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功能
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應該實現三大功能:一是質量提高功能,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籌集資金,提升學校綜合實力,提高學校社會影響力;二是獎勵資助功能,按照章程或項目協議約定使用受捐贈資金,促進教育教學研究,資助補助教師學生;三是資產保值增值功能,通過專業的理財促使資金保值增值,吸引后續捐助,創建示范效應,體現資金價值。
(二)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架構
基金會的管理模式應該與學校的歷史傳統、機構設置狀況等校情密切相關,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特點以及《基金會管理條例》對于基金會制度的規定,借鑒國內外高校基金會的組織結構,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制定基金會章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基金會在高校事業發展中的經濟杠桿作用。如浙江某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于2007年成立,注冊資本400萬元,法人為學校校級領導,基金會設有理事會和監事會,理事會秘書設在學校計劃財務處,基金會財務委托學校財務管理,執行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基金會的成立解決了學校以往各自為政、區分管理的閑散模式,實現了資金的統一管理,更好的盤活的捐贈資金,使學校的捐贈資金從募集、設立,到項目的評審和經費使用,有了統一的管理機構。同時,按照項目設帳的方式也使捐贈人能對捐贈款的使用和管理一目了然。
二、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財務管理分析
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財務管理有兩方面目標:一是能夠可持續地對捐贈人負責,使之信任基金會,樹立良好形象,使整個社會再分配過程更加和諧,讓更多的機構、個人參與到社會捐贈中。二是能夠有效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每一個項目、資金發揮出最大價值,實現基金會的目標。
(一)籌資管理
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資金籌措計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選擇目標、資源和完成計劃的行動,可分為五部分:確立目標、分析環境、擬定可行方案、比較選擇方案、細化方案制定執行程序。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是籌措資金目標的設置,籌措資金目標是基金會和捐贈者進行溝通的主要內容,理性的捐贈者會在對目標項目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決策。一個好的目標項目會對捐贈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1.籌資的分類
根據資金來源分為社會捐贈、企業捐贈和校友捐贈;根據捐贈者是否限定捐贈用途,分為非限定性基金(不指定資金使用范圍)和限定性基金(指定資金使用范圍,如支出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學科建設專項、師生國際交流專項等);根據受捐主體看,分為學校基金和學院基金;根據基金設立的性質,分為永久性基金(只使用利息或增值部分)和動本基金(動用基金本金)。
2.籌資的計劃
一要確立籌資目標,讓捐贈人明確資金的使用用途和未來能夠達到的效益;二要設計好捐贈活動,搞好捐贈策劃,使捐贈活動更好的貼近目標;三要發掘潛在的捐贈者,聚沙成塔,讓更多的捐贈者加入到教育事業的;四要建立捐贈數據庫,包括捐贈者數據庫和項目執行數據庫,及時跟蹤項目執行情況,與捐贈者保持恰當的溝通,建立長久關系;五要建立捐贈的紀念及表彰,讓社會了解教育發展基金,鼓勵社會、個人、企業對教育事業的做出奉獻。
3.籌資的營銷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人們對高校教育基金會和高校捐贈不了解,這造成高校教育基金會的募捐活動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美國大學基金會成功的募款經驗往往源于其成功的營銷手段。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也應當在募捐活動中應用營銷原理,收集市場調研資料、進行市場細分,正確定位、適當安排營銷組合,校長參與資金籌措計劃是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籌措的有效環節。
(二)捐贈項目管理
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項目管理,基金會通常會為每筆捐款設立一個捐贈項目,進行項目管理,類似于學校的科研項目管理。項目負責人對捐贈資金的具體使用負責,捐贈項目完成后,項目負責人要定期向基金會提交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匯報,并向捐贈者說明項目執行結果,取得的成效,做到運作公開透明,符合法律程序。
1.項目籌劃
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情況,按照資金用途設立項目分類,如限定用途類項目(獎助學金、人才引進基金、教師培養基金等),建設類項目(校園基礎建設、文化建設、學科建設等),非限定用途類項目。每一個項目都應成立項目管理委員會,制定項目需求計劃書和實施計劃書,計劃書不僅要包括基金會的權利義務、捐贈方和受益方的權利義務,更應該詳細說明資金使用計劃、受益對象、項目實施公開計劃和成本預算等。募捐計劃書應及時、真實、準確、完整的在基金會網站公布。
2.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是落實項目計劃書的一個重要環節,關系到高校教育基金會項目管理成效。項目實施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財務管理。教育基金會應針對項目單獨建賬,類似于科研經費的管理,項目管理人員負責制,專款專用,提高項目管理人員和項目管理院系的積極性。項目管理人員應該根據捐贈協議,對項目經費開支及預期成果,進行具體安排,報送計劃書至基金會,基金會對項目的執行進行監督,保證捐款項目的使用效益。建立嚴格的財務審批程序,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資金審批應該明確權限,大額資金應由理事會來決議。
3.項目監督
公益活動獲得社會信任基本條件是公開透明,高校教育基金會也是如此。對內,培養基金會從業人員職業操守,提高法律意識,對專業崗位進行繼續教育,有條件進行國內外交流及培訓。對外,嚴格按照捐贈協議支出經費,基金申請時就細化用途,從源頭上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益;對資金撥付后的最終使用結果予以追蹤檢查,從實際效果實現資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公開基金的使用情況,重點需要公開的資料包括:項目實施計劃書、教育基金會年度工作報告、募捐收入明細單、受益單位和個人情況、受益單位和個人對資金的實時使用狀況和基金會各項支出明細等。
(三)收支管理
1.收入管理
捐贈收入、投資收益為基金會主要收入。捐贈的貨幣以人民幣為本位幣,會計摘要體現捐贈方名稱和用途,根據捐贈協議進行項目立項,限定用途的項目獨立立項,非限定用途的項目按照使用對象統一立項,捐贈物資應建立物資管理辦公室,專人管理并建立財務賬和實物賬。基金會當年實現的收入反映了基金會的募集資金實力,基金會的收入構成包括政府撥款收入、其他收入和捐贈收入。政府撥款收入為政府對基金會發展的支持程度,其他收入反映了基金會利用資金創造收入的能力,捐贈收入反映了基金會吸收捐贈的水平和學校營銷的水平。分析基金會的收入構成,能夠有效測評基金會的經營狀況和對資金的依賴程度,基金會收入與社會捐贈、贊助者的關系。如下表所示,該高校基金會沒有政府撥款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項目管理收入和投資收益,捐贈收入主要是社會捐贈。經過2年的大力宣傳,該校校友捐贈迅猛發展,2011年及2012年收入的增長率分別為215.43%,214.36%,捐贈收入增長幅度大于兩倍,其他收入在整個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減少,呈現良性循環的態勢。
2.支出管理
公益事業支出為基金會的主要支出。基金會的支出標準應該遵守《基金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即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比例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額的8%;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辦公費用,在基金利息中開支,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該校基金會支出情況如下表,2010~2012年工資福利、行政辦公、公益性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的情況。其中基金會的工資福利及行政費用支出合計不到總支出的2%,遠低于條例規定,首先說明基金會管理嚴格,行政支出控制嚴謹,但同時也說明這些指標控制得好得益于基金會的大部分工作人員編制在學校校友辦和計劃財務處,工資福利費由學校承擔,基金會未支付這一部分費用;其次,該校基金會現有合同工1名,退休返聘教師3名,目的在于聯系校友,僅能維持基金會的日常運營,對基金會的長期發展確是無利的;最后基金會的一部分行政經費由學校設立的項目承擔了。籌資費用減少而籌資收入的增加,表明極大多數籌資收入是由校友捐贈的,原因是依賴校友捐贈的項目籌資費用較低,而依賴社會捐贈或校企合作的籌資費用較高。公益性支出主要指獎助學金、學科建設、師資建設等的支出最大,超過95%,說明捐贈惠及人比較多,學科的創新發展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捐贈資金的支持。
(四)基金的保值增值
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的一個重要職責是保證捐贈資產的保值增值。基金運作后扣除風險金、證券交易相關費用、印花稅等余額為基金增值的金額,一般自動增加到原基金項目中;對于特定項目的受托理財,其凈收益應為該特定項目的投資收益。具體而言,高校教育基金會作為非營利組織進行投資活動必須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安全低風險,二是有一定的投資回報率,三是保證基金的增值。在確定投資策略時,還要具體考慮投資目標、投資期限、風險極限、要求的回報率、要求的流動性、支出原則、須簽訂的契約和法規的限制等問題。國內外高校基金會成功的理財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由理財公司和經理對資產進行評估,根據風險拆分為不同的投資方式,股市基金、債券及存款各占一定的比例,確保收益較高且本金安全;二是與企業進行合作,一般主要是校友企業或捐贈人企業,通過將捐贈款項轉化為企業的股本,從而保證長遠的收益。如該校基金會由于留存的資金較多,基金會沉淀的資金由學校財務統一運作,除了收取銀行存款利息外,2008年,基金會轉借7000萬元給學校用于基建,按6%的年利率收取利息,這樣既解決了學校流動資金的短缺,又實現了基金會資金的增值保值。
(五)基金會捐贈激勵
2009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制定了《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12年浙江省財政廳、教育廳制定了《省屬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中央級、省部級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贈收入實行配比資金,實行獎勵補助。這一舉措,調動了高校和捐贈者的積極性,廣泛吸引社會資源向高校輸入。“財政配比”政策,對鼓勵高校發展思路,開拓渠道爭取社會的支持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引導社會力量關注、支持大學教育,促進社會捐助風尚的形成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對發揮捐贈資金推進高校事業建設有重大推動作用,該高校基金會2012年獲得省財政捐贈配比資金7221.88萬元。同時,高校基金會的捐贈免稅資格,使得向學校捐贈的自然人或法人均可獲得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開具的《公益事業捐贈統一票據》,享受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資格。
三、高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財務管理問題完善建議
(一)管理模式需要改進
基金會的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型為主,高校基金會人員兼崗居多,人員配置水平低,基金會法人一般由副校長級領導兼任,具體工作人員一般由校友辦和財務處人員兼任,既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基金會工作的對外宣傳。因此,應該建立專人管理基金會,專人籌劃安排資金,嚴謹管理收支,這樣資金使用效率才能提高。
(二)會計核算體系需要完善
高校基金會適用的會計制度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與高校財務現行的《高校會計制度》不同,會計核算方法差異很大。例如基金會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核算基礎,收入應當區分為非限定性收入和限定性收入,應分用途、分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接受捐贈資產是基金會需重點核算的資產,其入賬價值的確定關系到后續成本的計量,固定資產要求計提折舊,支出應區分項目單獨核算。同時,高校基金會應獨立核算,嚴格區分基金會財務和學校財務的界限,合理控制支出總額,真實反映成本信息,避免學校成本在基金會中開支。
(三)業績評價需要健全
基金會項目評價應該實現縱向可比和橫向可比,基金會內部各項目間可實現評比,各個基金會同類項目之間可比。目前比較成熟的做法是層次分析法,將包含的指標因數分為三層,即目標層、指標層和因素層,將各種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放在適當的層次內,用層次結構圖清晰地表達這些因素的關系。具體步驟為:將目標層總分定為100分,再根據評價指標層和指標因素層的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不同給與一定權重,最后給指標因素層的各個因素進行打分。在實行項目績效評價過程中,可以根據本項目實際情況,對指標因素層的評價指標進行修訂,也可以根據本單位之前的評比情況,對評價指標層和指標因素層的各權重做出調整。
(四)教育捐贈文化需要弘揚
價值文化是推動高等教育捐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要推進高等教育捐贈事業必須重新建構教育慈善事業的價值體系,弘揚教育捐贈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的文化傳統,充分吸收和利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價值資源。積極弘揚儒家思想等文化中有益于慈善事業的價值精華,營造一個寬松、親切、溫暖的氛圍,把校友、學生、老師,家長對學校的熱愛轉化為投資學校快速發展的思想動力。
四、結語
高校基金會蓬勃發展,基金會管理資金量日益壯大、基金會項目數量快速增長,對基金會資金管理、項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清晰的財務管理體制,科學的基金會運行機制,對基金會進行全方位、分層次、有重點的管理把控,才能逐步實現管理科學化、制度規范化、操作專業化的現代基金會管理體制,才能提高高校基金會的公信力,使基金會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徐劍 方柯青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