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低碳經濟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珠海市努力建設全國綠色物流示范區,其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正在起步發展。本文基于低碳視角,構建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體系;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評測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的發展水平;并為珠海市冷鏈物流綠色化發展獻言建策。
關鍵詞:農產品冷鏈物流;綠色發展;評價體系
0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鮮品的流通量逐年遞增,人們對生鮮品的安全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冷鏈物流加速發展的今天,綠色冷鏈的運營模式慢慢受到政府和行業的重視。珠海市作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與“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秉持“生態立市”,政府出臺了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發展的利好政策,大力建設全國綠色低碳物流示范區。珠海市海陸空交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備,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助力珠港澳流通;經濟腹地較大,初級農副產品豐富,對外貿易口岸較多,人民生活水平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冷鏈物流整體水平的提高有了內在的需求和動力。但目前存在冷鏈物流技術落后,綠色化程度低,產品損耗大等問題,給冷鏈商品安全帶來一定的風險。通過文獻調研發現,評價體系的構建與評價方法的選擇成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績效相關研究的焦點所在。AlanMokinnonz[1]從能量消耗的角度,選取影響食品運輸的關鍵指標,研究了食品供應鏈運輸的效率問題;在冷鏈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方面,RohitJoshi[2]則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及TOPSIS法;鑒于評價的客觀性,黃向榮等[3]運用熵權和灰色關聯分析法;黃鋒權[4]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進行評價;郭毓東等[5]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驗證指標體系的合理性;許渭書等[6]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蔣文娟[7]選用了AHP-DEA模型。關于低碳視角下冷鏈物流的研究領域,學者一般是在引用綠色供應鏈或綠色車輛配送路徑優化的基礎上對低碳冷鏈物流展開研究,少數成果停留在定性分析現狀問題,或者定量評價綠色冷鏈物流運營效率方面。方凱等人[8]、周東蕾[9]、陳業紅[10]將綠色環保作為一個獨立的角度,與其它常規指標如內部運作、財務、客戶、成長一并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目前冷鏈物流企業績效評價大多是從供應鏈內外部的角度選取評價指標,未能關注可持續發展這一因素。再者,各個地區冷鏈物流的發展模式、服務方式、企業類型差異性較大,需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同于以往選擇單個企業進行評價,本研究的評價對象是珠海市整個農產品供應鏈。本文從低碳視角構建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物流評價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找出問題所在并作對策調整,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減少腐損,保障食品安全。本研究可為冷鏈物流產業績效評價提供參考,進而促進冷鏈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1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應用研究
1.1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層次分析結構模型中,通過專家評價法確定定性指標,專家團隊由珠海市冷鏈物流企業的管理層以及一些專家學者共十位組成;采用AHP軟件計算定量指標。經實際調研篩選,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體系將準則層細分為6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1.2模糊綜合評價法應用求解
本文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定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的發展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2.1分配評價因素權重構造判斷矩陣,求解準則層各指標的權重,并對結果作一致性檢驗。首先,采用satty1~9標度法,對準則層中的每項指標進行兩兩重要性比較,并給出判斷結果。根據比較結果確定各項指標的重要性,以此構造判斷矩陣。運用AHP軟件進行因素間的兩兩比較,可得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指標權重(圖1)。根據上述模型,可以看出:包裝材料和廢棄物回收、綠色農產品消費量、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腐損率、綠色農產品市場價格這四項指標所占比例最大,分別為0.2415,0.1898,0.1514,0.1081。采用群決策———專家數據集結方法,結合圖1,可得體系指標權重,分別為環境0.0267,基礎設施0.0416,總體效益0.1956,環保性0.3327,運作流程的專業性0.0795,市場需求0.3239。
1.2.2建立評語集與分值集本文將評語集劃分為{優秀,良好,中等,一般,很差}五個等級,對應的分值集為(5,4,3,2,1)。根據層次分析模型的架構,生成FCE評測表,并請專家們評分。
1.2.3計算綜合評定值。根據專家學者的打分,計算出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發展水平的模糊綜合得分,如表2所示;同時,可得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等級隸屬度。綜上,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評價結果為: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的發展屬于一般水平。
2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發展對策
針對上述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結合評估結果,下文為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提出發展對策及建議。
2.1強化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建設
2.1.1推動農產品重要流通節點建設
珠海市應加強在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如斗門區、金灣區面向水產品和果蔬的預冷庫、重要物流節點冷鏈倉儲建設。同時提高綠色化程度,實現冷鏈物流設施集約化和物流運作同一化,提高運作流程的專業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1.2引導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改造現有的冷鏈物流設施設備,提高作業效率;另一方面,增加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數量,擴大設施設備規模,從根本上解決由于設施設備不足而不能滿足農產品市場需求的問題,全面保障農產品流通安全。推進符合新業態發展需求的新型冷庫建設。新型冷庫除了倉儲空間外,還需要有足夠大的操作空間,用于加工和分包商品,以滿足“訂單碎片化”需求。因此保證零售新業態在珠海市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政府支持企業建設能使用分級包裝、智能配貨等設施的新型冷庫,鼓勵快遞物流企業創建農產品倉儲包裝網點。
2.2提高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
推廣安裝溫度記錄儀、溫濕度傳感器等設備,實現全程溫度監控;建設一套企業、政府和行業協會都能使用的冷鏈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或者對接先進的廣東省冷鏈公共服務管理平臺,共享關鍵物流和倉儲信息,推廣冷鏈產品可追溯,提高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能力。
2.3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
①標準設計層面。一是依托珠海市水產、果蔬、花卉等產業優勢及“菜籃子”工程等品質優勢,加快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等制定生產、流通、包裝等相關標準;二是行業協會指導推進車廂、貨架、月臺等物流設施設備標準化,推動物流作業標準化;三是推動網點建設和運營標準化。②在標準執行方面,大力發揮企業試點示范作用。推動相關冷鏈標準在珠海市的落地實施需要政府、物流行業協會和高職高等院校等多方的聯合開展培訓和企業的“試點-達標-示范”工作。
2.4推進冷鏈物流低碳發展
運用冷鏈物流技術時,推廣環保節能產品。建設冷鏈物流托盤循環共享體系,重點推廣應用電動叉車、綠色建筑材料、冷庫節能技術等新品種。推廣應用低能耗冷鏈技術,逐步進行傳統制冷劑(如氟利昂)的更替,引進應用較成熟的綠色制冷劑,如二氧化碳、丙烷等。利用珠海市作為LNG接收地和儲存地的優勢,把利用率比較低的LNG冷能利用起來作為珠海港冷庫建設的重要冷源。鼓勵高校等研究機構加大研發力度,推廣易攜帶易回收的新型冷鏈包裝。
2.5完善政策保障,營造綠色冷鏈發展氛圍
在農產品企業中加強綠色物流觀念的宣傳教育工作,以法的權威性強調綠色環保。政府可采取“誰污染誰負責”的管理原則,對那些使用塑料包裝的生產者、提供者不同程度地征稅,消費者為廢棄包裝物上繳“垃圾清理費”等。對冷庫進行補貼;實施冷鏈物流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梯度優惠措施,推動田頭冷庫用電與農業生產用電同價,降低運營成本。
3結論
本文基于低碳視角對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展開研究,構建了6個維度20個指標的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案例研究,評估得出:珠海市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發展水平一般。繼而,從強化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信息化建設、標準化建設、低碳綠色化發展、政策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推進珠海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有助于政府和企業合理評估和監控農產品冷鏈綠色物流的發展,以更好地規范冷鏈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林純 韋雪敏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物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