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企業對高職類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分析
(一)調研樣本
為分析不同經濟發展區位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以蘇北、蘇中、蘇南以及上海的部分企業作為調查對象進行比較分析。考慮到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和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區位,在樣本選擇上向蘇北地區傾斜,同時兼顧其他地區。另外,考慮到該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以民營企業為主,因此本次調研以民營企業為主。
(二)調研結果
1.外貿崗位需求相對穩定。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企業雖然對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需求總體呈下降趨勢,但國際貿易相關崗位的需求狀況沒有太大變化,企業大量需求的仍是單證員、外貿業務員、商務秘書以及跟單員,其中以外貿業務員和單證員居多。
2.企業青睞“一專多能”的綜合型外貿人才。
在對從業者的技能和知識要求方面,各外貿崗位有很大的重復性。比如,制單工作不僅是外貿單證員的基礎工作,同樣也需要外貿業務員和跟單員精通此技能;掌握報關技能的跟單員更受企業歡迎。可見,“一專多能”已成為目前外貿企業的用人標準。
3.企業看重員工的工作態度。
企業在用人時最看重的是工作態度,其次才是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外語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知識和產品知識儲備都是企業關注的重點,因此高職院校應著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這些能力。
4.企業普遍希望學生持證上崗。
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希望學生持證上崗。從證書種類來看,商務英語證書的關注率最高,這主要是由外貿工作性質所決定的。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而在專業資格證書中,國際商務師證書在外貿企業中的認知度最高。
二、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地處蘇北地區,生源大多來自江蘇徐州、宿遷、連云港等蘇北城市。來自蘇北地區的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提高其英語水平與能力成為一大難題。筆者認為面向國際貿易職業崗位群的分層次、分方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具體操作是在大一時不分專業,到大二再讓學生結合意愿和自身條件選擇更合適的專業進行發展。原因在于:一是企業在用人時往往會把國貿、國際商務、報關專業等相關專業的學生統稱為外貿類專業畢業生,因此將這些專業合并并不會影響學生就業,相反還有可能拓展就業方向。二是學生在入校時往往對未來發展目標比較盲目,沒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和能力專長,如果選擇了不適合的專業往往會導致學生不能發揮所長,或是因為沒有興趣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報關專業同屬外貿類專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很大的近似性。從培養目標來看,這些專業都是為外貿單位培養人才;從課程設置來看,這些專業一般有10門以上共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從教學手段來看,這些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都是主要通過校內實訓來完成。以國際貿易和報關專業為例,可以通過分層設置入職崗位、發展崗位及遷移崗位,結合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略有區別。這種崗位設置對人才培養的層次性更強,便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比如,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主修報關類課程,以報關報檢類崗位作為未來工作崗位。另外,兩個專業的入職和遷移崗位互補,發展崗位相同,為專業群模式培養提供了較大可能性。
作者:郭世靜 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