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少數民族地區低碳經濟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
(一)礦產資源
這是少數民族地區比較重要的優勢,在少數民族地區,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比如稀土、鉀鹽等資源的存儲量占據全國總量的90%以上;汞、錳、石棉等資源的存儲量占據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以云南為例,錫、磷、銅、鉛、鋅等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如果資源開發的方式恰當,將會促進云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包含的種類比較多,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中草藥資源等都包含在生物資源的范疇之內。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生物資源呈現出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地域性顯著等特點,在世界范圍內,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物資源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可再生能源資源
水能、風能、太陽能等都屬于可再生能源,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長江,其發源地就位于少數民族地區。現今,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已建成多座水電基地,水能發電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能源,有效的改善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
(四)旅游資源
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有很多風景名勝區,吸引了大批游客,比如廣西的桂林山水,不僅吸引了國內眾多的游客,同時聞名于國外,招來了大批的國外游客,有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湖南湘西的張家界,將國內大小名山的特色融為一體,并且蘊含了大面積的森林,其中還有許多珍稀的動物,是非常珍貴的森林公園。除了自然旅游資源之外,少數民族地區還具有很多的人文旅游資源,比如民俗、傳統節日、民族歌舞、民族服飾等。
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資源優勢面臨的挑戰
(一)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在過去,長江上游的森林總面積為3250公頃,時至今日,森林總面積只剩下463公頃,減少了85%,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發現,我國森林的總面積正在不斷地減少,由此所帶來的水土流失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受到過度放牧的影響,草原的面積也正在大面積的退化,進而導致生態系統失衡。森林和草原面積的減小,導致大量環境問題的產生,形成了惡性循環。
(二)土地沙化日益嚴重
由于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失衡,導致土地沙漠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土地沙化一旦形成,治理難度非常大,現今,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地沙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在無形中加大了治沙的難度。此外,土地沙化面積的增大,導致大量的沙子進入湖泊當中,給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三)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
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珍稀動物及瀕危動物,然而隨著人們不合理的開采,這些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了破壞,最終導致其分布區域變得越來越窄,甚至有些瀕危動物已經滅絕。在云南及四川省,生存著大量的珍稀動物,然后由于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使得生態平衡被打破,分布在這兩個省份的生物物種滅絕了很多,有的生物物種大量的減少。
(四)水資源污染及短缺
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在進行工業生產及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污水,再加上生活廢水的排放,導致少數民族地區的水污染十分嚴重,進而產生了水量減少、水位下降、植被枯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的問題,使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另外,在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有的少數民族地區常年處于缺水的狀態,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五)環境污染嚴重
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占據了很長時間的主導地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也不例外,在獲得經濟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2000年,廣西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為81571萬噸,到了2010年,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增加到了222439萬噸,十年間,工業廢水給廣西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之后,對空氣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污染,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逐年增加,盡管從2006年開始有所下降,但是總量依然比較大,對環境的影響還是很大。
三、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及劣勢
(一)優勢
1.結構調整具備后發優勢。
所謂后發優勢,是指后進入地區的企業具備先進入企業不具備的優勢。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比較緩慢,并且與一些發達地區的差距比較大,并且正處于起步的階段,因此,民族地區在發展經濟時,可以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索出最為符合的低碳經濟的路子。
2.碳匯資源豐富。
森林具備吸收及存儲二氧化碳的能力,將森林該能力的大小稱為碳匯,森林面積越大,碳匯能力越強。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具備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總面積占據全國總面積的大部分,因此,具備豐富的碳匯資源。在廣西,森林總面積為125205公頃,位居全國前列,這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
3.國家政策支持。
近年來,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增加,我國越來越重視碳排量的多少,大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國家在政策上的支持,為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證。
(二)劣勢
1.環境脆弱。
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工業多為粗放型工業,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及設備上的限制,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這類型的工業碳排放量比較大,治理起來難度比較大,不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
2.人力資源匱乏。
從平均受教育水平來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比較低,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會由于人才的匱乏而制約低碳經濟的發展。
3.能源結構單一且煤炭消費比例高。
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占據了總量的大部分,由此導致能源結構比較單一。另外,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所占的比例非常高,這也不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
四、南方少數民族地區資源優勢與低碳經濟發展相結合
(一)大力發展優勢低碳產業
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要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發展具有自身優勢的低碳產業,真正的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根據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可以大力發展的低碳產業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農產品加工產業,在農業方面,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具備其他地區不具備的優勢條件,并且具有地域壟斷性的特點,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將會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第二,礦產品加工產業,少數民族地區具備豐富的礦產資源,擁有發展礦產品加工產業的優勢,現今,已經擁有一些相關的企業,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建設冶煉基地,并積極地培育出龍頭企業,帶動加工產業的發展,形成科學的產業鏈;第三,旅游產業,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增長,還可以帶動很多關聯產業的發展,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在開展旅游業的過程中,要將民族地區的特色凸顯出來,比如廣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溝、云南的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等。另外,南方各個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比如云南省和四川省,二者可以共同來開發瀘沽湖旅游資源;第四,可再生能源開發產業,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非常的豐富,尤其是水能,這都是清潔的綠色能源,通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能有效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并實現保護環境的目標。
(二)制定相關的措施促進二者的結合
首先,鼓勵技術創新。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現有的企業中,技術及裝備還比較落后,不利于發展低碳產業,同時,這也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因此,要積極地進行技術創新,加大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其次,政府引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還比較落后,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資金及技術都比較缺乏,因此,政府應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并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正確的引導。最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所謂生態補償機制,是指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在這個機制的指導下,地區的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結論
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但是為了發展地區經濟,胡亂開發資源,造成了資源優勢的破壞,同時,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環境污染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少數民族地區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要將其與自身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建立低碳產業,進而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并實現保護生態環境。
作者:袁露 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