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新常態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土地是經濟發展的空間承載,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要素,要想實現經濟的良好發展必須要加強土地的管理與利用工作。本文主要針對新形勢下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新常態進行研究,指出當前我國土地管理工作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土地管理與利用的效果,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土地管理;經濟發展新常態
一、前言
我國土地管理工作已經有著多年的經驗,管理效率也獲得了穩步的提升,但是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我國土地管理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時展的需求,消耗高,產出較低,不利于土地價值的有效發揮。因此,必須要明確當前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加強土地管理效率,使得土地管理能夠真正的為經濟發展服務。
二、新形勢下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的問題
(一)農村土地管理問題
農村土地管理作為我國當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直接關系著土地管理效果。在具體農村土地管理活動中,往往存在管理力度不足、部署不到位、政策教育不科學等問題,嚴重影響土地價值的發揮。從農村土地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由于我國農村人民普遍文化程度不足,村民委員會執行力欠缺,組織機構不夠嚴密,缺乏科學性、組織性和系統性的土地管理制度,導致土地管理效率的仍然以傳統的村民自治管理為主。其次,農村普遍缺乏對土地的合理應用理念,農民相應的防災知識以及安全知識不到位,政府的宣傳工作沒有嚴格落實起來,導致農村土地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外,農業用地相對來說產業化程度不足,耕地的效率低下,而且農民本身缺乏對我國國策的基本認識,不能夠做好農田資源的保護工作,破壞農田以及侵占農田的違法行為比較多,農田荒廢現象嚴重,土地利用的價值無法有效發揮出來。我國農村土地整體利用規劃嚴重不足,鄉村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銜接不嚴密,土地征收工作不科學、不規范,對農民的利益缺乏系統的考慮,嚴重影響農村土地管理效果。
(二)城市土地集約經營利用重視程度不足
在城市土地規劃過程中面臨經濟效益和新常態的沖突時,政府往往會優先選擇土地應用的效益,忽略了土地應用的持久性和可行性。土地管理部門在實際土地應用的過程中忽略了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很多工作人員也缺乏對土地集約利用知識以及土地管理知識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上行下效,集約利用以及規劃管理的意識較差,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利益,導致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的沖突嚴重,難以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經濟價值。
三、新形勢下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對策
(一)明確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水平也獲得了有效的提升,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進行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需要明確當前土地資源的社會需求以及經濟需求,并綜合考慮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合理選擇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土地布局的空間。采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措施獲得最高的經濟成效,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具體的環境條件下的人口結構、經濟形勢、地理環境以及交通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展開深入的研究與調研,明確土地資源的最合理的運用方式。樹立行之有效的土地資源管理目標,加強對土地資源應用的監督和管理,避免重復投入問題和不合理應用問題,減少新增建設用地對原有耕地和林地的影響,對低效土地加強改造,并提高新增用地效益,實施精細化的管理工作,確保土地資源的效果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同時,避免土地資源應用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實現土地資源應用的綠色化和科學化。
(二)加強耕地保護
在新形勢下,土地管理活動中必須要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工作,隨著經濟新常態理念的提出,原有的土地流轉制度、宅基地審批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都需要進行升級和改革。相關人員需要結合政策的特點,樹立起耕地保護的意識,建立起針對耕地保護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規范,通過制度約束用地行為鼓勵農民耕種,對于放棄耕種的農戶,要恢復收取農業稅,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效果,建立健全相關監督機制。從而能夠實現耕地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然后,還需要加強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通過有利的政策和標準提高農民進行耕地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探索農村產業用地創新的新途徑,強化國家耕地保護質量,提高農民的耕地保護能力。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智能技術的迅猛進步,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不斷深化,工作人員可以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的特點與優勢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集成無線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3S技術實現農業的遠程診斷可視化、在線預警以及精準感知等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農業產量和農業經濟效益。同時,還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根據土地管理的具體特點以及相關要求使得土地經濟與農業經濟完美的契合到一起,實現土地經濟發展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互利互助與共贏。比如,可以在價格機制與市場環境許可的條件下適當地增加糧食交易的價格,使得種植人員能夠提高經濟收入,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耕地的保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新形勢下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進行探究,指出新形勢下土地管理的相關對策,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土地管理的價值與作用,通過完善高效的土地管理政策與方針,協調土地管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孔偉,張飛,郭杰,歐名豪.兼顧經濟發展與資源稟賦的增量建設用地區域配置研究[J/OL].江蘇農業科學,1002-1302.
[2]上官明宗.新經濟形勢下土地管理創新探討[J].低碳世界,2017(20):104-105.
[3]鐘文,楊子生.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研究[C]//2016'中國新時期土地資源科學與新常態創新發展戰略研討會暨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30周年紀念會.2016.
作者:梁繼斌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