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低碳經濟下農村建筑節能低碳化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趨嚴重,世界各國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本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舉措。當然,我國政府也及時制定了一些有助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措施,并且圍繞這些措施開展了大范圍的討論和小范圍的實踐。其中,在建筑節能方面,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從建筑能源消耗的角度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也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眾所周知,伴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鄉村社區空間形態正受到規模增長和結構重塑的雙重壓力,造成部分建成區和外部環境相矛盾,使得村落中的人們越來越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產生擔憂。因此,未來鄉村資源該如何利用,是否像城鎮區域一樣,需要低碳化的良方加以引導。
【關鍵詞】農村建筑;節能低碳化;研究
“低碳經濟”的概念早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就提出了。我國在過去的十五年中也遵循了這一準則發展國民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倡導綠色生活的理念,并且也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綠色生活主體是在城鎮,而農村仍然在走“老路子”,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尤其是在農村的建筑。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約為7.4億,占我國人口總數的56%,農村的建筑面積約為230億m2,占全國居住總面積的60%,消耗能源巨大,并且絕大多數為非環境友好型建筑。目前農村的建筑呈現出“準城鎮化”、“類西方化”、“趨自由化”的現象,多是對城鎮建筑進行直接的移植或者嫁接,僅僅做到了“形似”而做不到“神似”,并且因為成本原因,農村建筑多依照價格選取材料,而將“環境友好型建筑”遠遠拋于腦后。在城鎮化進程中,傳統的低碳環保生活越來越受到“城鎮”建筑的沖擊與制約,生態環境的可容量和資源的承載能力也受到越來越大的考驗。本文主要從農村的建筑為何越來越偏離節能低碳化和農村建筑該如何走向節能低碳化這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清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對癥下藥,采取合理的措施促進我國農村建筑節能低碳化的發展。
一、農村綠色能源豐富
我國的農村地區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并且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生物質能作為我國農村最常見也是使用最廣泛的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50%以上,但基本上都是以直接燃燒的方式獲取能源,轉化效率較低,并且對環境污染較大,不符合綠色生活的觀念。推進農村建筑改進,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不僅能夠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非環境友好型材料的使用,以降低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二、農村建筑為何要朝著節能低碳化發展
1.環境惡化、空間結構失調。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必然導致城鎮人口增加,城鎮建筑面積增加,對農村土地進行“掠奪”,使得農村用地逐漸減少,環境遭到破壞。此外,農村建筑資源也在不斷浪費,致使鄉村的建筑與低碳化發展方向逐漸偏離,鄉村空間形態的破碎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鄉村空間形態破碎化程度的加劇,就直接導致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大量自然生態空間遭受到了壓迫。并且近年來人們熱衷于購房、炒房,蒙蔽了鄉村土地的珍貴價值以及其土地的可持續化利用性,農村土地越來越不被重視,導致粗放開發、低效率開發的模式屢見不鮮,鄉村建筑越來越偏離節能低碳化方向,轉而走向了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方向。同時在農村的土地開發過程中缺少有效的監管,導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隨意處理,污染周邊環境,已經形成了“污在當代,害在千秋”的可怕模式。2.非理性、非生態性的消費行為逐步蔓延。人口的遷徙、社會大環境的變動,逐步影響了鄉村的自我調節能力,降低了鄉村人民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弱化了鄉愁,反而對于大城市的紅紅綠綠的喧囂環境產生了沒有選擇性地認同,進而不斷地對城市的發展模式生搬硬抄,絲毫不考慮自身條件,不關心是否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有害,導致農村建筑徒有大城市建筑的“形”,而缺少自身的神韻。而對大城市“美好生活”向往與追捧導致農村的風氣也在逐漸改變,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攀比之風、偏離綠色生活價值觀、非理性、非生態性消費。另一方面,近些年來,鄉村產業結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不再是傳統的“自給自足”類型,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變,而這一轉變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并未使低碳生活的理念在農村得到推廣,反而是村民借著經濟能力的提升,向高碳的生活模式“高歌猛進”,與現代生活理念相背離,使得碳排放量逐步上升。農村的建筑是農村生活觀念的最直觀體現,現代的農村建筑普遍存在鋪張浪費、攀比的問題,高耗能型建筑成為一股邪風。3.農村人民對低碳、生態環境的訴求。雖然,經濟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水平,但是對于居住環境這一方面并不是簡單地城鎮化可以代替的,城鎮化對于鄉村來說既是契機,但是相對于單一環境下的傳統鄉村,他又帶來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困擾著鄉村居民,例如:村民消費結構內容從滿足基本“衣食”上升至“住行”甚至是更高級時,對鄉村土地利用形式、居住空間布局、室內熱舒適環境以及能源消費需求越來越非理性化,破壞著低碳環境,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同時,伴隨著國家對綠色生活理念的提倡以及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環境污染、居住環境、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愈發重視,所以鄉村人越來越追求低碳、生態的環境。
三、農村建筑應該如何走向節能低碳化
對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是農村節能減排的必由之路,并且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配套可以有效減少農村的環境污染。1.對可再生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和開發。農村地區地廣人稀,有利于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把造價低廉、施工方便的太陽能供暖技術與建筑進行有機結合,既可以節省大量不可再生資源,例如煤炭,又可以提高房內的舒適度,同時因為其價格和后續費用低可以被村民接受,這樣不僅起到了建筑的節能低碳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凈化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傳統的農村居民來說,在冬天制熱的唯一方式就是燒煤或者燒木炭,生物質能在這樣的燃燒方式下獲取能源效率低,而且對室內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甚至威脅到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燃燒產生的廢氣直接排放,導致空氣中存在大量未燃燒完全的微粒和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采用新型生物質能采暖設備,可以有效減少我國農村的生活能源消耗,對環境污染問題也能得到合理的解決。2.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對于傳統的燃燒生物質能獲取能源的方式不應當全面禁止,而是應加以改進。在我國古代,先民們就室內燃燒蠟燭的除煙就有所研究,現在我們需要對新的燃燒方式進行研究,提高燃燒效率,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在廣大農村,家畜、家禽飼養比較普遍,會產生較多的排放物,傳統的處理方式是傾倒入溝渠或者是堆放在耕地旁,但是這些方式無疑會對附近的河流或者是地下水造成污染。村民和畜養的動物的排泄物是良好的沼氣原料,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指導農民建造沼氣池、灶具和發電等配套設施,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村的生物質能利用效率,同時可以有效減少環境污染,使得沼氣設備成為農村綠色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農村和城市相對比,生活產生的垃圾是自行處理,并且一般的處理方法是燃燒和丟入河溝,這些必然導致農村的河流受到污染,很多河流已經不能稱之為河流。政府治理不能只注重“標”而“忘本”,走進反復治理反復污染的怪圈。3.倡導使用環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傳統的農村建筑主要考慮成本問題,選擇材料多考慮結實可靠而忽略了綠色和以人為本的觀念,所以政府部分需要大力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并且對綠色建筑材料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村民購買。綜上所述,綠色生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所以國家需要大力的倡導和支持。在農村推進建筑低碳化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使用現代化技術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是低碳化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廣大天地“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李沁笛,單明,楊銘等.農村建筑節能低碳化發展途徑及減排潛力[J].建設科技,2010(5)
[2]譚久輝.農村建筑節能低碳化發展途徑及減排潛力[J].現代裝飾(理論),2015(12)
作者:譚超 單位: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