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財政政策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低碳經濟的特點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并且現在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很多發達國家都通過財政方式對低碳經濟做出很多有益的嘗試,加大政府財政的激勵和約束作用。本文主要介紹我國低碳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瓶頸,詳細的闡述解決措施,為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性參考依據。
關鍵詞:
低碳經濟;經濟發展;財政政策
全球范圍內應對氣候變暖,主要的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并且在運行中主要是解決氣候的變化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問題,該事件已經受到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中國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迅速前行的國家,不但要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也要承受環境負擔,所以我國的整體發展中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推動低碳產業鏈的發展,讓我國的低碳產業在國際發展中立于前列,在產業發展中經濟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慮環境為子孫后代帶來的影響,因而要運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節能降耗的效果顯著。
“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央安排336億的財政內投資,中央財政總體資金額達到505億元,用于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與城市污水設施配套處理。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導致全國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根據現行數據統計累計下降大概10.1%,而這直接節約了2.9億噸標準煤。
(二)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顯著提升。
我國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展顯著,不但提升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并且產業發展也形成一定的規模,2013年底,我國的新生能源主要占比已經超過原有的13%。2014年,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已經位居世界榜首,成為全球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在全球發展態勢不利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30%的高增長。2014年底,中國的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300萬千瓦,風力發電在全球排名第四,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發展潛力較大。
二、我國低碳經濟面臨的發展困境
(一)煤炭依舊是能源結構的主體。
我國正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發展時期,因而對能源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有必要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于低碳產品的研發。根據相關資料預測,我國的能源消費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持續穩步的增長,到2020年,我國的能源消耗將會達到50億噸以上。從能源結構考慮問題,我國的煤炭消費占比最高,截止到2015年,在我國的整體能源消耗中占比量達到76.5%,而發達國家不能超過22%,以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的總體發展態勢,表面我國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必須解決有關環境與企業發展的問題,協調煤炭能源的妥善利用方式。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也需要合理調整,現在比較大的產業結構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在環境方面的劣勢主要體現在耗能低、污染少,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整體的發展狀況落后,占比也較低,所以我國的整體經濟增長更依賴于第二產業。2014年,我國的第一產業總體占比達到GDP的16.1%,與上一年相比其比重上升了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整體比重為44.8%,上升比重是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是47.1%,整體比重下降升0.3個百分點,出現上述情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占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導致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滯緩,不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資金支持不能落實
現在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所以在低碳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技術創心是核心內容,當前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較為薄弱,究其原因是缺乏資金支持。一方面,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免,現在我國的很多技術的研發都是依靠政府臨時撥款,以及技術立項后申請資金補助,這種資金供給方式很低效,并且資金到位滯緩,當資金經過層層審批到位后,很多技術的研發已經錯過最佳階段,因而沒有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機制。另一方面,資金獲取的主要方式是貸款,但是金融機構對于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不夠,很多銀行不看好低碳項目的融資渠道,即使選擇,資金總額上也會受到限度,這將不能滿足低碳能源的研發需求,也將限制低碳經濟的發展,很多資金對于整體的項目研究而言只能是杯水車薪。
三、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實施政策
(一)政府減免低碳產生的稅收。
在低碳產業中政府地位舉足輕重,為了鼓勵低碳產業的發展,政府需要對這些企業給予財稅支持,鼓勵發展,并在這個過程中吸引其他企業發展低碳經濟。主要的措施如下:第一,強化財政中的鼓勵和約束作用,減免從事低碳企業的所得稅,鼓勵更多的企業從事該行業。如果企業購置環保設備,政府可以補貼一部分資金,可以推行投資退稅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國內外企業加入該行業;第二,完善低碳技術中的財務激勵政策,通過研究、開發、引進這些稅收積累政策,積極的引進外國的優良技術,推動國內外技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努力提高我國的企業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技術稅收減免、技術轉讓等有效措施;第三,運用各類合理的關稅,保護國內和國外資源以及投資環境,努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完善關稅政策,抑制高耗能的產品,支持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升級企業產品和技術,鼓勵資源的二次運用。
(二)能源價格的改革機制。
我國需要將各種能源都引入到市場中,依靠市場的供求關系和規律調整資源的配比,讓市場價格可以準確的反應出環境變化規律,最終建立可持續的能源價格系統。第一,建立科學的成本核算機制,要求煤炭價格相互聯動,可以及時的處理煤炭產業中的各類矛盾;第二,完善與煤炭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產業結構情況,了解國際市場的變化發展規律,國內的供求情況,在生產、銷售等相關環節建立以競爭為主體的市場結構,要求天然氣的價格內外統一,并且給用戶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以節約能源為原則。另外,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競爭機制,要求市場整體和諧有序,推動綠色能源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低碳經濟必須依靠低碳技術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優化能源產業結構,通過轉變生產方式,降低化石能源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占比,盡量用無污染的可替代能源進行生產活動,主要的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率,減少碳的排放量,避免污染,以能源的發展帶動經濟的高效運行。同時正確的財政政策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處于關鍵性地位,不但能保障低碳經濟的穩步發展,更能起到調節及引導的作用,為低碳經濟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邵維敏 牛序鵬 單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局
參考文獻:
[1]何沅懋.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財稅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