嚴格審查制度,硬性指標多,很多具有活力但剛剛起步或規模小的企業被拒之門外,錯失發展良機。第二,手續煩瑣。即使通過了銀行審查,還要耗費高額時間成本辦理復雜手續,對外貿企業來說,漫長的放款時間可能就會錯失一筆訂單,這無疑也降低了企業的主動性。第三,融資產品少。我國銀行業監管較嚴,導致銀行創新不足,缺乏相關經驗,使我國銀行服務滯后。例如,以福費廷等業務為代表的新興融資方式還遠遠沒達到普及的程度,限制了企業的融資渠道。
4促進貿易融資的對策
要真正改變融資難的現狀,僅僅靠國家、企業某一個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家共同建立一個體系,大家各司其職,把這個體系良好地運轉起來,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4.1企業自身的努力。樹立誠信意識,銀行不信任中小企業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小企業缺乏誠信。中小企業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投機取巧,愛打政策擦邊球,逃避責任,惡意拖欠銀行貸款。所以,企業要通過自身努力,誠信經營,扭轉自身不良形象,共同構建誠信的大環境,同時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幫助員工充分了解新興的金融服務產品和使用方式,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增強與金融機構和政府的交流。積極參與到國際貿易融資體系中去,主動反饋業界最新信息,公開企業財務信息,建立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只有企業自身增強素質和積極參與,才能有效改善貿易融資困難的現狀。
4.2銀行的創新。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積極推出新的金融服務產品。洞察市場和客戶的需要,不斷推出符合市場規律和客戶最新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積極推進福費廷、國際保理等新興的貿易融資產品,為企業創造更多融資渠道。重點推廣結構性貿易融資,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完成融資需求。進一步完善貿易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針對中小企業周轉高、額度低的特點,傳統信用評價體系已經滯后,因此,要重新建立評價體系,該體系要反映中小企業的實際償付能力。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記錄管理系統,實時跟進企業經濟活動更新信用記錄,對符合信用要求的企業進行升級和獎勵,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進行特殊處理,讓更多優秀的企業獲得優質的資源。增強技術能力以降低風險。引進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人才,設計國際貿易流程跟蹤軟件,通過互聯網對企業的對外貿易賬戶進行全程跟蹤和監控,不留死角,用技術手段避免企業不誠信的行為發生。
4.3政府的支持。建立全面有效的企業評價體系。首先,讓企業生存在良好的外部環境中,讓企業能專心經營業務,培養企業誠信經營意識。當然,對于不可避免的客觀原因造成的中小企業還不上貸款,如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政府還是應該要撥出專項資金進行扶植。其次,走出去,開拓視野,多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模式,將政策性金融機構(進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等)的作用凸顯出來,助力中小企業獲得更多融資。
5結語
中小企業要想生存,必須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只有這樣才能降低風險,獲取更多客戶,因此必須善于利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然而,中小貿易企業面臨著很多困難,首先是規模限制:資金少、風險大,大部分中小企業運作不規范,從而造成信用等級低、信用擔保缺失、管理水平低等;其次,貿易融資體系不完善。政府和銀行都有責任幫助中小企業,因此,為了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總體發展,必須上下一條心,由內而外共同發力,打造健康貿易融資生態,切實改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窘境。本文從企業、政府、金融機構這三個層面著手,試圖破解中小貿易企業融資難的這道難題,但能否起到效果,還需實踐檢驗。現如今,我國國內市場嚴重飽和,資本市場起起伏伏,未來國家發展重點還是依靠國際貿易,所以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環境非常重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還應加強對相關法律的完善,打造集信息交換、安全生產、信用評價為一體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平臺,推動我國中小企業更穩更好地走向國際舞臺,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段訓峰 張靖威 單位: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