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院校經濟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
1.只顧教師講,不顧學生學。
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注入教學方式講課的教師,都把自己當成太陽,站在三尺講臺之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淋漓盡致,對自己講的內容自我陶醉,從不顧及學生的感受,生教硬灌,跟學生沒有任何互動活動。不負責任的教師自負地認為,講不講是我教師的事,聽不聽是你學生的事,只要我努力講了,就盡到職責了。
2.方式單一,照本宣科。
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師講課,全是教師講、學生聽,缺乏學生主體積極參與,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教師呆板地、照本宣科地讀、念、寫,學生一個勁地聽、記、抄。在多媒體手段應用于教學以后,課堂圍著教師預制的課件轉,以課件代講授,老師照著課件讀標題、念概念,學生跟著老師記要點、聽介紹。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聽得頭大,記得手麻,一頭霧水,不知其然更不知所以然。
3.教師教得了無生氣,學生學得了無興趣。
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陳舊教學方式的教師講課,平鋪直敘,從理論到理論,不舉任何實例,更談不上全面聯(lián)系實際。教師講課缺乏激情,教得沒生氣,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學習沒有熱情,學得了無興趣,學習氛圍令人窒息,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二、教學方式變革中“教授”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為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必須變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因人制宜,實施現(xiàn)代教學方式,使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和諧的“教與學的共同體”,通過師生間心靈對接、思想碰撞、意見交流、合作探討,實現(xiàn)知識互促共長和個性全面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從事大學教學工作后,筆者就把變革教學方式作為自己教學生涯的重要研究課題,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實踐和完善。在30多年講授本專科、函授、自考和企業(yè)培訓的《管理學》、《企業(yè)管理》、《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與管理》等課程及碩士研究生的《企業(yè)管理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的過程中,筆者主要踐行了以下5種現(xiàn)代教學方式。
1.啟發(fā)式。
現(xiàn)代教學方式理念關注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強調轉變“教”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聽課的方式為主動參與的方式。啟發(fā)式教學,特別強調教師講的藝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的案例學說為理論依據(jù),通過案例分析,運用口頭或多媒體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guī)律。如筆者給企業(yè)管理干訓班講授“新產品開發(fā)原則”時,采用了三原則案例啟發(fā)式講法:第一項原則,利用資源開發(fā)原則。筆者舉例新密企業(yè)利用當?shù)貎?yōu)勢礦藏資源進行水泥耐火材料新產品開發(fā),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第二項原則,滿足市場需求原則。筆者舉例鞏義企業(yè)克服原材料的困難,開發(fā)出了適應市場需要的蜂窩煤機。第三項原則,資源開發(f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原則。筆者舉例長葛企業(y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當?shù)刭Y源開發(fā)出了燴面、刀削面、冷面等多功能生產機,暢銷中原、西北和東北等地。筆者采用啟發(fā)式案例教學主要有三種做法:一是先舉實例后歸納理論;二是先介紹理論后舉例加以說明;三是邊講授理論知識,邊舉例加以說明。啟發(fā)式案例教學法使筆者教得得心應手,學生聽得如癡如醉,寫得少、聽得多,理解透、記得牢。
2.參與式。
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在參與中做到腦動、心動、身動、人人動。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自動中戰(zhàn)勝自我、發(fā)展自我,在他動中發(fā)現(xiàn)不足、彌補不足。運用這種方式教學,筆者開始講授每門課程時,都先開展“你為什么要學習該課程”的討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習。如講授《管理學》時請同學們討論“你為什么要學習管理學”;講授《企業(yè)管理》時請同學們討論“你為什么要學習企業(yè)管理”;講授《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與管理》時請同學們討論“你為什么要學習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與管理”等。當學生們爭先恐后發(fā)言參與討論后,筆者再引導他們統(tǒng)一到學習該課程的目的上來,并舉一些學習運用該課程理論與實踐比較好的校友或成功人士的實例,為他們樹立學習榜樣,激發(fā)他們進入角色有目的學習的積極性。如筆者在總結點評“你為什么要學習管理學”時明確指出,同學們學習《管理學》就是將來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社會的需求,有選擇地當好行政、事業(yè)、企業(yè)或其他單位的合格稱職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動力充足,再苦再累心也甜。
3.互動式。
互動式教學,是指通過師生及媒體等多邊的互動溝通,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師生、生生、多媒體及互聯(lián)網等之間的互動形式表明,教師既要提問學生,又要讓學生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交流,讓教學在彼此質疑、共同思考之中展開,讓學生的學習在彼此交流、相互促進之中深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四種互動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一是課堂顯性互動。在前章講完、后章開課前,給學生布置思考討論題,下次上課前請學生先講,然后筆者再點評,接著再開始講課。這種使學生主動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聽課,比不帶問題無目的的聽課,效果好得多。二是課堂隱性互動。隱性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思維活動的交流,如專注、共鳴甚至眼神等情感的交流。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筆者非常重視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神來判斷其理解掌握的程度。如學生眼神專注且頻頻點頭,就表明他們理解掌握了;若學生眼神迷茫且不斷搖頭,就判定講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于是筆者轉換方式細講,直到得到他們肯定的行為回應為止。三是課余互動。在每次課前、課后和課間,筆者與學生交流學習知識、做人道德和做事原則。四是通過多媒體、郵箱和手機電話互動。只要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有問題咨詢,筆者都會通過多媒體、郵箱、電話、面對面答疑,幫學生排憂解難。
4.討論式。
討論式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問題,通過各自發(fā)表意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辨明是非真?zhèn)危@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除了在每學期開學和每章開講時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外,還在教學進程中,因材適時采用這種方式。如在講到美國管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時,為了使學生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xiàn)五層次需要有清晰準確的理解,筆者針對每層次需要都聯(lián)系實際進行舉例說明,并特別在上課前請學生們閱讀了馬加爵臨刑前寫的一封信,聯(lián)系馬斯洛的尊重需要出了“你看了這封信后有哪些感受或得到哪些啟示?”和“你應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歧視或尊重你的人?”思考討論題,上課時請學生們聯(lián)系“尊重需要”談感受和啟示。通過師生、生生討論交流,大家一致認為:馬加爵買電腦和打撲克為的是迎合歧視他的人,喪失了自尊,4位同學因為歧視不尊重馬加爵被殺。該事件給大家的啟示是:一定要尊重別人,否則有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每個人都要做一個自尊感恩的人;對待歧視你的人,你要拿出百倍勁頭,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取得佳績,使那些過去歧視過你的人對自己以往的不當行為感到愧疚。通過討論,學生們既加深了對馬斯洛尊重需要理論的認識,又堅定了做一個自尊和尊重別人的人的信念。
5.研究式。
研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課程知識,通過自學、探究、研討和實踐,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內在聯(lián)系,共同得出結論,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運用知識”的基礎上“實踐創(chuàng)新”,目的是讓學生打破書本的局限,著力培養(yǎng)自己求異、求新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敢疑、敢闖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的研究式教學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每章課程講授結束后給學生出一道研究性課題,供學有余力且有興趣的學生研究;二是請本科生或研究生結合學習內容撰寫課程論文或研究性論文,筆者給予指導;三是結合教學進度,進行課程設計,撰寫個人和團隊課程設計報告。如在講完人力資源管理后,筆者安排指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制定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在分析的基礎上,制定自己大學、創(chuàng)業(yè)、維持、退休各階段的奮斗目標及行動措施。又如在講完計劃職能后,筆者指導學生每班分成6個課題組,每組10人,進行6周的分工協(xié)作課程設計,結束時每個課題組交出一份完整的公司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三、教學方式變革中“學習”方式的轉變
從學生角度看,現(xiàn)代教學方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掌握學習方法,獲取理論知識,鍛煉實踐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時所采用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學習方式由機械單一、僵化死板轉變?yōu)槎喾N多樣、靈活高效的方式。在30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誘導學生逐漸形成了以下5種現(xiàn)代“學習”方式。
1.主動式學習。
現(xiàn)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轉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變“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知”。這要求教師的引導要體現(xiàn)智慧性和藝術性,要把學生主觀為自己學和客觀為國家學有機結合起來。筆者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家長和老師,更不是僅僅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自己將來當好管理者,創(chuàng)造財富,振興中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學生們學習目的明確了,主動性也就高漲了,內在動力就變成了外在表現(xiàn)。
2.能動式學習。
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能動性發(fā)揮。學生學習動機需要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去激發(fā)、去培養(yǎng),使學生在師生交往情境中,受到積極刺激,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需求欲望,形成學習動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角色扮演學習法”和“情境模擬學習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如在講到“激勵”問題時,筆者請同學們扮演總經理,請他們介紹如何采用“報酬獎勵激勵”、“需求目標激勵”等方式對員工進行激勵。又如筆者設置一種管理環(huán)境,請同學們扮演總經理來解決環(huán)境問題,在“集權式”、“民主式”等領導方式之間做出選擇,從而變被動學習為能動學習。
3.快樂式學習。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快樂學習的根據(j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運用興趣在學生和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啟發(fā)和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意學,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筆者為了保持課堂“教”的趣味性和“學”的興趣性,一是通過案例分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性,使學生像聽故事一樣,在快快樂樂中增長知識。如講授管理理論產生形成過程時,筆者給學生們講了商界吳士宏奮斗成功的故事,同時闡述了他的經營理念就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又講了“打工妹”的故事,同時指出故事中的計件工資制起源于美國泰羅的《計件工資制》。二是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筆者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制作課件,每一張幻燈片都載有與所講內容相匹配的圖片,在課堂上演示時,創(chuàng)設了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形象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開啟智慧,陶冶性情,快樂學習,使他們像看電影一樣,在愉悅中獲取知識。
4.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料,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提高能力。誘導探究式學習,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適合內容,有計劃地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去學習。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留置研究性課題、鼓勵撰寫論文和進行課程設計等三種研究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啟發(fā)引導學生逐漸掌握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如個人課程設計,使每個學生都制定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明確了人生各階段奮斗目標及行動規(guī)劃,對自己未來充滿了堅定信心和美好憧憬,學習增添了無限激情。又如通過團隊課程設計,各個實驗團隊都能分工合作,保質保量按計劃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分別撰寫出諸如“遠大房地產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綠色地球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等課程設計報告。這些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的課程設計,都具有非常強的探究性。
5.合作式學習。
合作式學習,是指師生資源共享,通過互相合作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方式下的教學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學生獲取的知識,既可是教科書提供的知識,又可是教師個人的知識,還可以是師生互動的知識,更可以是生生互動的知識。兩人行必有我?guī)煟幪幜粜慕詫W問。學生可以通過看書、上課、實驗、交談、做作業(yè)等多種形式進行合作式學習。學生在完成合作探究式課程設計后都發(fā)出感嘆:“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心山成玉,協(xié)力土變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四、結語
總之,只有實施高效現(xiàn)代教學方式,才能保證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提高可通過教學質量評價得以驗證。經學生平時網上評教和專家聽課評教,筆者歷年被評為優(yōu)秀(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評中心教師教評結果),其中2006—2007學年,評分97.0650分,位于工程管理系第2名和河南財經學院第7名;2010—2011學年,評分95.7340分,位于工程管理與房地產學院第1名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第7名。每次授課結束時,學生們的掌聲都給筆者教學以肯定。學生們在網上評價留言:“燦章老師是我們見過的最好、最可愛、最負責任的老師,我們的偶像,值得景仰!老師一身的可愛之處讓我說不盡!老師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和藹可親!講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俗易懂,我們都愛聽他的課!”
作者:郭燦章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