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增強中國國際貿易競爭力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實現經濟的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而國際貿易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使世界各國在經濟方面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還可以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繁榮發展。文章探究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增強中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首先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進行了概述,之后分析了我國國際貿易在全球化中面臨的挑戰,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強中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策略,為今后提高我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國際貿易;全球化;中國;競爭力
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在經濟方面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并逐步向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發展。而國際貿易作為實現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條件,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世界各國通過跨越國境進行商品貨物的交易,實現國家經濟上的互利共贏。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積極施行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降低國際貿易中的進出口關稅,并積極投身于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去,這些都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國際貿易事業的蓬勃發展。但是,在如今風云變幻的世界環境中,進行公平互惠的國際貿易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近些年,由于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和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形成鮮明的對比,西方國家開始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封鎖,造成了一些國際貿易壁壘情況的出現,面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我國努力提高自身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深化我國國際貿易的產業結構調整,突破國外勢力對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壁壘和封鎖,并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概述
國際貿易是指國家和國家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的等價交換,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國際貿易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進行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需要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一個是國家的形成,當形成國家的體系和制度,并且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這樣才可被稱為正式的國際貿易;另一個條件是國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國家只有通過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源源不斷的生產各類商品,并將這些商品進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換,獲取各自國家所需的利益。通過國家商品移動的方向可以將國際貿易分成進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三類,其中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是進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易,對國際貿易是有利的。而過境貿易是指兩個國家進行貿易,但是貿易地點選擇在第三個國家的國境內,這樣的的貿易方式對國際貿易是起阻礙作用的,不利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
二、我國國際貿易在全球化中面臨的挑戰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相關法規不健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需要相關的法規予以制約,保證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的互惠互利。而WTO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貿易組織,主要任務就是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但是WTO組織在處理世界各國的國際貿易中,存在不按照國際貿易法規進行國際貿易的現象,不僅會嚴重破壞WTO組織的國際形象,還會損害進行國際貿易國家的利益。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相關法規不健全,首先在特定的國際貿易情形之下,沒有相關的國際貿易法規處理國際貿易事物,容易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產生國際沖突,造成嚴重不利的局面出現。另外,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相關法規不健全還會體現在WTO組織在處理國際貿易爭端事物中存在執法不嚴的情況發生,國家貿易沒有做到公平互利,損壞了WTO組織在處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的公正形象。
(二)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存在一定的壁壘和封鎖。自中國加入WTO組織以來,對外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對內積極改革發展經濟,在不斷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也使中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自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時,便引起了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嚴重損害了西方國家的利益,之后便采取了有力措施,就是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提高中國商品的關稅,并對出口中國特定的產品和技術實行封鎖,這些都使得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存在一定的壁壘和封鎖。在國際貿易存在一定的壁壘和封鎖對于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西方國家沒有以積極正確的態度看待中國的經濟崛起,而是采取打壓的方式嚴重阻礙中國進行國際貿易,這樣下去不僅會對西方國家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還會阻礙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不合理。雖然我國通過國際貿易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加快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但是,當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看到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和經濟發展緩慢的西方國家逐漸縮小經濟上的差距,便對中國參與的國際貿易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商品打壓和技術封鎖。面對這樣的艱難局面,認識到我國在國際貿易事物中依然競爭力不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國際貿易產業結構不合理,無法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提高了在國際貿易事物中的人力成本。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不合理在多個方面均有表現,一個是資源配置的方向不明確,資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不高,還有就是我國在國際貿易事物中的人力成本過高,使得國際貿易的經濟效益不高,另外就是我國的技術外溢規模較大,中國對于國際貿易的依存度較高,使得在某些方面,中國將自己獨有的產品技術也進行了出口,造成中國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的技術競爭力不足。
三、全球化背景下增強中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策略
(一)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面對風云變化的國際貿易形勢,中國需進一步加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擴大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不僅會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還會對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進行有效調整,可以是我國的企業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增強貿易競爭意識,增強商品經濟的觀念,企業在競爭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學習國外先進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優化國際貿易產業結構,增強我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如今,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主要是靠廉價的勞動力和商品,商品主要集中在低端的商品中,技術含量不高,這樣必然會影響我國對外國際貿易的競爭力。因此,在擴大我國國際貿易規模的同時要增強商品的競爭力,這樣在擴大國際貿易規模時才能更加有競爭力。
(二)深化我國國際貿易的產業結構。面對復雜的國際貿易形勢,我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深化我國國際貿易的產業結構需要根據我國不斷發展的經濟水平進行實時調整,從我國參與全球化國際貿易的實際出發,根據全球化的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和完善我國內部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機制。另外在進行深化我國國際貿易的產業結構調整時,要注重對外產業機構的調整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產業結構管理機制,增強我國對外經濟的競爭力。我國在過去的國際貿易中往往只注重貿易的數量,對貿易的質量不是太關心,這樣必然會逐步失去我國國際貿易的優勢,所以在今后的國際貿易中,在深化國際貿易結構的同時,努力提高國際貿易的貿易質量。
(三)突破國外勢力在國際貿易中的壁壘和封鎖。當今,國際貿易中國外勢力對我國商品依然存在一定的壁壘,并對出口到我國的技術產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封鎖,面對這樣的復雜形勢,需要努力增強我國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突破國外勢力在國際貿易中的壁壘和封鎖,維護我國應獲得的國際貿易利益。首先需要國際貿易中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主張,降低進出口商品的關稅,突破國際貿易對我國的商品限制。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商品的封鎖,我國應積極提高受封鎖商品的品質,采取逐個擊破的方式,突破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商品封鎖。另外,還要加快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我國的資源配置,并對進出口我國的商品加大檢查力度,發揮出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增強我國商品在全球化國際貿易市場中的競爭力。
(四)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國際貿易,促進經濟全球化。如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國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國際貿易,為經濟全球化貢獻自己國家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在我國有著許多優秀的跨國企業和公司,政府應該對這樣的公司實施嚴格的政府監督和政策扶持,增加我國跨國公司的國際競爭力。另外,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和深層次的開放模式,同時按照國際貿易交易規則嚴格要求我國的國際貿易公司和國際貿易商品,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市場,優化國內資源配置,不斷拓大對外市場規模,積極引起國外先進的企業,并鼓勵我國優秀的企業走出去,提高我國公司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四、結語
當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依然存在著諸多挑戰,如何增強我國國際貿易的競爭力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不僅關乎我國經濟在未來的快速穩定發展,還會嚴重影響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本文首先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進行了概述,國家的形成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形成國際貿易的兩個前提條件,另外深入分析了我國國際貿易在全球化中面臨的諸多挑戰,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相關法規不健全,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對我國存在一定的壁壘和封鎖和我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不合理,并有正對性的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強中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策略,有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深化我國國際貿易的產業結構調整,突破國外勢力對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壁壘和封鎖和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國際貿易,促進經濟全球化,這些將會為我國今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強國際貿易競爭力提供重要參考。
作者:代瀏漪 單位:包頭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