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與防范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各類企業迅速發展,企業規模也快速擴張,而并購重組作為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應對市場風險的途徑之一,受到了多數企業的青睞,通過并購企業可進一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并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就當前我國企業并購的結果來看,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并購以失敗結尾,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并購中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如并購前期的價值評估風險、并購中的融資風險與支付風險、并購后的財務整合風險,從風險發生的時間來看其貫穿于并購全過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企業要實現高效并購就需要注重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針對不同時期的財務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一、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并購是企業資本運作和經營的重要形式之一,具體指法人在平等自愿、等價有償的基礎上,通過某種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當前企業并購中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這些風險出現在并購前、并購中及并購后。
(一)價值評估風險
價值評估風險主要出現在企業并購前期,企業確定并購目標后需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以此確定企業的并購價格,只有在并購價格與目標企業實際價值相符的情況下,并購活動才可順利實施。當前出現價值評估風險的主要原因是雙方企業信息不對稱,并購方無法全面獲取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情況等,容易出現估價過高或過低現象,當價值評估過高時,會增加并購企業的成本,為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并購失敗,而過低的價值評估則會損害目標企業股東的利益,容易使其不接受并購,造成并購失敗。
(二)并購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出現在并購環節,企業并購中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當前并購企業日常運營的資金無法支撐其并購需求,所以并購環節企業需利用多種融資渠道籌措并購資金,而不同的并購模式會影響企業后期的資本結構、治理結構及發展前景等,因此,企業要成功并購并實現并購后的持續發展,就需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當前企業并購融資主要包括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兩種方式。內部融資即使用企業內部自有資金,內部融資雖可減少企業融資成本,避免償債風險,但其融資能力受到企業的盈利能力、規模和未來收益等方面的制約。且在資金需求過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外部融資即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對外籌集資金,這一環節企業容易面臨各項風險。如在股票融資中,企業利用增發、配股等形式籌資,大量股票的發行會稀釋原股東的股權,從而分散企業的控制權;在債務融資中,企業通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信貸或發行債券等獲取資金,但其還本付息日相對固定,企業承擔一定的還本付息壓力,容易增加其財務風險。
(三)并購支付風險
支付風險是并購中除融資風險外的又一風險,并購中企業可通過現金、股權、杠桿支付等方式支付,支付方式不同,其風險也不同。其中現金支付環節,企業可快速獲取控制權,降低反向收購風險,但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也隨之增加,并加大了企業并購后整合與持續運營的難度,甚至形成流動性風險與經營性風險。在股權支付中,雖降低了企業的債務危機,但股權的長期增發也會加大企業并購的不確定性。杠桿支付雖可使并購企業利用較少資金實現較大規模的并購,但其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且高負債比例會使被并購公司面臨資金周轉率較低,出現被反并購的風險。
(四)財務整合風險
財務整合風險出現在企業并購后,在并購后,公司的生產經營就進入了整合期,在此期間并購公司的財務風險類型多種多樣,比如雙方企業財務運作模式差異大、資金結構不合理、融資渠道單一等,風險的形成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合期必須從各方面著手防控,以期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
二、引發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成因
造成當前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成因較多,其中主要包含信息不對稱、評估體系不健全、融資結構不合理、資源整合不及時、外部環境變動等原因。
(一)企業信息不對稱
在當前企業并購中,信息不對稱是常見現象,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并購失敗的事件也時常發生,如A企業因過于注重B企業的發展前景而忽視其債務問題導致后期虧損嚴重,最終被C公司收購。信息不對稱多出現在并購前期,前期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負債情況、發展前景等信息的了解主要源于目標企業自身提供的信息,一旦目標企業存在披露機制不健全等現象,并購企業將無法全面獲取目標企業真實的財務報表、資產抵押擔保情況及訴訟糾紛等,因此,其無法精準評估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與實際運營情況,甚至部分目標企業存在刻意隱瞞等現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購企業的估值風險。
(二)評估體系不健全
價值評估體系不健全是引發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早期資本市場中,企業并購多由政府組織安排,其易受到各項法規限制,因此,未形成價值評估體系。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企業并購估值的主要方法包括收益法、市場法與成本法,各價值評估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與弊端,價值評估中企業需將多種估值方法有效結合,以確保價值評估的科學性。
(三)融資結構不合理
現階段,我國企業并購中最常用的融資方式主要包括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又分為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內部融資成本較低,手續簡單,但企業自身承擔較高的財務風險。在外部融資中,股權融資易稀釋股權,影響其控制權。債權融資主要為發行債券、銀行信貸、融資租賃等,銀行信貸中企業需申請融資額度,經信用分析、審批后才能獲取資金,手續煩瑣,企業需定期償還本金與利息,容易增加企業的償債壓力,債券發行也需經相關部門審批,手續復雜且融資困難。
(四)資源整合不及時
企業在完成并購支付后需對被并購公司的財務管理模式、組織機構、企業文化等進行整合,以確保并購企業能及時對被并購公司展開高效管理。但在實際并購環節,多數企業未及時整合被并購公司的運營模式、資金管理方式、企業文化等資源,致使雙方工作人員在企業管理中存在意見分歧,管理混亂,不利于被并購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并購企業與被并購公司的財務經營戰略及組織機構未實現統一,加大了工作對接的難度,并降低了財務工作效率。
(五)外部環境變動
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外部環境發生變動也會影響并購結果,如經濟波動、通貨膨脹等致使企業并購失敗。當經濟波動時,企業的行業內競爭壓力會隨之加大,為維護或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多數企業會相應調整競爭策略、融資策略及資本結構等。在這一背景下,若并購企業無法及時合理調整融資和資本結構,可能會致使并購失敗。在通貨膨脹環境下,目標企業的價值會隨之降低,若此時企業已完成并購支付,后期被并購公司的發展前景、運營戰略一旦出現變化,與企業并購前期的價值評估會存在較大差異,若企業無法獲取預期利益,可能會出現虧損甚至被反并購的風險。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防范策略
針對上述企業并購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及風險成因,筆者以A企業并購H公司為例,從搭建價值評估指標、合理開拓融資渠道、科學選擇支付方式、及時實施財務整合等層面出發,探析了此次并購項目中的財務風險防范策略,以確保企業并購的順利進行。A企業是一家主營計算機系統集成、數據中心建設及相關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的信息技術企業,近年來,業務范圍逐漸拓寬,在為金融機構、大型企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同時逐步向相關行業延伸,近年來,持續擴張,完成對多家公司的合并,其中也包括H公司。H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智能交通技術公司,主營業務為交通行業科技產品的研發、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并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信息技術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應對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A企業在保持原有業務的情況下,發展自身在技術開發及綜合解決方案方面的優勢,擴展向智能交通領域。H公司在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公司發展前景良好,快速發展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此時A企業發起對H公司的并購,可幫助H公司拓展市場,并為自身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并購前搭建價值評估指標
并購前期價值評估環節,A企業要搭建科學的價值評估指標,在具體實施中,首先,企業需做好盡職調查,即全面收集H公司的財務狀況、發展戰略、稅收優惠、人力資源、競爭能力及在業界內的商業地位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對公司進行價值評估。在盡職調查中,A企業需全面審核H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包括分析其有形資產及無形資產、負債情況、盈利能力等,梳理各項債權債務,在全面了解相關內容后對H公司財務報表做出精準判斷。其次,企業要積極聘請權威性與專業性較強的中介機構參與并購項目。如合理選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調查、相關審計等服務,聘請投行機構提供并購方案設計、并購融資等服務,選擇資質良好、威信力較高的資產評估機構等進行并購標的估值服務。最后,A企業在多方配合中構建科學的價值評估體系,在評估H公司時,依據企業自身特性及條件等,選擇收益法與資產基礎法評估H公司的價值,之后從中選擇最符合公司價值的數據設為最終交易結果。
(二)并購中合理開拓融資渠道
對于企業并購中的融資風險,新形勢下A企業需開拓融資渠道,并合理搭建融資結構。具體風險防范措施如下:首先,企業需依據融資風險、成本及時間等合理規劃并購資金預算,確定融資規模、方式及結構;其次,科學預算并購各環節所需資金,據此規劃融資時間,促使資金到位后可立即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資金最大化收益。同時,企業需以風險規避為核心,打造多途徑融資模式,優化融資結構,以確保并購后公司能正常運行。例如,當前A企業融資中通過自有資金和發行股票兩種途徑募集資金。其中現金部分由企業取消某預期收益有所降低的投資項目,轉而支付H公司原股東部分現金對價,以此獲取了H公司40%股權,其余資金向不超過10位的投資者發行股份。這一環節A企業一部分融資利用了內部自有資金,在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前提下降低了并購成本,實現了快速支付,另一部分融資采用了發行股份的方式,資金流動性強,且企業能吸收長期資金,但股權融資報批證監會需較長時間,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并購風險。
(三)并購中科學選擇支付方式
并購項目中企業還需加強對支付風險的防范,在優化融資結構的基礎上科學選擇支付方式,以降低企業自身風險。針對當前企業多渠道的融資方式,企業可通過混合支付方式進行收購。如采取“現金+債權”方式,合理分配現金與債權的占比,在維持企業正常運營情況下避免債務過高;采取“現金+股權”方式,并合理分配現金與股權占比,避免因股權分配過高而致使企業被反收購。并購支付時,企業還需綜合考慮目標企業利益,雙方協商并購支付方式及結構,當并購企業提出的支付方式不被目標企業接納時,并購企業需重新評估并購支付風險,在避免并購支付風險及并購后企業財務管理不利因素基礎上科學規劃支付方式。如在此次并購中,A企業經與H公司協商,用現金收購H公司40%股權,剩余的60%股權采用發行股份方式支付。同時,企業還需選擇適當的支付時間,如并購中若一次性支付大量現金,會給企業資金運轉帶來極大的壓力,此時企業可與目標企業協商,通過償債支付或分期支付等方式進行支付。償債支付環節,并購企業需與債權人協商簽訂償債協議,若無法及時清債,需與其溝通,以免陷入財務困境,對即將到期的債務,要及時調配資金清償,以免影響企業信譽。如采用分期支付,需與被并購公司股東協商好支付時間。
(四)并購后及時實施財務整合
財務整合是企業并購的最后環節,其資源整合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并購的成敗,因此,并購后企業要及時進行財務整合。在具體財務整合中,A企業要做到以下幾點。
1.落實法人治理結構
明確規定被并購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由董事會決定,并委派專人擔任財務總監,由其負責被并購公司財務整合中財務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會計核算制度等財務相關制度的執行與監督。
2.整合財務管理目標和財務組織機構
依據業務經營復雜程度、業務量大小等調整財務部門規模,并完善崗位設置及人員配置,明確各崗位員工的工作職責,以提升財務工作效率。并購后企業還需整合被并購公司的財務監管制度,要求財會人員詳細記錄每筆資金的流向及運用,定期復核各項花銷的合理性,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完善相關內控制度,包括合同管理、信息系統、內部監督等,以規范財務管理工作流程。3.整合資產及負債并購后企業還需及時整理并仔細核對被并購公司的資產與負債,以全面詳細了解被并購公司的財務狀況,之后分離并出售無效益、低效益資產,以彌補企業并購中消耗的流動資金,并優化被并購公司的資本結構。4.整合企業文化在此次并購中,A企業與H公司的經營范圍存在一定差異,企業文化也不同,并購重組中要盡快提升被并購公司的管理水平,A企業就要整合雙方的企業文化,依據企業特點,在了解雙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建立文化融合方案,以統一企業員工思想與理念,進一步推動財務的順利整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并購重組成為企業擴大規模、迅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當前多數企業在并購中存在多項財務風險,包括價值評估風險、并購融資與支付風險、財務整合風險等,這些財務風險發生在企業并購的各環節。引發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信息不對稱、評估體系不科學、融資結構不合理、財務整合不及時及外部環境變動等。對此,新時期企業要在并購前開展盡職調查,構建科學的價值評估體系,以精準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防范價值評估風險;并購中開拓融資渠道,并科學選擇支付方式與時間,規避融資風險與支付風險;并購后及時整合被并購公司的財務經營目標及財務組織機構,整合企業資產與負債,融合企業文化,以提升財務整合風險防范能力,促進并購后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丹.企業并購主要財務風險及其防范分析[J].會計師,2017(4):12-13.
[2]吳婷.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研究:以P企業并購B企業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7.
[3]許志偉.淺議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防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3):67.
[4]陳禮甲,蔡金玲.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研究[J].智庫時代,2019(34):54-55.
[5]李敢.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財會學習,2019(18):53+55.
[6]楊俏文.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防范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7):168-169.
作者:薛艷萍 單位: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