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論文2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
1.我國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界定
中小企業的財務活動是指中小企業在籌資、投資、生產、銷售等眾多經營環節上的資金使用與收回,在這個過程中相應會伴隨著財務風險。因此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研究必須從中小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出發、以中小企業資金循環為研究路徑,并結合財務風險的總體觀念,最終聯系到中小企業的損益上來。
2.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
財務風險是企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而在中國經濟主體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小型企業群體,它的財務風險不僅具有財務風險的一般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規模相對來說較小,對于財務風險的應對速度可以很快,所以為了有效應對財務風險,需要了解這類特殊風險的相關特點:
(1)客觀存在性。客觀存在性體現在財務風險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也就是說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
(2)全面性。財務風險的全面性主要表現為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之中,并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上。
(3)不確定性。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很難分清,因為形成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復雜多樣,企業對形成風險的因素不能完全認識和把握,因此財務風險具備一定的不確定性。
(4)轉變性。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相對較小,因此中小企業的在遇到財務風險時能及時應對,及時轉變。將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財務風險由大變小,需要通過及時調整企業經營性策略來規避財務風險,或者降低風險損失的概率。
(5)時效性。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特別是在中小企業中,這一點體現的就更加的充分和明確。由于中小企業身處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因而它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是瞬息萬變的,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規模相對來說較小,因此遇到一定的財務風險時能及時應對,做出相應的改變,那么企業的財務風險的也會相應的改變,因此構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時應關注其時效性。
二、構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必要性
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更多中小企業開始建立和不斷完善科學的財務決策機制。在日益競爭的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構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1)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經濟的特性,其規模相對較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社會經濟的關系較為密切,而且其敏感度相對較高,有影響成倍放大的效應。
(2)中小企業的自身經濟實力決定了其在生產經營中,在財務安排方面承受了較大的經濟風險和財務風險。中小企業的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為了確保企業的快速發展,他們常常會面臨舉債,從而給企業帶來了較高的籌資成本,導致企業面臨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及匯兌風險等財務風險。
(3)隨著經濟發展,中小企業之間的關聯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就促使中小企業需要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相關企業的產品單價如果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會給中小企業的成本和支付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這也無疑加大了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
(4)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的放緩和我國改革開放范圍的加大,中小企業應對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來看,我國的中小企業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企業的管理水平上來看,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也直接影響了國內中小企業對抗經營風險的能力,特別是國際經營風險的能力。
三、建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識辨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是一個閉合循環的過程,這一閉合循環過程中包括財務風險的收集、識別、分析、計量、處理這五個循環節點,同時在此循環過程中還應伴隨著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監督控制環節。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識別預警系統的建設,必須能準確、及時地識辨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講,企業財務風險識辨預警系統可以從短期及長期這兩個方面進行構建。
1.短期的財務風險識辨預警系統
短期的財務風險識辨預警系統,應側重于中小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情況,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變現能力以及短期籌融資能力的分析來預測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指標的變動來發現和預測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通過對中小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量比率來預測中小企業的變現能力。在構建短期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時,應對企業的短期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測試指標值及時更新,以適應中小企的不斷發展。
2.長期的財務風險識辨預警系統
長期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資產運營能力的高低反映企業資產的管理水平,是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評價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越高,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越少。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越大,說明企業的銷售能力越強,存貨周轉越快,存貨庫存積壓越少。長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更多的側重于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從企業的發展等戰略角度出發識別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財務風險,并對這些財務風險進行相應的分類和識別。長期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指標的構建應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只有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實質性變化時才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指標值的調整還應通過公司管理層的討論后方可執行。
作者:石媛 單位:中國民生銀行
第二篇
一、企業財務風險成因
(一)宏觀因素
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宏觀因素主要有:
1、利率變動。利率直接影響企業舉債利息,利率高低與財務風險一般成正比例變化。利率越高,企業舉債將要付出財務利息就越多,財務風險就越大;反之,利率越低,企業舉債將要付出的財務利息就越少,財務風險就越小。
2、匯率波動。匯率波動直接影響企業外匯融資的財務風險。直接匯率越高,外幣升值,本幣貶值,企業財務風險越大;反之,直接匯率越低,外幣貶值,本幣升值,企業財務風險越小。但若是間接匯率,則與直接匯率相反。
3、其他宏觀因素。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除利率變動、匯率波動之外,財政政策的變更,外部行業市場環境、經濟環境的變化等,既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風險,也可能給企業提供收益空間和平臺。
(二)微觀因素
1、風險意識淡薄。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大多層次不高,專業素質不強,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預測風險、捕捉風險能力欠缺,風險觀念陳舊,前沿意識淡薄,風險國際接軌程度較低,導致企業應對財務風險能力不高,直接或間接加大了財務風險。同時,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對風險理解膚淺,認為企業財務管理是一種價值管理活動,只要管理好資金就沒問題,忽略了財務風險的影響,必然會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出現偏差,增大財務風險。
2、財務監管不力?,F階段我國多數企業財務監督管理體制尚不健全,缺乏規范、完善、系統的風險防范機制,監管效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財務監管不力,內部控制不嚴,就會為財務欺詐滋生提供了土壤,極易加大財務風險;同時,由于存在風險管理漏洞,企業難以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必然會提高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程度。
3、資本結構欠佳。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金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也就是指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目前,我國多數企業資本結構不佳,負債比例過高,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結構比例失調,直接導致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增加,尤其是當利率出現波動、企業獲利能力減弱或企業稅前利潤率低于利息率時,這種財務風險就會被無形放大。
4、舉借外債過度。債務資本是構成企業資本結構的關鍵,一定程度上企業資本結構可用資產負債率進行衡量。時下,我國多數企業急于自我規模擴張,大量向外部舉借債務,尤其是向銀行貸款,募集大量資金以謀求長遠發展,同時舉債可以發揮其財務杠桿作用,提高企業預期盈利收入,但由此加劇了企業財務風險。企業過度舉債,提高了資產負債率,也承擔著過多的利息償還壓力,財務風險自然加大,當企業現金流或資金流出現問題,償債能力不足時,財務杠桿作用會出現負效應,財務風險會更大。
5、投資決策失靈。投資是指企業資本的運用,投資決策是發揮資本運營作用的前提,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能否獲利。目前,由于我國企業管理層缺乏科學預測能力,對待風險基本視而不見,預見感知能力不強,個人主義和經驗主義色彩濃厚,為彰顯權威形象,個別領導盲目從事決策,缺乏必要的投資項目風險分析和研究,必然加大企業財務風險。同時,由于投資信息缺乏時效性和片面性,來源渠道不可靠等,致使投資決策失靈,無法挽回投資,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6、營運周轉不足。營運周轉能力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現金流,營運資金不足,直接會減弱企業的償債能力,間接增加企業財務風險?,F階段,我國企業現金流量管理匱乏,現金余額不足;庫存占用資金尚未達到零庫存,存貨周轉率較低;為擴大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企業賒銷或墊款較多,應收賬款周轉率不高;這些直接導致企業營運資金周轉較慢,間接增加了企業償債風險,財務風險增大。
7、收益分配錯位。收益分配政策主要是處理分紅與留存收益的問題。目前,我國企業為了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股價,過多分配股利或利潤,留存收益的自由資金增加較少,企業籌資風險增加;企業收益分配政策錯位,收益分配忽略實際,依企業喜好而為,企業財務風險隨之增加。
二、企業財務風險應對策略
(一)緊跟宏觀步伐,把握市場風險
企業要及時把握利率變動和匯率波動,為企業決策提供及時可靠信息,提升企業防范財務風險能力;同時,企業要重點關注企業外部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等宏觀環境,雖然難以準確把握市場環境,但企業要緊跟宏觀市場步伐,提高其認知市場能力和應變風險能力。
(二)提高風險意識,降低財務風險
企業要積極加強財務管理人員風險管理培訓,提高風險意識,提升其自我風險預測能力;企業要及時更新觀念,時刻關注財務前沿,借鑒國外風險管理經驗為我所用,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同時,企業要強化全員風險意識,貫徹落實風險管理措施,提高企業整體風險防控能力,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三)健全財務監管,增強防范能力
1、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企業要積極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全面梳理業務流程,發掘控制缺口或漏洞,對癥下藥改進內部控制;同時,嚴格落實內部控制措施,避免流于形式,加強財務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增強財務風險防范能力。
2、強化財務監管制度建設。企業要進一步強化財務監管制度建設,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內部稽核和監管,重點監督企業資金營運情況和融資情況;同時,企業要創新財務監管制度,吸納最新財務管理經驗,融入高新技術,建立系統、有效的財務監管體系,以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
3、建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企業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預算控制和風險分析預測系統建設,以及時發現風險苗頭,為企業決策提供一手風險信息資料,提高企業風險規避能力;同時,風險預警機制通過風險指標監測與分析,企業可以把握風險程度,重點關注影響大的財務風險,并有效進行風險決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風險。
(四)優化資本結構,控制風險區間
資本結構的好壞決定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企業只有保持最佳資本結構,才能讓財務風險降到最低,真正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最佳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綜合資金成本達到最低時的資本結構。企業要優化資本結構,保持適當的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比例,將企業融資綜合資金成本降到最低,減少企業償債壓力,把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到企業最易接受的區間,避免財務風險的放大效應。
(五)適度舉借外債,追求適度風險
企業舉借外債,一方面可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發揮負債財務杠桿作用。但舉借外債要適度,不能過分追求財務杠桿作用,因為企業負債過多,提高了資產負債率,打破了資本結構平衡,同時過度負債,減少了企業再籌資能力,增加了企業償債壓力,放大了財務杠桿負效應,會為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企業舉債規模要適度,合理安排長短期資金比例,保持較高的流動性,防范財務風險。
(六)完善投資決策,減少投資風險
1、建立科學決策體系。企業要逐步建立自身科學決策體系,規范決策程序,結合實際利用科學決策指標,周密分析決策風險性、可行性、盈利性和安全性,重點把握企業資金流動情況,加強決策風險評估,合理預測現金缺口,加速營運周轉,多渠道進行融資,保持最優現金流量,提高抗風險能力。
2、提高決策信息質量。企業要全方位、多層面把握決策有關信息,克服信息片面性,提高信息時效性和可靠性;同時,進一步加強風險信息預測能力,提煉信息本質,提高決策信息質量。
3、避免個人主義色彩。企業領導管理層要提高自我風險認知水平,克服個人主義傾向,不以個人好惡和以往經驗為出發點,從而避免決策失靈;同時,強化決策監督,建立決策牽制方案,嚴格制度化決策,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正確性,杜絕個人主義泛濫,減少投資風險。
(七)加強營運周轉,提高償債能力
1、加強現金管理。企業要加強日常現金余額管理,密切關注企業現金流量變動,完善現金管理制度,為營運周轉提供資金支持,提高償債能力,減少財務風險。
2、加快營運周轉。企業要合理利用ERP管理系統,力求實現零庫存,以減少存貨資金占用,并提高存貨周轉效率,盤活營運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同時,企業不能盲目賒銷或墊款,要加強信用管理,及時催收賬款,加快應收賬款周轉,防范壞賬風險。
3、實施多元經營。企業要積極進行經營調整,開展多元化經營,超前把握市場前景,及時進行市場細分和產品優化,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準確市場定位,加快營運資金周轉,分散經營風險。
(八)合理分配收益,規避財務風險
收益分配政策與財務風險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多分利潤或股利,會直接刺激投資者的積極性,可以進一步挖掘潛在投資資本;另一方面留存收益的減少,會增加企業擴張投資資本壓力,舉借外債也會存在困難。反之,會出現相反的效果。企業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篩選收益分配政策,權衡股價與風險,既保持一定水平的股價,提高吸引力,又適當增加留存資金,提高舉債實力和償債能力,進而規避企業財務風險。
三、總結
財務風險是一把雙刃劍,可以為企業帶來預期損失,也可以為企業帶來超額收益。企業要做好風險權衡,及時把握市場不可分散風險,提高預知水平;同時,盡可能分散自身可分散分險,運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和風險接受等風險技術策略,提高防范控制財務風險能力。企業要重點關注重要風險,并恰當利用風險,適度追求財務杠桿效應,加強風險挖掘和探測,提高資本運營能力,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區間內,達到防控財務風險目標,進而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趙連燈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