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急救護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大批車禍傷員院內急救護理管理
摘要:
總結了大批車禍傷員院內急救的護理管理工作經驗。主要包括: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應急預案;成立護理管理救護小組,合理安排人力資源;預檢分診、快速分流;重傷救護、有序配合;做好陪檢轉運,保證物資供應;加強心理疏導等措施。認為有效的護理管理是保證成批傷員院內急救搶救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大批車禍;院內急救;護理管理
大批車禍是指突然發生、涉及受傷人數多、危重患者多、病情變化大、需要立即采取應急處理措施以應對的事故災難[1]。本院是一所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經常承擔各種大型車禍的救治,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突發性大批車禍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護理管理是搶救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F將2016年5月15日13點29分在沈海高速鹽城東臺段一輛大型客車發生側翻,造成車內50名乘客受傷的院內救治護理管理經驗及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探討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入院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研究組給予院前急救護理,對照組未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觀察兩組急救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發病至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溶栓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入院后死亡2例,死亡率為5.0%;對照組中死亡的患者有9例,死亡率達22.5%;研究組與對照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2.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2.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5)。結論院前急救護理有助于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時間,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理;滿意度;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的心肌缺血等疾病,很容易形成血栓,若救治不及時容易導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證實[1],院前急救護理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為了解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病例80例,均為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患者入院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3±6.2)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9.7±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目標案例教學在急救護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目標案例教學在急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護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職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名護生。研究組在急救護理實訓教學中采用目標案例教學,參照組在急救護理實訓教學中采用常規教學,最后對比2組護生的考核成績及其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參照組,且護理滿意度同參照組相比較也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救護理實訓教學中應用目標案例教學,其效果理想,同時可以使高職護生的考核成績得到明顯提高,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
目標案例教學;急救護理實訓教學;應用效果
急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急救實訓教學中要給予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本研究為探討目標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選取本院護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職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將與常規教學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嚴重創傷急救護理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醫學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開通創傷急救綠色通道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男60例,女32例,年齡14~72歲,平均38.2歲。致傷原因:交通傷57例,高空墜落傷32例,打架斗毆致傷3例。受傷部位以顱腦損傷為主者42例,以胸部損傷為主者13例,以腹部損傷為主者25例,以多發性骨折為主者12例。
1.2方法
為做好創傷急救綠色通道相關工作,保證嚴重創傷急救綠色通道的有效實施,患者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科室護理組在護理管理及人員素質培養方面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具體實施如下。
1.2.1制度建設及規范流程(1)加強制度建設。根據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崗位責任制度,優化搶救流程,加強醫護技術訓練,抓好質量檢查等,為急救綠色通道的開展打好堅實的基礎。(2)規范流程,急事急辦。危急重癥患者到達急診醫學科后由分診護士直接送入搶救室處置,搶救室醫護人員評估患者病情后,立即上報二線醫生或創傷中心醫生,由二線或創傷中心醫生啟動綠色通道??剖覍⑾嚓P表格包括病情記錄單、檢查單、手術通知單、手術同意書、入院證等右上方均蓋上“創傷救治急救綠色通道”印章,其他救治科室接到蓋有印章的相關表單后,急事急辦,一律執行“先處理后交費”的優先政策。在運行過程中,出急診醫學科后病情記錄單由每個環節的醫生進行填寫和移交,要求護士填寫好病情觀察表。原始醫療資料應妥善保管,專人負責,詳細記錄好患者出入急診醫學科及各項輔助檢查室的時間節點,便于總結和分析,查找不足,及時整改。
1.2.2人員管理(1)定人定時。創傷急救工作隨機性強、無規律,傷病員時多時少,病情輕重不一,難以預測。針對此特點,護士長合理安排搶救人員,提高工作主動性,面對批量傷員時做到忙而有序。具體做法是以人定事,誰值班,誰就負責到底,時刻不離崗位,全天24h安排護士機動班、120值班等。(2)增強急救意識,提高護理質量。急診醫學科具有工作繁忙、勞動強度大等特點,加之護士人力不足,經常處于超負荷狀態,“嚴重創傷急救綠色通道”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救治的質量和成功率,科室積極開展“假如患者是我親人”的活動及醫德醫風教育,增強護士的急救及服務意識,熱心為患者提供服務,把握“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第二”的原則。(3)加強在職訓練。為了提高創傷急救護理的質量與水平,不貽誤患者搶救時機,本科室嚴格按《嚴重創傷院內急救綠色通道管理手冊》上的要求演練,并不定時進行抽查。采用操作訓練、授課、教學查房、晨間提問、情景模擬演練等多種培訓方式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使護士均能熟練掌握各種危重患者的搶救程序,并了解國內外急救醫學的新進展。在搶救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迅速而有條不紊地參與搶救工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護理方法。[方法]成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護理小組,對2015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急診收治入院的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實施急救護理。[結果]31例病人痊愈出院,痊愈率86.11%;4例病人好轉出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好轉率11.11%;1例病人死亡,病死率2.78%。[結論]本組急救護理效果良好,病人生存率顯著提高。
關鍵詞:急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護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廣大農村地區寒冷季節比較常見的急癥[1],系吸入高濃度一氧化碳所致的急性腦缺氧性疾病[2],且以昏迷為首發癥狀,常合并多臟器的嚴重損害以及各種并發癥,若不采取積極的治療還可引起后遺癥,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影響其生活質量[3-4]。因此,及時高效的急救護理就顯得極為重要,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搶救成功的關鍵?,F將我院對急診收治入院的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護理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急診收治入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齡12~70歲,平均43.5歲;重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20例,輕度中毒11例。
2急救護理
2.1成立急救護理小組
群體性急性食物中毒急救護理管理體會
摘要:目的通過對群體急性中毒患者急救護理體會的研究,為醫護工作提供參照依據。方法將研究對象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常規護理+急救護理干預。結果通過測評,觀察組滿意度顯著比對照組高很多。結論增加急救護理干預,能顯著控制病情惡化,提高搶救效率,杜絕死亡率出現,獲得患者一致好評。
關鍵詞:群體性;急性食物中毒;急救;護理管理
0引言
食物中毒是指人體攝取了有毒物質后引起的常見疾病。此病無傳染性,分急性和亞急性兩種,多見于細菌引起的中毒。群體性急性食物中毒是指在某個相對區域內突發的中毒事件,常發于公共集體場合,因牽扯人數眾多,損傷慘重,所以擬定簡便有用的急救預案,科學的程序操作,對解救病人脫離危險有重大意義。我院對群體食物中毒病人急救方面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現將搶救經驗和護理體會分享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度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群體急性食物中毒病人中挑出90例,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颊呋举Y料為:男女人數分別是48例、42例,年齡7~79歲。共同病癥:攝取有毒物質后9h內,均有上吐下瀉表征,重者出現脫水癥狀。將兩組病人基本資料比較,幾乎無差別,有可比性。
護生對急救工作的職業態度
職業態度是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3方面表現[1]。護士職業態度已成為現代護士素質的首要成分,培養護生形成穩定牢固的職業態度,對于穩定護士隊伍、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2]。目前,有較多對護生護理工作職業態度的研究[3-5],而對于專科護理工作的職業態度,尤其是急救護理工作職業態度的研究少見。作為從事急救護理工作后備軍的護生,對該工作的職業態度將直接影響其就業的價值取向甚至護理工作質量。故筆者對我院186名本科護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探索護生對急救護理工作的職業態度及從業影響因素,以培養護生形成積極、穩定的職業態度,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研究對象為遼寧醫學院2008級護理本科生,共186人,女生176人,男生10人,國家統一招生本科護生,學制均為4年,年齡20歲~23歲(21.0歲±0.6歲)。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根據文獻[6]和研究者自身的經驗自制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護生對急救護理的職業態度、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原因、不愿意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原因,其中職業態度問卷包括3個維度14個條目,其中1條~6條為認知方面,7條~11條為情感方面,12條~14條為行為方面。問卷Cronbach’salpha系數為0.738,并邀請護理專家對量表的內容效度進行評價,認為該量表較完整地反映出對急救護理職業的看法和態度傾向,可用于護生或護士職業態度的測量。本研究共對186名護生進行調查(大學三年級上學期,課程性質為考查課),以無記名方式,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問卷回收率100%,且全部有效。 1.2.2統計學方法 資料收集后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前后護生職業態度比較(見表1) 2.2不愿意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原因(見表2) 2.3本科護生愿意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原因(見表3) 3討論 職業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種特定的職業的評價和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傾向。護士職業態度就是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的看法和情感,以及自己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及對護士工作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護士素質要求和現狀、護士勞動特點,護理學科性質和發展等多方面的認知、評價,由此產生的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1]。 3.1職業態度 3.1.1認知方面 護士對急救護理工作職業態度的認知體現在護理人員對急救護理專業的目的、意義及作用的看法,對急救護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擁有的護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等。本次調查發現,護生在急救護理學教學前后均認為急救護理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其勞動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急救護理工作是一個崇高且受人尊敬的職業,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另外,經過護理教學更多護生認為急救護理工作風險大,調查結果說明護生對急救護理工作有較好的認知,急救護士更需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熟練的搶救技術。 3.1.2情感方面 護士對急救護理工作職業態度的情感成分側重于護理人員在急救護理活動中的情感狀態和情緒體驗。本次調查發現,大多數護生認為經常面對危重病人情感壓力較大,認為急救護士的工作方式有礙個人健康和家庭生活,認為從事急救護理工作很有成就感,對急救護理工作更加喜愛。調查結果說明,經過護理教育,護生對急救護理工作的情緒體驗更為客觀、積極,對該職業認同感增強。 3.1.3行為方面 行為成分是態度與職業行為內在的聯系部分,對職業行為具有動機功能和驅動作用,將直接影響職業行為。本次調查發現,在《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后護生更愿意積極主動去學習急救相關知識,在危急情況發生時伸出援助之手,將來更愿意從事急救護理工作。因此,經過急救護理教育,多數護生對急救護理工作有了明確的認識和情感選擇,從而有了職業行為的基本傾向。 3.2影響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因素 3.2.1影響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消極因素 本次調查發現,有32.26%(60/186)的護生將來不愿意從事急救護理工作,其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壓力大、工作風險大、自己不適合,這主要和該職業的特點密切相關。急救護理人員每天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年齡不一的各種疾病人群,心理壓力大、體力消耗大、應急程度重、護理要求高[7],因此通過《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使護生對急救這一職業有了更加客觀、深刻的認識,因此部分護生“知難而退”。 3.2.2影響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積極因素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5個層次,即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本次調查發現,有67.74%(126/186)的護生將來愿意從事急救護理工作,其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有成就感、福利待遇好、受人尊敬,說明護生在急救護理工作的擇業意愿上更注重較高的心理需求,最重要的是工作成就感。所謂成就感,是指人們在從事一項活動過程中個體的潛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個體的工作能力得以充分的發揮所產生的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人們自我價值得到認可后的滿足[8]。成就感是人的一種高層次的心理需要,有成就感的人就會為實現目標而勇敢奮斗,表現出極高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p#分頁標題#e# 綜上所述,良好的職業態度是做好急救護理工作的前提。本次調查發現,大部分護生對急救護理工作認同,職業態度較為積極,但仍有部分護生職業態度較為消極。因此在急救護理學教育中,應增加專業情感教育,緊緊圍繞急救護理實踐,開展情境演示教學,通過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的案例和綠色通道演練等,激發護生的工作成就感,增加護生的積極情感,塑造護生的穩定心態和良好的職業態度[7]??傊鳛樽o理教育者,應大力發掘提高護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塑造符合新世紀護理實踐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為我國急救護理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危機管理在外傷急診急救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分析危機管理配合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在外傷急診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間急診科收治的外傷急診患者120例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60例,對照組實施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危機管理配合。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后,急救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實驗組患者搶救成功有57例,搶救成功率為95%,并發癥發病率為8.33%,對照組患者搶救成功有50例,搶救成功率為83.33%,并發癥發病率為20%,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病率均具有較大的差異,表示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為外傷急診患者實施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聯合危機管理,不僅能夠縮短患者急診科搶救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還能降低并發癥發病率,保證治療和護理的安全性,滿足患者對護理的需求,促進預后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
關鍵詞:危機管理;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外傷急診急救
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變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每家每戶都會買車作為日常代步工具,因此馬路上的交通事故發生率也越來越多,隨著突發性創傷事件發病率提高,受到創傷進入急診科救治的患者也逐年上漲,而且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受創傷引發的外傷患者會累及各個臟腑系統,治療手段復雜,也需要實施有效護理,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預后,保證護理安全性的同時促進醫患關系[1]。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間急診科收治的外傷急診患者120例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60例,實驗組患者有男45例,女15例,患者年齡在18~62歲之間,對照組患者有男46例,女14例,年齡在17~62歲之間,患者大部分為交通事故造成的創傷。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