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文科校企合作國際貿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天津市文科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的主要問題(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
天津是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外貿是天津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3年,天津市擁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外貿公司17192家,貨代公司2564家,外地在本市設立分公司的外貿企業514家,總計20270家。在天津市的外貿企業中,90%以上企業為中小型外貿公司,這些中小型企業特別需要高職層次、上手快、留得住、能夠掌握全部進出口業務流程操作的多面手。目前,天津市共有文科高職院校26所,共有9所開設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或類似專業,每年畢業生在500人左右。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職業大學、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這四所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經研究后發現這幾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現狀和問題是:目前天津市文科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主要采取的是“企業配合”模式,校企合作基本上處于淺層次的初級階段和剛剛開始的中層次的起步階段,其合作深度與深層次的高級階段還相距甚遠。
1.1校企合作中校方面臨的主要問題
1.1.1缺乏“雙師型”教師
職業教育以“實踐性”和“技能性”為主要特征,因此,“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能否為高職院校提供穩定的“雙師型”教師,保證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在對天津市四所文科高職院校的調查中發現,目前,這四所文科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雙師型”教師基本是從學校到學校,從本科院校畢業的研究生直接到高職院校任教。這種類型的“雙師型”教師專業基礎知識扎實,但是實踐能力和實踐經歷不足。另一種“雙師型”教師來源于企業,是企業原有的業務人員,以兼職教師的身份在高職院校從教。但是這些教師脫離業務一線已經有一定的時間,知識更新較慢,對于不斷變革的業務手法了解較少。因此,既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還是非常缺乏的。
1.1.2實訓基地建設存在不足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中,企業要參與教學活動,除了提供具備豐富業務經驗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兼職教師之外,就是和高職院校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設是為了創建真實工作環境,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在對天津市四所文科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的調查中發現,目前,各個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的數量較多,基本達到了校企合作的要求。但是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形式大于質量,即實訓基地建設的深度不足,實訓基地的作用并沒有真正的發揮出來,實訓基地的建設還只是流于表面。
1.1.3合作能力、合作模式有限
在調查中發現,就目前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基本上屬于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大多數高職院校主動尋找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學校更多的只是由于自身發展需要進行校企合作,而高職院校所具備的校企合作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了解企業真正需求的效果,即使在深度合作方面學校提供一些方式與策略,也難以被企業所接受。從企業層面來看,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被動,幾乎沒有從戰略角度和實踐經驗方面進行分析,校企合作最終只是企業對學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資,能夠真正實現優勢互補、體現“雙贏”的合作形式,或者說是戰略發展伙伴關系的卻少之又少。
1.2校企合作中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在校企合作中,校方起到了主導作用,而企業通常是被動的地位,即校方“熱”,企業“冷”的狀態。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態,在于企業的利益在校企合作中難以體現。只有企業的利益得到滿足,才能推動企業主動地參與校企合作,企業的需求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最大動力。以外貿行業為例,外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未來穩定的企業用工來源、員工培訓等。在對天津四所文科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調查中發現,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在校企合作中,企業的利益沒有得到重視或者難以體現。雖然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基本技能和工作態度符合外貿企業的要求,達到了優秀水平。但從創新能力、專業技能及團隊協作能力方面來看,則存在明顯欠缺,這是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的缺點和不足。同時,對于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而言,一個優秀的外貿業務員對于工作經驗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是很難在畢業之初達到這一要求的。因此,在穩定的企業用工來源這一點上,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很難完全符合企業的要求,距離企業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在調查中發現,有關員工培訓,在校企合作中基本沒有涉及,企業基本沒有派遣員工到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培訓,校企合作基本上還處于學生實踐這一層面,企業的利益和要求沒有得到實現。
2天津市文科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問題的原因(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
2.1政府政策指導和財政支持不夠
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校企合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現階段我國政府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指導并不完善,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體系還沒有真正的形成,我們國家的職業教育缺乏權威、完整的校企合作的準則和規范。因此,在實踐中導致了許多具體問題的產生,而這些問題并沒有相關的機構負責和政策指引。政府在高職教育上的財政支持不夠。實際上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學校在設備經費、人員費用等方面有很高的支出,這些費用成本的支出甚至遠遠超過了普通高校的支出。我國高職學校因財政投入的不足,飽受資金經費的困擾,無論在實力還是能力上都難以滿足校企合作的要求。
2.2企業的利益難以實現
學校和企業的最大不同在于,學校是公益性組織,而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組織,這二者本身是相悖的。在校企合作中,如果企業的經濟利益不能得到滿足,企業必然會以被動和消極的姿態出現,也就是校企合作中校方“熱”,企業“冷”。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在對天津市四所文科高職院校的調查中發現,與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進行校企合作的企業基本是各個外貿公司、貨代公司、工貿公司。這些公司在校企合作中追求的直接利益就是高職院校能否為公司提供優秀的員工,而剛畢業的學生或者實習的學生在從業經驗上肯定存在一定欠缺和差距,企業就會認為影響企業的經營或者耗費企業的精力,從而對于提供企業高素質的業務人員來培訓學生采取消極的態度。
3文科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構建
3.1加強政府的政策指導和財政支持
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一個有利的社會環境。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還處在淺層次的初中級階段,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發展必然需要政府的明確的政策指導和大力的財政支持。具體而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政府、企業、學校的責、權、利;第二、政府構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平臺,對于校企合作中的經費、資源、信息、利益全面協調,統籌規劃,維護雙方共同利益;構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監督管理體系,對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方案監督、評價,指導;第三、對校企合作進行財政支持,比如成立專門用于支持校企合作的專項資金;對校企共建基地進行財政補償等。
3.2高職院校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產業的能力
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無疑是校企合作的主體。高職院校的的辦學實力決定了校企合作的質量。對于文科高職院校而言,培養的人才是商業服務型人才,學生在學校接受完理論培訓和實踐課程的培訓之后,進入企業實習之初,可能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但經過大量的在企業的培訓和實踐后,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個優秀的商業服務型人才。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該專業有深厚的發展歷史和傳統,天津的各個外貿公司都非常認可該校該專業的畢業生。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學生在實習或就業的外貿公司中都從事了重要核心的外貿業務崗位。因此,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注意自身建設,提高自身實力,提高服務產業的能力。要提高企業在校企合作問題上的積極性,高等職業院校就要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加以完善,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來滿足企業的需要。學校要加強師資能力和領導能力建設,提高“雙師”素質,優化“雙師”結構,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同時,加強領導的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開闊領導的眼界。學校要保持和社會的同步性,對固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加以改進,對學?,F有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改變僵化的辦學和考核管理體制,靈活辦學,提高服務產業的能力,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上和社會接軌、和合作企業接軌。
作者:張慧穎 單位:天津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