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關于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管理之見,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外部監督不力、不到位一些部門和單位受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的驅動,違規違紀、弄虛作假,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嚴重阻礙了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正常進行。無論是內部控制、外部監督經常出現實際執行不到位,監督走過場等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勢必對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進行有效的外部監督。
2、節約意識差,鋪張浪費,腐敗現象、灰色收入仍然存在很多事業單位支出審批制度不嚴格,任意改變資金的用途,通過“打擦邊球”實現專款另用。領導安排審批支出隨意性和盲目性很高,在支出管理上產生了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使社會效益大打折扣,而且與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管理息息相關的貪污、公款行賄、公款吃喝、公物私用、“政績工程”等等腐敗現象始終伴隨在事業單位“身邊”。腐敗是一個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世界各國社會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種頑癥。強調: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經常抓、長期抓,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必須全黨動手;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二、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管理的具體措施
1、加強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我國在針對政府行為的監督機制不健全、執行不力,法律監督滯后,行政監督存在“既充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之弊,人大監督不到位甚至不作為,輿論監督與群眾監督缺乏有效的配套保障。缺乏相對獨立的“監督”來保證上述監督機制落到實處。所以加快法律體系建設,為內外部監督控制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深化監督體制改革,完善權力運行系統。只有如此,才能確保貫徹實施;才能有利于宏觀經濟決策,維護公有經濟和社會公眾利益,促進廉正建設,做到弊絕風清。財務監督應當實行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內外部控制制度、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也離不開“有法必依”。
2、規范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我國很多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弱化,會計信息不真時有發生,這就要求單位加強內部監督的程度,應當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者確定內部控制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內部控制工作,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而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主要是體現在:參與經濟業務事項的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要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明確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程序。這些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施的關鍵就是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同時,應當充分發揮財會、內部審計、紀檢監察、政府采購、基建、資產管理等部門或崗位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組織結構的設計要貫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精簡、高效的原則,科學劃分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不允許由一人單獨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全過程,以便確保有效地實現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
3、推行會計委派制,加大財務管理監督檢查力度。不少單位領導在會計人員安排使用上存在隨意性,各單位均普遍存在嚴重的兼崗現象,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干其隨心所欲的事。事業單位的領導甚至上級領導直接、間接授意讓財務人員做違反財經法紀的事項經常出現在這樣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只強調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是遠遠不夠的。將會計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例如會計局,或者將會計獨立部門作為審計部門的一個下屬機構,實行會計人員統一管理、統一派出制。實行會計委派制,會計人員才敢于實事求是處理賬務,不再怕領導“給穿小鞋”。這樣能更好地堵塞財務漏洞,預防國有資產流失、遏制腐敗以及預防小金庫。如果說內部控制是橫向監督,外部控制是縱向監督,那么會計委派能將橫向與縱向監督緊密有效的結合起來。
作者:楊成云 單位:云南省鶴慶縣血吸蟲病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