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綠色建筑經濟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建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認知,綠色建筑不斷興起,綠色建筑的發展是我國未來建筑業發展的方向。本文先對綠色建筑的內涵和特征進行認知,再分析了綠色建筑發展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促進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綠色建筑經濟;內涵;特征;問題;解決措施
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但是綠色建筑的到來為建筑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了更好地促進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有必要對綠色建筑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并找出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可實施的改進措施,促進綠色建筑更好更快地發展。
一、綠色建筑的內涵
綠色建筑又被稱之為生態建筑,或者是可持續建筑,其含義是為人類創造一個健康、舒服、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同時在物料生產、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拆除、回收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資源實現高效率使用,減少給換進帶來的不好影響,努力達到最低限度的影響環境。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經濟、環境和社會。首先是經濟價值,綠色建筑經濟的直接表現就是將成本與收益進行計算比較,能夠實現的經濟價值。綠色建筑的主要成本是建造節能墻和保溫窗的投入,收益主要是指在使用過程中節省能耗的價值。其次是環境價值,將對環境的污染與給環境帶來的價值進行量化對比,這是綠色建筑經濟的間接表現。但是由于受主觀性和客觀性條件的制約,環境價值實現比較準確的量化是很難做到的。最后是社會價值,這是綠色建筑的隱形表現。綠色建筑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西方綠色運動發展的產物,開始是宣傳環境保護,后來發展成以綠黨為標志的政治產物。綠色建筑對現在的經濟制度進行了批判,通過對環境的收益強調社會公平,喚醒人們的責任意識,體現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
二、綠色建筑的經濟性特征
第一,外部效應。上世紀經濟學家馬歇爾提出外部效應,外部效應又被稱為外在因素,是指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活動主體所做的活動會對活動主體者之外的對象產生一定的影響,是一種成本或者是收益外溢的現象。一方面,綠色建筑是在不斷的尋求節能,這會降低成本,直接帶來經濟收益。另一方面,綠色建筑是在不斷的尋求減排,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努力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力量,這是綠色建筑的環境收益,是綠色建筑的間接性收益。在尋求節能減排技術時,會加大對節能減排的研究,加大投入,技術在開發使用之后會對環境造成盡量小的影響,盡最大努力實現保護環境的目標,顯而易見,這是綠色建筑的外部效應。第二,時間效應。綠色建筑的另一個經濟性特征就是時間效應,即把將來發生的收益以及費用與現在發生的收益與費用進行對比,將來的價值會比現在的價值低,時間間隔越長,其價值就會越來越小。折現就是把將來的收益和費用按一定的標準計算,得到現在的價值。使用折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時間偏好,二是資金的機會成本。時間的偏好是指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比較喜歡先收益后支出,資金的機會成本是指同等數額的資金,現在投入使用的收益比將來投入使用的收益高。所以,高貼現率能夠讓多年以后發生的對環境破壞和節約的成本減少多很小。
三、綠色建筑面臨的問題
綠色建筑,簡單理解就是節能減排,對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外部效應,為保護環境承擔了自己的責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綠色建筑的經濟外部性使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點,使用不當,很可能會導致市場失靈,使企業的成本高于收益,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
(一)技術帶來的高成本
目前,我國在綠色建筑方面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綠色建筑起步較晚,專業的研究人員較少,技術比較落后,建材產品的種類比較少,設計費用較高,在國內沒有形成產業化。要想促進綠色建筑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建筑材料,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二)綠色建筑的內部收益較低,外部收益難以衡量
綠色建筑通過節能減排的技術的使用,減少了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企業在研發綠色建筑節能減排的技術時會投入各種資源,尤其是資金,不言而喻,這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減少了企業的內部收益。并且,由于主觀和客觀因素,節能減排技術的使用所帶來的環境收益很難量化。
(三)房地產市場不穩定
綠色建筑的研發投入和購買國外材料的高成本,會使得綠色建筑的價格也很高,這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一方面,向銀行貸款更加困難,較多客戶難以獲得銀行的貸款,這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對房子的需求受到嚴重的打擊,投資者的成本難以收回,增加投資研發綠色建筑成為開發商的難題。另一方面,考慮到經濟的穩定性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價的過快過高上漲,房地產的價格很不穩定。在這樣的環境下,投入的資金能否成功回收,收益能否實現高于成本,都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使得大多數的開發商不會選擇開發綠色建筑。
(四)實施過程監管不嚴
綠色建筑的首要目標就是實現節能,設定的目標是通過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到2020年,實現全國建筑的總能耗達到節能百分之六十五。在施工階段,由于監管不夠,導致實際效果與預定的目標相差較大。在部分綠色建筑中,綠色建筑實現了其應有的效果,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綠色建筑存在較大的問題,運行效果較差。
(五)消費認知不足,需求小
綠色消費在我國雖然有所發展,但是我國居民對綠色建筑的觀念仍比較弱。現在,受收入水平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居民選擇貸款買房,更多的居民會選擇購買相對便宜的住宅建筑,對綠色建筑的了解不多,需求較小。而且,居民在裝修自己的住宅建筑時,出于對健康的擔心,會考慮使用環保、綠色健康的建筑材料,但是居民對判斷綠色建筑的標準與指標,知之甚少。大多數消費者只會關注眼前的短期的個人利益,而不會考慮綠色建筑帶來的長遠的社會公共利益。
(六)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
綠色建筑的推行,政府給予了一定政策的支持,并給與了一定的優惠措施,如稅收補貼、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但是這些政策卻沒有得到較好地貫徹落實,有的敷衍應付,有的甚至干脆不執行。其次,在綠色建筑的有些方面,法律是缺失的,法律法規不夠全面,而部分已有的政策與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現狀是不相符的,缺乏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四、推進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解決對策
綠色建筑的推廣發展,面臨上述這些問題,為了促進綠色建筑更加健康合理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對環境保護的作用,我國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解決措施。
(一)推廣建筑觀念,明確評價標準
在生活中,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推廣,提高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和關注,讓人們認識到綠色建筑的優點,并認識到保護環境是與每一個息息相關的,讓消費者樂于接受購買綠色建筑,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另外,還要明確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這樣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并信任綠色建筑,從而購買綠色建筑。
(二)加大金融支持和補貼力度
綠色建筑難以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貸款利率高,使得成本過高,因此,銀行在對綠色建筑企業進行貸款時,可以適當考慮降低貸款利率,給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在補貼政策方面,可以適當傾斜,加大補貼力度。另外,在進行綠色建筑技術研發時,政府應該為綠色建筑搭建投資和融資的平臺,幫助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監督貫徹執行
面對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相關部門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善有關綠色建筑的法律法規,使得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要加大監管的力度,確保相關政策真正的落實,得到了貫徹執行。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建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認知,綠色建筑不斷興起,綠色建筑的發展是我國未來建筑業發展的方向。本文對綠色建筑的內涵和特征進行認知,再分析了綠色建筑發展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促進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俊玲 單位:河南中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董承章.投入產出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2]梁榮.中國房地產業發展規模與國民經濟總量關系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劉水杏.我國房地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關聯度分析[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1):58—63
[4]劉水杏.房地產業與相關產業關聯度的國際比較[J].財貿經濟,2004(4):81—82
[5]王媚媚.中國房地產業的投入產出分析[D].重慶: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2009
[6]畢康.北京市物流業的投入產出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6
[7]陳仲常.產業經濟理論與實證分析[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8]胡國強,王高瑞,王國勝.關于投入產出表分配系數的初步研究[J].重慶:經濟經緯,1997(4):79—80
[9]黃力.房地產業與其相關產業的關聯效應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2009
[10]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2010.5
[11]葉祖達,梁俊強,李宏軍等.我國綠色建筑的經濟考慮:成本效益實證分析[J].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2(4):28—33
[12]謝寶華,劉平.區域經濟不均衡發展現狀對我國房地產業就業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07(10):173—175
[13]劉水杏,張凌云,賈卓等.北京市房地產業的社會經濟效應[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14]賈卓.北京市房地產業對社會就業的帶動效應分析[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