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際貿易環境出口貿易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21世紀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進出口貿易躍居世界第一,漸漸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大國。面對中國連續的貿易順差沖擊,各國開始設置關稅壁壘以外的一些新型貿易壁壘,形成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致使國內企業在出口過程中頻頻遭遇貿易制裁。目前,青海省主要出口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方面還不成熟,肯定會受到國際貿易大環境的影響;借鑒歷年來省內外遭遇的貿易環境問題導致貿易受挫的經驗教訓,積極改進青海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不足,推動青海省對外貿易又好又快的發展。
關鍵詞:
國際貿易環境;出口貿易;影響
一、青海發展出口貿易的現狀及必要性
(一)青海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青海省出口貿易飛速發展,至2014年,據青海省海關數據,青海出口貿易額達到11.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3.2%,其中一般貿易出口額為9.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63.5%;加工貿易出口額為36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6.5%;機電產品出口額為2.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83.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為136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4%;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1.6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8.2%;硅鐵出口額為2.0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9.2%;地毯出口額為4391萬美元,同比下降了32.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青海從沒有出口貿易到出口原材料類型的資源密集型產品到初級工業制成品到現在出口的一些高興技術產品、民族特色產品。高耗能的原材料出口在逐年減少,而加工工業品、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名族特色手工產品出口額迅速增長。出口種類原來越多,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出口的國家和地區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20多個國家(地區)發展為今天的120多個國家(地區),其中主要的出口市場還是日本、中國香港、巴基斯坦、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等地;據統計,2014年青海對日本的出口貿易額為1.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4.1%,對印尼的的出口額為2048萬美元,同比增長了782.8%;對巴基斯坦出口額為901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2.6%;對美國的出口額為8444萬美元,同比增長了68.9%;對澳大利亞的出口額為1484萬美元,同比增長59.2%。從數據資料中可看出,近年來,青海對日本的出口貿易在大幅下降,對中國香港、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印尼等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出口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的速度,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二)青海發展出口貿易的必要性
由于青海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處于高原地區,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地貌垂直差異明顯,而且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少,農產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例如,蠶豆以其籽粒大而飽滿、無蟲蛀、顏色乳白鮮亮、富含蛋白質、低糖、低脂肪等都堪稱高原綠色無污染的高品質產品,而油菜籽、藏藥原材料、畜牧產品等都被公認為高營養價值高品質產品,深受廣大國外消費者的喜愛;由于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原材料是青海外貿出口的主要力量,硅鐵以及其他礦產資源的出口既增加了青海省的財政收入,又帶動了青海一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重要地位的45種礦產中,青海占有32種,其中18種的礦產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10位,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總值達17.25億元,占全國保有儲量潛在價值的19.2%。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個要素中,只有擴大出口才能給青海省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再者青海省的產品在國外市場具有更遠大的發展前景。青海發展出口貿易不僅可以創匯增加青海人民的收入,企業獲取超額的利潤,還可以促進青海工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高新技術的引進,發揮資源優勢最大化。
二、影響青海出口貿易的國際貿易環境因素分析
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大發展;跨國營銷以及跨國公司的出現都大大的為國際貿易的發展開創了一個好的環境。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國際貿易環境得到有序的發展,WTO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由于經濟實力的增強,在世界貿易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各個區域內國家的出口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貿易環境,歷經國際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危機之后、美元和歐元相繼通過貶值來降低本國的進口,國際政治環境動亂,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沖突不斷,所以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變幻莫測,看似平穩卻暗藏危機,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名族工業,借口興起了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貿易環境破壞,出口企業受挫。
(一)國際政治因素
當前世界形勢總體屬于和平穩定時期,戰爭沖突也比較少,但是還是有個別地區一直名族矛盾不斷,新的軍國主義者又開始冒出苗頭;例如,2012年下半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的爭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青海省向日本出口額大幅下降,一直以來,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額一直呈迅猛增長態勢,但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貿易迅速下滑,2011年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總額為20634萬美元,比2010年同比增長了26.2%;然而,2012年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總額下降到了18008萬美元,同比下降了12.7%;2013年又大幅下滑到了11812萬美元,同比下降34.3%;呈現出直線下滑的負增長態勢。中東一直以來都是沖突較多的地區,而青海省地緣與中東接近,近年來也是青海省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所以所面臨的形勢具有不確定性和一定的風險性。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反傾銷反補貼也使國內出口企業受損,究其原因,其中就有中國缺乏熟悉國際法律的高技術型人才,才屢屢遭遇制裁。所以說,國際政治法律因素也是一個影響青海出口貿易的基本因素。
(二)國際經濟因素
國際經濟環境一直都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它關系到一國出口的方向和策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青海省出口過程中避免不了要考慮經濟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出口策略,確保出口貿易的順利增長。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影響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危機浪潮。例如2008年美國華爾街爆發的金融危機,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發展。青海2009年出口貿易深受影響,出口貿易增長及其緩慢,美國通過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升值,持續的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引發了中國進出口的低迷,無形中使中國出口的產品價值縮水,價格升高;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是整個歐洲經濟發展緩慢,對商品的需求量大大減少,也是導致青海省出口增長放緩的原因之一;還有主要發達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普遍實行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出大量流動性貨幣。而近年我國經濟成長性較好,對國際資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就短線因素而言,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及升值預期、國內較高的基準利率,以及離岸和在岸人民幣之間的利差,為熱錢提供了跨市場套利的空間,所以大量的熱錢涌入中國市場,不得不讓人擔心這會引起新一輪的經濟泡沫,促發經濟危機。
(三)新貿易保護主義因素
快速的工業時代造成國際環境的嚴重破壞,人類開始擔心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于是開始采取措施阻止環境的惡化,其中就包括一些技術革新問題,但是也有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幼稚工業而借口設立一些規章制度,形成貿易壁壘,限制外來產品的進入。如日本、歐盟、美國等歷年來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頻頻出擊。2005年歐盟實施農藥最大限量殘留標準檢驗,2014年又開始進行修訂;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一直以來都是有增無減的;2006年起,日本對進口的食品、農產品中農藥化學品殘留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執行了新的殘留限量標準,與原來的標準相比,新的標準和規則更加苛刻,更加嚴格,無疑給青海農產品的出口注入一股寒流。2006年青海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總額為1.87億美元,到了2007年下滑到了0.76億美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對每種食品、農產品涉及的殘留限量標準平均為200項,有的甚至超過400項。因此,出口貨物的通關速度將大大減慢,檢測費用上升,出口成本大幅增加,直接影響青海省對日出口農產品企業的收益。
三、改善青海出口貿易國際貿易環境的對策
(一)從政府角度應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策略
青海省政府應該針對本省出口的產品以及出口方式,積極的引導,提供健全的檢驗認證機構,嚴格執行WTO規定的標準,為青海省的產品出口做好基本質量把關;積極參加各種商貿會,商展會。加大對青海省的宣傳,例如在青海省省電視臺播放青海省外向型產業及品牌宣傳片等,吸引外商投資合作,拓寬經營渠道;繼續充分利用“廣交會”、“高交會”、“香港中醫藥展”、“清食展”等渠道,建立一個讓企業穩定放心的出口平臺,并加大對青海省特色產品的宣傳等,為青海省出口企業尋求新的出口渠道,開拓更大的市場;政府作為一個中介式的機構,為進出口企業作擔保,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貿易環境;另外,及時關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分析其中利弊,為出口企業出口方向做好市場調查;根據青海省出口的具體情況,有方向有目的的制定出口政策,做好出口退稅工作,鼓勵優勢產業的出口,調整弱勢產業的出口情況,完善出口制度。
(二)從企業角度應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策略
青海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1151家,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142家。其中,有出口業績的企業102家,出口上千萬美元的企業27家。青海出口產品主要有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山羊絨、地毯、硅鐵、服裝及衣著附件、帽類產品等。一般貿易占據出口貿易的主要地位,雖然2009年有所向下波動,一般貿易在青海出口貿易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一方面,作為一般貿易的出口企業,應該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充分發揮產業間合作共贏的關系,形成一個有利于青海省出口的體制,互通有無,互利共贏,創造新的貿易方式以及新型營銷模式。例如,出口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可以合作,進行大市場營銷策略,共享雙方的營銷渠道,出口方式,必定會節約很多出口成本,獲得更多的凈利潤。而山羊絨、地毯以及服裝衣著附件以及帽類產品可以形成一個名族特色出口產品行業規則,豐富行業內出口產品的名族文化內涵,共享出口經驗以及出口渠道,嚴格把好質量關,保證出口的產品屬于真正的具有名族文化的特色產品,這樣才具有高的價值,慢慢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品牌形象,創造更高的價值;另一方面,青海外貿企業需要做到改變出口產品的質量,克服貿易壁壘。例如,青海出口的農產品都是高原生態產品,但是農藥成分還是相對較高,極容易遭到綠色和技術壁壘的限制。作為外貿企業可以引進一些高技術人才,懂得國際貿易法律以及貿易規則,不斷改進企業的出口方式,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培養和擴大以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藏醫藥等為主的文化產品出口,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盡量節約成本形成規模生產,繼續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和對外發展水平,達到國家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的標準,并進行一系列的國家級和省級認定工作,把自己培育成為具有出口競爭優勢的大企業。
作者:蔡震 單位:青海大學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裴長洪,付彩芳.當前我國外貿形勢分析與預測[J].中國經貿導刊,2013(11).
[2]郭霞,沙鵬洲.青海對外經濟發展現狀分析[J].青海統計,2006(5):53-56.
[3]張鵲橋.淺析青海省進出口貿易形勢及調整對策[J].青年科學,2009,(5):22-27.
[4]中國統計年鑒(2013)[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5]青海統計年鑒(2013)[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6]辛文琦.國際貿易環境分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12-31
[7]金德有,韓建平.中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8]譚祖誼.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經濟績效的實證檢驗[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