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低碳經濟下的國民經濟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循環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現狀。
1.1還未將循環經濟放入實際的應用中。某些經濟學者或專家則認為循環經濟是需要等到我國國民經濟有了一個全面的提升之后再考慮的問題。沒有清楚認識到循環經濟對于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
1.2高能耗的經濟架構制約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國雖然地大物博,各類能源的儲量比較豐富,但是我國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國,這種經濟增長伴隨著能源巨大消耗的增長模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2.低碳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現狀。
2.1低碳經濟的實行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想要發展低碳經濟,就必須改進以往一些落后的企業生產工藝,而技術含量較低的生產工藝很難起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在針對新能源的開發上,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相對于其他的西方發達國家較晚,技術也不成熟,所以在開發新能源的問題上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勢必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的增長。在我國低碳技術的開發研究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一些想要在低碳技術方面進行開發研究的相關機構或者企業無法得到資金的支持,研究的進度被限制。
2.2我國的經濟架構局面難以在短期內實現扭轉,低碳經濟難以實現。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第二產業的增長,主要還是依靠一些能源消耗比較高的產業,使得我國能源消耗的數據一直降不下來。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目前存在的一些中小型的企業,生產工藝技術含量不高,機械裝備水平低,能源的利用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約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2.3沒有完善的機制約束高碳量排放企業。由于我國在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無法約束部分企業真正做好低碳工作。加上低碳市場的開發還不成熟,有的消費者缺乏一定的低碳意識,加上低碳產品相對與其他產品價格上沒有優勢,部分消費者寧愿選擇普通產品,導致低碳產品的市場開拓進度變緩。
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對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關鍵地位
1.循環經濟的優勢:節約國民經濟資源的消耗。
1.1將循環經濟和傳統經濟比較,傳統經濟是創造的財富和消耗的資源與產生的廢棄物一同增加。循環經濟的優勢就是最大程度的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讓整個經濟處于一種健康發展的狀態中。這就是循環經濟中的減量化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資源消耗的時間,推動國民經濟的有效發展。
1.2循環經濟中,另一個特點就是利用各種高科技技術實現資源的多次反復利用,推動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3循環經濟的資源化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資源化的特點就是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垃圾的處理問題能夠有效解決。減少了垃圾處理的資金投入,能夠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2.低碳經濟的特點:促進國民經濟的綠色發展。
2.1低碳經濟將環境保護作為重點方向,能有效的完成國家對于節能減排的要求。在促進環境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將我國的國民經濟帶入一個穩定發展的形勢中。
2.2低碳經濟還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轉變,將以往的先發展后治理的經濟增長模式完全改變,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在企業中可以更好的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2.3低碳經濟對于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對天然氣的高效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新能源不僅使用安全,而且綠色環保、經濟實惠,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這種優勢的帶動下,對低碳領域的開發也越來越深入,帶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進而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三、國民經濟視角下提高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地位的具體措施
在一定層面上,想要更好的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單單依靠某一經濟的改變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所以需要將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兩者結合起來,共同探討改進的措施,才能真正推動國民經濟增長。
1.制定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
兩者之間的相互結合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轉變我國現有的經濟架構,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的形勢下,將資源循環利用和低碳環保理念放入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內容中,在對不管是國家整體的規劃還是城市的規劃中都要體現出循環與低碳的內容,認真落實到實處。制定短期與長期的經濟發展目標,在短期的發展目標中既要結合我國國情又要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在長期的發展目標中將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合理規劃到我國以工業架構為主的經濟模式向低碳環保的經濟模式過渡階段中,兩個時期都要充分考慮經濟、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防止關系偏移的出現。積極與國際社會接軌,吸收一些較好的經驗與技術,縮短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時間。
2.調動各行各業參與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調發展模式建設。
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涉及到的層面包括法律、經濟、技術,還包括整個國民群眾的參與。政府應采取主導作用,首先將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作為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調發展模式的試點企業,在企業的試點過程中,逐漸完善行業內部的環境監測標準、各類能源消耗標準、清潔生產評價標準、污染標準、廢棄物治理標準等。在整個市場中實行時利用市場對這種新型經濟模式進行改進和引導。政府部門可以借鑒外國經驗,再結合我國國情不斷完善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利用媒體監督,有關部門的管理,建立舉報制度,讓一切違反政策的不法行為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資源消耗,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在改善這個問題上的成效。但是由于相關制度的缺失,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傳統經濟模式的制約,使得我國想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我國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不斷的提高,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將變成必然。
作者:周楊 單位:河北省中共無極縣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