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方式,其特殊商務模式和操作手段已經涉及到了國際貿易實務的諸多環節。這種變化,要求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應與跨境電商知識相融合,增加跨境電商在平臺、支付、物流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以適應外貿轉型升級與學生就業創業的需求。
關鍵詞:
跨境電商;教學改革;模式
0引言
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3萬億人民幣,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速高達30%以上。《國際貿易實務》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專業課程。但目前,該課程的教學主要基于介紹傳統的貿易方法和手段,對跨境電商的知識涉及很少,使得課程教學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學生無法真正全面了解當前國際貿易特別是新興的跨境電商的進出口操作模式,這就給將來就業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把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知識相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1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實務內容相融合的必要性
1.1適應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需要
跨境電子商務對于擴大我國海外營銷渠道,提升貿易競爭力,實現外貿轉型升級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在傳統的國際貿易營銷模式中,買賣雙方要通過電話和面談等方式進行溝通,最終達成相應交易式,這要耗費買賣雙方大量的時間去協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貿易交易效率。而跨境電商優化了營銷手段,促使買賣雙方通過網絡平臺的形式交換意見,達成最終貿易。傳統貿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間環節被弱化甚至替代,制造商→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這是傳統外貿銷售模式;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或者制造商→消費者,這是跨境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原來貿易商、批發商以及國外的進口商等環節的中間成本被縮減甚至完全消失,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上轉移出來,變成生產商的利潤,另一部分成為消費者獲得的價格優惠,國際貿易的成本在產品價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在傳統外貿出口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跨境電商正在改變傳統國際貿易格局,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銷售服務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進行轉型升級,增強外貿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促進外貿方式轉變。在這種形勢下,應改革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內容,把跨境電商知識引入課堂,以適應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需要。
1.2適應中小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境電商的發展使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中小制造企業快速成長。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以跨國在線零售方式或者小額批發的方式將產品直銷到海外。這些企業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要求比較高,因為跨境電商人才不僅要懂外貿,還需要懂電子商務,高要求導致了企業所需人才的短缺。為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必須在電子商務專業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融入跨境電商的內容。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的交易模式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原有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相關知識點在跨境電商運作時,往往不適用。所以,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必須及時補充相關內容,完善課程知識體系的全面性,促進學生的知識結構跟上對外貿易發展的步伐,以適應外貿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2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教學內容的融合
2.1增加跨境平臺的應用介紹
傳統的國際貿易流程主要包括貿易準備、合同簽訂、合同履行、業務善后四個方面。首先在貿易準備和尋找客戶階段加入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應用介紹。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例如速賣通、敦煌網;第二種是自建跨境電商平臺模式,如蘭亭集勢、米蘭網;第三種建設獨立的企業外貿網站,這類網站可以選擇代運營機構。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應根據需要講解跨境電商的這三種模式以及運營方式,以及企業如何選擇平臺及其運營的方式。并根據需要,由學生操作進口跨境電商的購物與出口跨境電商的建店(例如C2C速賣通建店),使學生掌握傳統貿易與跨境電商在營銷方式上的區別。
2.2在支付方式上,增加跨境電商支付模式介紹
傳統的國際貿易支付方式主要有匯付、托收、信用證等,這些支付方式尤其是當前國際貿易中廣泛使用的信用證,具有很高的專業性,也是教學重點內容之一。而跨境電商既與國內電商不同,也與傳統貿易支付方式有所區別。在教學中應重點向學生介紹哪些傳統方式適合于哪類跨境平臺交易,哪些跨境平臺采用第三方支付,以及除了傳統支付方式與第三方支付外,哪些適用于跨境電商的支付方式,他們的優缺點對比以及相關要求。比如傳統的電匯適用于跨境B2B,跨境電商網站可通過與Visa、MasterCard等國際信用卡組織合作,或直接與海外銀行合作,開通接收海外銀行信用卡支付的端口,西聯匯款以及PayPal等。
2.3在貨物出運方式上,應增加跨境電商物流與傳統物流模式區別與融合的介紹
在國際貿易貨物出運方式上,雖然跨境電商與傳統國際貿易有所區別,但是針對B2B模式,還需要與傳統國際貿易的操作流程相融合,尤其是物流的集合倉儲與聚集后規模化運輸環節。針對跨境電子商務中跨境零售貿易的小批量、多頻次、周轉快特點,與傳統貿易中大訂單、大批量、規模化的集裝箱運輸的不同,在教學中應該著重介紹通過郵政系統投遞物品的規則,例如,是否要報關,選擇怎樣的投遞公司,采用郵政小包還是快遞模式,如何控制費用等。另一方面,增加海外倉儲和聚集后規模化運輸的介紹,例如適合何種跨境電商模式、如何運營、費用成本介紹等,讓學生了解這些不同于傳統貿易的操作,便于對跨境電商下的物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4在保險、報關和報檢方面,應及時增加國家對跨境電商新政的介紹
在保險方面除傳統的CIC與ICC險種介紹,還應增加跨境電商保險的險種介紹以及如何針對跨境電商推出的一些針對性險種。例如,出口貨物出現了“描述不符”、“遲延”、“丟失”、“物損”等情況時,如果由此給賣家造成了損失,就可以向賣家提供保險賠償以及進口的產品正品險、產品責任險、產品破損險、產品延誤險、跨境退貨運費險等。在報關報檢方式上,跨境B2B貿易多采用傳統的通關方式申報通關,而跨境零售則由郵政快遞報關報檢,2014年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跨境貿易電商務”,適用于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并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在報檢方面,通過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模式,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及產品在檢驗檢疫備案或實行準入管理制度,通過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對產品質量安全進行評定。
3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業務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跨境電商人才奇缺,同時沒有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滿足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在電子商務專業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將傳統國際貿易教學內容與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內容相結合非常必要,使學生及時了解當下傳統外貿發展的新態勢,為我國外貿升級轉型的人才需求與學生就業、創業打下基礎。
作者:喻躍梅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徐艷,嚴懷旭.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5,(16).
[2]陳俊.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
[3]鄂立彬,黃永穩.國際貿易新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最新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