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組合訓練足球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足球組合訓練法的概述
組合訓練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運動訓練理論上的,足球組合訓練法是一種訓練方法,它被包含于組合訓練這種系統的訓練理論當中。組合訓練方法指的是在訓練過程中,將足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訓練階段、運動員的個人特點、項目要求等因素的差異考慮在內,組合一到多個訓練單元,依照足球運動訓練原理,選擇不同比例、性質的訓練內容進行合理安排,使所采用的訓練方法可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足球組合訓練法并不是將單一的訓練內容或訓練方法簡單的疊加在一起,它采用更合理的間歇、交叉組合的方式,把多種訓練方法的優點和功能集中在一起安排訓練。
2組合訓練法在高校足球教學的應用
2.1.1高校足球組合體能訓練應該遵循的原則
(1)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二者共同發展提升的原則。
在傳統的體能訓練當中,常常將運動訓練強度和運動的訓練量這2個最基本的負荷因素分離開來,這種體能訓練方式存在不當之處。在對足球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過程中,應達到強度和量的同步提高。正規的足球比賽賽時較長,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所承受的體育強度和運動量非常人所能承受,所以說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二者缺一不可、相互統一。
(2)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要盡可能結合球訓練的原則。
足球運動員最基本的運動工具就是球,足球對運動員來說至關重要,與專業球員相比,高校足球隊員的“球齡”和“球感”都要稍差一些,在對高校足球隊員進行體能訓練過程中盡量與足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單純體能訓練(不含球類的體能訓練)和綜合體能訓練(與球相結合的體能訓練)的合理搭配,達到預期的訓練目的。
(3)將力量訓練作為基礎訓練的原則。
足球運動員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對抗能力、速度的控制能力、技術的掌握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就要通過基礎訓練提高自身的力量素質,力量素質是以上能力的基礎和保障。力量素質與足球競賽防守進攻過程中身體的拼搶、防守及進攻的有效性有直接關系,力量素質對足球運動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外常常將足球力量訓練的重點放在速度力量訓練上,通過力量訓練來提高運動員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協調性,使其速度加快,充分利用了肌肉收縮速度快時可以縮減動作的完成時間并能產生更大更強力量的生理原理。
2.1.2高校足球組合體能訓練的訓練方法、訓練內容、訓練安排及訓練要求
足球競賽是一項間歇性、高強度的運動,對運動員速度的爆發性及無氧、有氧耐力的要求較高。當前足球比賽規定的比賽時間比之前更長,每場比賽的平均時間都維持在93~98min。在比賽中足球運動員的體能消耗非常大,中球員每場足球比賽都需要跑動長達10~14km的路程,中前衛所跑距離大概有11~13km,中后衛需要跑8~10km左右,邊前衛/邊后衛則要跑9~12km,前鋒不但要在足球賽場跑9~10km的路程,還要做15~30次的跳躍、150~200次個人行動、30~50次對抗、30~70次或更多次觸球運動,卻只有15~30s的高強度運動間歇時間。從以上數據可知,足球運動員耐力、力量、速度的高低對球員在賽場上的表現有直接影響,本文根據足球比賽運動員的耗能規律制定了如下優化組合:
(1)組合一。
訓練內容:五段加速跑,利用足球場的底線、邊線劃分成30m、50m、100m、200m、300m;2人3項跑動傳球。訓練負荷:訓練強度的最大負荷為55%~70%,心率140~160次/min,間歇期心率恢復120次/min;訓練量為35~50min。訓練方法:采用持續性訓練法、間歇性訓練法以及特萊特訓練法。訓練安排:將足球隊員分成3組,第1組隊員跑完30m后第2組起跑,連續跑完5段為一輪,共4輪,每輪間休息1min;設置2個標志,相距2m,2人相距10m進行3項傳球。訓練要求:每段加速跑后,隊員都放松跑回起點;每人每項跑動傳球3min,休息1min換人,每人做完3項。
(2)組合二。
訓練內容:4站循環練習,球員腰系粗皮筋另端固定做跑步練習;將球放置較高位置,球員由半蹲位向上跳起頂球10次;球員依次做左、右側滑步繞桿,設置10個標志旗間距1m;足球運動員甲、乙雙方相向站立,二者之間距離相隔3~5m。甲將足球從乙兩腿間踢過,然后迅速追趕球,此時乙快速轉身一同追趕球,該活動在15~30m距離內進行。訓練方法:間歇訓練法、重復訓練法。訓練負荷:訓練強度的最大負荷為95%~100%,心率180~190次/min,間歇期心率恢復120~130次/min;訓練量為40~55min。訓練安排:隊員分成2組,每組10人,站間距10m;其中l、3、4站各做1min,2站10s。任務完成后換下一站。高校足球組合體能訓練的訓練要求:設置8m的站間距,完成任務后,運動員以中速跑向下一站點,在訓練過程中由教練員統一指揮。
(3)組合三。
高校足球組合體能訓練的訓練內容:3站循環練習。旗桿障礙:安放10根旗桿間距3m,進行變速跑及曲線繞桿跑。前面球員由第一桿看開始隔桿直線加、減速,從最后桿看是做曲線繞桿加速跑,后面球員盡可能跟緊;擲實心球:ABC3名球員依次站在底線,向場內15m出標志塔擲界外球同時運動員B向前跑動并將球擲回,慢跑跑回起點,此時C運動員擲球運動員A跑動,并依此類推。訓練方法:持續性訓練法、特萊特訓練法、間歇性訓練法。高校組合訓練所制定的訓練負荷:訓練強度的最大負荷為55%~70%,心率140~160次/分,間歇期心率恢復120次/min;訓練量為35~50min。訓練安排:分為5組,每組4人,2人1隊,第1隊回第2隊出發,每人完成1套為1輪;共6組,每組3人,每組每人完成1次為1輪;共9組,每組2人,在20m距離內進行往返練習。高校組合訓練的訓練要求:設置8m的站間距,完成任務后,運動員以中速跑向下一站點,在訓練過程中由教練員統一指揮;在3站練習中傳球的腳法不限,球不能落地,人不能停頓,調整球次數不能超過3次。
2.2組合訓練法在技術訓練上的應用
2.2.1高校足球組合技術訓練應該遵循的原則
(1)訓練從易到難并進行重復性訓練的原則。
在對足球運動員進行技術教學訓練過程中,應該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由單項技術練習逐步轉化為技術的組合式練習,大幅度提高運動員的技能水平。高校足球隊員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和豐富的思維創新能力,在技術練習中要結合這一特性,突出強調技術運用想象聯系,在重復性技術練習中突出強調熟能生巧,由慢到快、由易到難,從單人訓練到多人結組組織比賽,由教學型練習提升至模擬實戰場景訓練的高度。
(2)通過實戰場景的訓練進一步強化足球運動員訓練的原則。
足球運動員想要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就要參加更多的比賽,通過更多的實踐和有效地總結來提升自身技術。如果只靠無對抗性的、單純的簡單傳接球技術練習,運動員進行再多的練習到了比賽中還是無法熟練運用,如果想要提升自身訓練技能,就要將實戰場景的訓練作為主要的訓練手段。
2.2.2高校足球組合技術訓練的訓練方法、訓練內容、訓練要求及訓練安排
訓練內容:3站循環練習。運球繞桿:設置間距1m的10個標志桿,繞過最后一桿運球慢跑至起點;2名運動員在跑動中進行傳接球訓練,2名球員同向站立,二者之間間距保持在5~10m之間,向前跑動中相互傳接球。訓練負荷:訓練強度的最大負荷為55%~70%,心率140~160次/min,間歇期心率恢復120次/min;訓練量為40~50min。訓練方法:采用間歇訓練法、持續性訓練法。訓練要求:設置8m的站間距,完成任務后,運動員以中速跑向下一站點,在訓練過程中由教練員統一指揮。高校組合訓練的訓練安排:將足球隊員分成3組,每組6人,前一人運球過第3個桿時后一人開始運球,共5次間歇,時間為30s。
2.3組合訓練法在戰術訓練中的應用
在高校足球組合戰術訓練過程中所需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通過模擬足球比賽實戰場景來強化高校隊員的戰術意識,彌補青少年比賽中戰術意識差的缺陷;制訂比賽核心戰術的原則。足球運動員通過多種不同的訓練方式樹立“保護球權”和“贏得球權”的正確意識,制訂比賽的核心戰術。
2.4組合訓練法在高校足球綜合訓練上的應用
高校足球組合綜合訓練應該遵循以下原則:模擬實戰場景,以此來滿足競技性比賽要求的原則;足球運隊員個人與球隊整體融為一體的原則;提高高校足球運動員的決策能力和洞察能力。
作者:曹凡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