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心理訓練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高校足球教學訓練中,教師往往更為重視技戰術訓練效果,忽視了學生心理狀況,而心理狀況不穩定將直接影響高校學生技戰術發揮。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學生心理特點及變化原因,并結合足球運動訓練模式,提出了高校學生心理訓練方法,以期通過心理訓練,提高學生技戰術水平穩定性,降低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和情緒的影響。
關鍵詞:心理訓練;足球訓練;高校體育
隨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CUFA)廣泛開展,大學生足球比賽受到廣泛關注,大學生足球聯賽覆蓋全國近2000所高校,參賽隊伍近3000余支,對學生運動員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如心理素質不過關,則可能影響大學生在足球比賽中的臨場發揮,導致比賽失利。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學生訓練必要性和訓練方法,以期促進高校學生心理素質與足球技術水平適應。
一、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組成、現狀及變化原因分析
(一)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組成。基于心理學角度分析,人的心理素質受先天和后天兩方面因素影響,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高校學生心理素質。后天因素可通過系統性的訓練挖掘其潛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素質。從心理素質構成來看,心理素質包括心理潛能、心理品質、心理外部行為等,其中,心理潛能是可以后天培養的心理素質,如未經系統性心理訓練,則心理潛能不會顯現。心理品質是通過后天培養和訓練所形成的自身心理品質,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能夠改善自身外在行為舉止。心理外部行為即心理素質的外化,可通過研究學生外在行為研究其心理素質狀況。
(二)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現狀分析。在高校足球教學中,學生心理特征可歸納總結為:(1)足球興趣濃厚,但缺乏毅力。興趣是影響高校學生參與足球運動自覺性、主動性的關鍵因素,也是學生自覺參與比賽運動的動力源泉。但在足球教學與訓練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毅力,能夠耐受高強度足球訓練并正確面對失敗挫折。毅力是保障高校學生承受艱苦訓練的心理保證,在高校足球教學中,針對學生毅力缺乏的問題,可通過系統性的訓練方法考驗學生,加強觀察,選拔和培養意志堅定、百折不撓的優秀足球運動員。(2)個性鮮明但心理脆弱。當前,在校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性格張揚、個性鮮明,但相對敏感,在足球訓練和比賽中遇挫折時,學生心理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3)創造力強但執行力差。創造力是指高校學生能夠結合特定場景整合技術動作,“創造”出適宜特定情況的技術動作。創造力強有利于提高學生臨場應變能力,但由于學生技術動作儲備較少,在完成一些高難度技術動作時失誤率較高。(4)缺乏團隊意識。部分高校學生在足球比賽中,不能良好的熟悉同伴或助跑的位置,缺乏對賽場現場觀察能力,甚至一味只顧腳下而忽視攻防轉換和團隊合作,導致高校足球訓練、比賽效果不佳。
(三)高校學生心理狀況變化原因分析。足球比賽中,學生心理狀況受比賽規模、對手實力和比賽經驗影響顯著。近年來,隨著高校足球比賽賽事活動的開展,比賽規模不斷擴大,比賽任務日益繁重,高校學生運動員在比賽環境下易產生亢奮、激動情緒,如比賽規模較小,關注度不高,則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和情緒變化。在對手實力方面,如對手相對較弱,則學生心理興奮度較低,學生容易產生的盲目自信、輕敵的思想,對比賽重視程度不足,一旦遭遇對手頑強阻擊,學生可能產生很急躁心理,喪失足球比賽節奏主導權,導致比賽失利。當遭遇高水平足球運動隊時,競爭對手實力相當,要求高校學生必須拿出全部的實力、全力以赴才能取得良好成績,學生容易被對方的氣勢壓迫而陷入被動,并表現為賽場上畏敵情緒蔓延,尤其是在處于劣勢時,其心理消極因素占據上風,則表現為取勝信念不堅定、動作遲緩、情緒低落和思想負擔過重,甚至放棄比賽。在訓練程度和比賽經驗方面來看,高校學生參與的賽事活動越多,學生心理狀況受外部環境影響越小,反之則在賽場上動作僵硬、注意力不集中,難以發揮高校學生足球訓練水平。針對上述問題,除了在高校足球教學中針對性強化訓練外,還應當重視學生心理訓練,通過系統性、科學訓練,緩解高校學生在賽場中的緊張情緒,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為了提高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師應可結合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管理模式,按日常性訓練和賽前訓練進行針對性心理訓練。
(一)日常性訓練。1.注意集中訓練。注意集中訓練即使學生全神貫注關注于特定的目標,不受外界刺激因素和內心雜念的影響,始終保持心理活動指向與活動任務保持一致。在注意集中訓練中,高校教師可采用干擾性因素,強化學生對外界因素的抗干擾能力。例如,在傳接球練習中,教師可限定傳接球失誤次數,超過限制次數則相應接受懲罰,如10個俯臥撐或前滾翻等。在分組對抗比賽中,教師可故意讓場外學生或中場休息隊員制造噪音,干擾場上學生比賽,以此達到注意集中訓練的目的。在針對個人的心理訓練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實物訓練法進行注意集中訓練,借助身邊的體育器材,凝視體育器材顏色、紋理、形狀等細節,開始時凝視時長為1分鐘,休息幾分鐘后逐漸延長至5分鐘,通過學生自我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在不利局面下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2.放松訓練。放松訓練是一種自我暗示心理訓練方法,通過集中注意力和調節呼吸,降低因情緒緊張而產生的過多能量,達到精神松弛、身心放松的效果。在高校足球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訓練完成后,播放輕松的音樂,引導學生想象安詳的意境或愉快的往事,以此降低大腦興奮度,避免雜念對學生訓練、比賽的影響,并可起到緩解疲勞和緊張情緒的作用。3.表象訓練。表象訓練是指通過想象、回憶技術動作,引起神經、肌肉響應反應的訓練方法。表象訓練方法可通過看書、圖片、視頻等資源,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先根據輸入性資料建立動作模式,強化技術動作正確概念。在高校足球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周期性回憶當天所學的技戰術內容,并假設自身為歐洲職業聯賽中的高水平職業足球運動員,在對方緊逼的情況下傳球、接球,以此提高足球傳接球成功率。
(二)賽前訓練。在足球比賽前,為提高高校學生技戰術綜合運用水平,緩解學生心理壓力,高校教師可采用模擬法、自我暗示法等方法進行心理調節。1.模擬法。模擬法對足球比賽各種情況的模擬練習,通過對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提前聯系,減輕學生心理緊張壓力,提高學生臨場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模擬法可用于賽前學生心理訓練,可通過對手模擬、裁判模擬、觀眾模擬等方式提高模擬訓練的針對性。在對手模擬中,可根據對手一貫的技戰術風格制定相應的技戰術措施。在裁判模擬時,可通過模擬誤判、漏判等情況,督促和引導高校學生保持穩定的心態,將注意力集中到后續的比賽中。在場地模擬時,高校教師可組織觀眾喝倒彩的方式、為對手加油等方式,鍛煉學生心態,減輕學生在足球比賽中的應激反應,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2.自我暗示法。在足球訓練、比賽過程中,各類突發狀況層出不窮,并對高校學生心理狀況、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比賽失利、傳球失誤等,甚至因相互指責而影響比賽合作。針對此類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借助自我暗示方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積極的自我暗示在增強自信心和消除緊張情緒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通過自我暗示,能夠提高學生對比賽情緒的自我調整、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暗示法可根據目標指向而各異,常用來消除或減少因緊張、焦慮等情緒。在自我暗示法訓練中,教師應注意鼓勵學生,多采用激勵性詞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訓練和比賽中,學生可采用自我暗示法進行挖掘自身心理、生理潛能,提高足球比賽成績。3.自我認識調節法。自我認識調節法是在賽前進行思想教育,基于最新的信息,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和研判比賽形式,正確評價雙方實力,明確自身不足和應對方法,確定比賽奮斗目標和比賽任務。在該階段進行心理調節,能夠克服學生盲目自信和自卑的心理,消除過度緊張情緒,有利于學生形成堅定不移的信念,降低比賽變化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影響。
(三)意志力訓練方法。足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體能和堅定不移的意志。針對當前大學生意志薄弱的問題,可創設一定的困難情境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技術訓練中,教師可要求學生的技術能力指標必須與上次持平或超過,如未達到要求則重復練習,如腳背正面顛球次數最好成績100個,則本次訓練指標不低于100個,失誤需要重新計算。通過強化意志訓練,磨煉學生意志,有利于學生正確面對訓練、比賽中的復雜情況,在比賽失利的情況下保持昂揚的斗志,穩定自身情緒,并形成堅忍不拔、榮辱不驚的優秀品格。
三、結語
足球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并深受廣大高校師生的喜愛。足球運動具有對抗性強、團隊合作等特點,要求高校教師在加強技戰術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心理素質訓練,并將心理訓練和技戰術訓練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深入分析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現狀和特點,并結合高水平運動員日常訓練和賽前心理訓練方法,強化心理訓練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靈活運用,提高高校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的抗挫折承受能力,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優秀品格,為高校足球教學和學生人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王競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