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財務風險管理調查實證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樣本選取
為深入了解海南海事局財務風險現狀,本研究對海事局的內設機構、分支機構和直屬機構等部門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樣本為局領導、中層負責人、財務審計、征收等與經濟業務關聯度較高的人員,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1份。同時,為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本研究還輔以深度訪談法,單獨與局領導、中層干部、財務負責人、主要業務經辦人等深入交流,以挖掘海事局財務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隱患。
二、實證研究
為便于研究,本文按照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等過程,對海南海事局的財務風險進行實證研究。
(一)海事局財務風險識別
財務風險識別是指在財務風險事件發生之前,運用多種方法系統、連續地識別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分析風險事件發生的潛在原因,只有正確識別出海事局所面臨的潛在風險,才能進行有效應對。
1.財務風險意識識別
為了解海事局干部職工的財務風險意識,筆者選取日常經濟業務中的征收、繳庫、預算、審批、報銷、支出等工作環節,并針對潛在的風險問題,設定了很有必要、有必要、無所謂、沒必要、不清楚等體現風險意識強弱的選項。經數據處理,得到海事局財務風險意識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發現,調查樣本中選擇“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調查人數的87%,說明絕大部分干部職工在經辦日常經濟業務時具有較強的財務風險意識。但調查樣本中選擇“無所謂、沒必要和不清楚”的選項占13%,這些職工雖然所占比例較少,但表明海事局仍有少數職工財務風險意識淡薄,需引起風險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因為這些人可能就是未來風險事件的制造者。
2.財務風險隱患識別
為識別海事局的財務風險隱患,筆者對以上六項業務的工作流程和風險點進行排查,得到財務風險隱患識別的調查結果。經考量發現,征收環節的風險識別值為23,其存在風險隱患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支出環節,其風險隱患識別值為21。依次是審批環節,其風險隱患識別值為17。這表明審批是風險的源頭和關鍵環節,海事局需從源頭上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控制。此外,報銷、繳庫、預算等環節的風險識別值雖然較低,但也存在不可忽略的風險隱患。
(二)海事局財務風險分析
財務風險分析是對識別出的財務風險事件,分析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后果等,并對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便為財務風險評價和風險應對提供支持。為便于研究,本文僅選取風險指標的最高值(點)進行研究,因其更能反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造成的后果也最嚴重。
1.財務風險發生可能性
為考量海事局在征收、繳庫、預算、審批、報銷、支出等環節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經對調查數據處理,得到海事局財務風險發生可能性趨勢圖。深入分析發現,在被調查的六個環節中,征收業務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最大,其最高風險數值為58,這表明征收業務是風險控制的重點,也是風險排查的關鍵點;其次是支出環節,其發生財務風險的最高值為52,表明支出業務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較大,風險管理者需提前進行防控。從財務風險發生可能性的最高點看,繳庫、預算、審批、報銷環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只是發生風險可能性的強弱略有不同。
2.財務風險影響程度
為考量財務風險對海事事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及后果,筆者對以上經濟業務的調查數據進一步處理發現,在調查結果中,大部分業務的風險后果值超過了10,尤其征收風險對單位造成的影響程度最高,其風險后果最高值達到了48。這是因為征收業務直接面對的是被征收對象,易于發生權利尋租風險,風險一旦發生,不僅給海事局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也將損害行政事業單位的聲譽。其次,支出和審批的風險后果最高值也超過了40,需引起風險管理者的高度關注;此外,報銷、繳庫、預算等環節的財務風險影響程度雖然相對較低,但也將會對海事局的事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三)海事局財務風險評價
財務風險評價的重點是將風險分析所確定的結果與財務風險管理標準相比較,或在各種風險分析結果之間進行比較,以確定風險等級,并結合海事局領導的風險偏好或者風險態度,做出風險應對決策。本文僅采用矩陣評估法對海事局的財務風險事件進行評價。
1.風險等級和可能性
通過對海事局財務風險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調查,現將風險等級按強弱分為五級,對風險發生的可能程度也分為相應的五種程度。
2.財務風險評價
經對海事局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進行評估,按照財務風險評估矩陣對風險事件進行描述,得出如下風險事件的評價:在財務風險評估矩陣中,3號區域屬于高危區,表明海事局的財務風險問題很嚴重,財務風險事件可能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需要徹底排查,將風險損失降低到最小;2號區域屬于預警區,表明財務風險問題已達到預警級別,需要積極預防和規避財務風險;1號區域屬于輕微區,表明財務風險問題較輕,甚至有些可以忽略不計。
三、研究結論
(一)存在的風險隱患
經對海事局重點業務和關鍵環節進行排查,并結合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發現海事局存在的財務風險隱患表現為:
1.在報銷方面
部分經辦人未按要求提供合規的原始憑證;原始憑證與實際業務不符;憑證審核程序不規范;不及時報銷或沖賬;報銷環節缺乏相應的核查制度;借款長期掛賬等。
2.在審批方面
少數領導對費用支出的具體事項了解不清;審批時工作太忙,顧不上詳細了解;對審批的經濟業務不熟悉;審批時缺乏財務風險意識等。
3.在支出方面
少數分支機構擠占專項資金;擅自擴大支出范圍,提高支出標準;辦理無預算、超預算支出;未經批準擅自改變資金用途;日常支出缺乏科學的費用定額標準等。
4.在征收方面
存在違規辦理征收減免手續;對逾期繳納規費的,不加收滯納金;對少繳、漏繳規費的,不進行補征;對同種情形的征收對象采用不同的征收標準等。
5.在繳庫方面
未按規定將收入及時足額繳入相應級次國庫;混淆收入種類和入庫級次,存在坐收坐支、截留、擠占、轉移、挪用等現象;未按規定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私設“小金庫”等。
6.在預算方面
部分下屬單位預算編制不細,預算定額不科學;預算追加隨意性大;預算編制不全面;預算編制程序不符合規范;未建立預算執行檢查考核制度;預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等。
(二)風險等級評估
結合調查數據和風險隱患排查,并與財務風險評估矩陣標準值進行對比,現將海事局財務活動主要環節所處的風險等級評估如下:
1.風險處于高危區的是征收業務
經估算其風險值為16,風險顏色同3號區域,風險等級為高,風險描述為風險很大,需引起極大關注。
2.風險處于預警區的是支出業務、審批業務和報銷業務
其風險值分別為10、9、6,風險顏色同2號區域,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描述為一般風險,需引起一般關注。
3.風險處于輕危區的是繳庫業務和預算業務
其風險值分別為4和3,風險顏色同1號區域,風險等級為低,風險描述為風險極小,日常工作中需偶爾關注。
四、風險預防措施
1.制定風險管理操作指南,建立風險預警體系。
結合海事局的風險管理現狀和實際,需要制定一套系統的《財務風險控制操作指南》,主要內容包括: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經濟活動的經辦流程;經濟業務的風險點;風險事件的識別、分析和評價方法;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等級和影響后果;風險應對與控制措施等定量標準等。通過風險排查登記表,對部門或個人經辦的業務程序進行風險排查,以期提前發現財務風險隱患,實現風險預警的目的。尤其,需從海事系統的重點領域、重點工程、重點環節等入手排查風險隱患,形成以積極防范為核心,強化預警管理。同時,結合海事局黨風廉政制度建設,排查海事各個部門的黨風廉政風險點,并進行對應的識別和防控,建立起系統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2.健全財務內部稽核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流程。
一是強化會計稽核管理。財務部門關鍵是嚴把“三關”,即憑證入口關、憑證入賬關和憑證支付關。因此,須設立稽核人員和稽核崗位,凡需進入會計核算系統的原始憑證,須首先由稽核人員審核,并加蓋“合規憑證”印章。二是加強票據憑證管理。財務部門應實行崗位分離,空白票據的填開、收款、審核和保管要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并按收款內容和性質使用票據,規范填寫票據;對已開完的票據要及時銷號,杜絕挪用公款風險事件發生。三是控制費用開支標準。按照海事局的財務制度及其相關規定,明確支出項目的開支標準和范圍。按照各部門的公用經費預算,把各項費用細分到每一個事項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內部費用控制指標體系。
3.構筑財務風險控制層,防范風險事件發生。
海事單位需要構筑獨立的財務風險控制層次,對單位易發生風險的經濟業務進行“防、堵、查”的監督控制,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控制層次可以設計為:第一層設立事前預防,即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嚴格按照審批流程和環節辦理,從源頭上建立以“防”為主的防線;第二層設立事中監控,即在經濟業務經辦的全程中融入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建立以“堵”為主的防線;第三層是設立事后核查,即在會計部門規范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查”為主的防線。
4.加強職工的法制觀念,遏制風險發生根源。
為徹底根除海事局少數職工以身試法的僥幸心理,切實從源頭上控制財務風險,須增強領導及有關經辦人員的法制觀念。組織海事干部職工進行系統的法制教育和財經制度學習,定期邀請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局的檢察官,為職工開展海事行業職務犯罪預防教育。尤其,近年海事系統發生了一些涉及財務風險問題的典型案件,如海南八所海事局原出納員陳某挪用公款案、黑龍江海事局原黨委書記盧某貪污受賄案、江蘇宿遷海事局原局長臧某貪污公款案等,可以此為典型,組織干部職工開展警示教育,深刻吸取教訓。
作者:秦浩 鄒先芝 單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海南海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