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關于計量經濟學的國民經濟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影響因素分析
安徽省作為中部振興大軍中的中堅力量,其經濟結構有著不可或缺的代表性,我們搜集到2000-2010年安徽省的部分經濟數據,并據此對安徽省的經濟結構進行分析。
1.人均GDP:它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人均GDP指標越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一個地區越發發達,它的人均GDP就越高。
2.農業: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一個國家的農業越發達,它的經濟也就越發達,并且安徽是農業大省,農業的發展狀況更加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水平。
3.工業:工業是一個地區興盛的標志,一個地區工業越發達,文明程度就越高,因此工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提升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4.運輸業:運輸業就像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它使得各個地區的資源得以融合,促進了資源利用的效率,加快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并且在運輸業發展的今天,它給國民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貢獻更是不可忽視。
5.旅游業:旅游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它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代表,作為經濟發展的新興行業,其發展程度也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所以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同樣不可小視。
二、回歸結果分析
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可決系數為0.9999,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9998,說明模型對樣本擬合得非常好。F統計量為18232.79,或其概率值P=0.0000,說明在顯著性水平0.05下回歸方程在整體上是顯著的,模型對人均GDP的解釋程度幾乎接近99.9%,。T統計量除了X1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均大于2,說明另外三個因素對模型影響顯著。結果顯示: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農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0.5991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2.5484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運輸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2.9083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旅游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0.4075元。
三、計量經濟學檢驗
1.多重共線性檢驗。可以看出每兩個簡單相關系數均大于0.8,說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可決系數為0.9999,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9998,說明模型對樣本擬合得非常好。F統計量為22115.46,或其概率值P=0.0000,說明在顯著性水平0.05下回歸方程在整體上是顯著的,模型對人均GDP的解釋程度幾乎接近99.9%,T統計量各個因素均大于2,說明每個因素因素對模型影響顯著。
2.異方差性檢驗。通過White檢驗檢驗模型,得出nR^2的值為9.9376且P(nR^2)>0.05,說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3.自相關性檢驗。通過布羅斯-戈費雷或拉格朗日乘數檢驗,可以看出模型不存在自相關。
四、總結
最終模型為:Y=1012.6200+2.6382X2+3.0338X3+0.4557X4結果顯示: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2.6382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運輸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3.0338元;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旅游業總產值每增加1億元,平均來說人均GDP就增加0.4557元。
五、政策建議
由計量經濟學建模過程及結果可以看出,農業對于人均GDP的增長可以忽略,工業,運輸業,旅游業對人均GDP的影響比較顯著,我們應當大力發展這三個產業。鑒于安徽省自身的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以馬鞍山,蕪湖,銅陵等省內工業城市為首的工業特區,發揮其臨近長江,靠近南京等重要二線甚至一線城市的的優勢,緊跟長三角城市經濟帶的政策領導,以及高效地利用地理資源,政府可以投入重資打造長江中下游城市工業區(園),開發高新技術,不斷促進工業高速高效地前進。
2.皖北有個交通運輸業的重市-蚌埠,號稱是火車皮拉出來的城市,其地勢平坦,并且又有交通運輸樞紐的歷史,只是近些年發展有些緩慢甚至停滯。政府可以投入資金,大力發展一蚌埠為首的皖北交通運輸特區,興修鐵路,并提供一些便利支持和幫扶政策,加速皖北的興起。并打通與北上廣的交通脈絡,加速省內外的交流,帶動安徽省的經濟向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3.安徽還有很多的旅游資源,比如黃山,天柱山,九華山等等,政府應當出資,好好利用這些自然資源發展旅游業,并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與騰飛。比如為相關的旅游項目提供政策支持,為相關的自然資源保護提供資金支持,大力宣傳省內的旅游景點等等,讓旅游業成為帶動省內經濟高速發展的支柱產業,并使其成為循環產業,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作者:陳永安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