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網絡作文教學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網絡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巨大挑戰,作文教學亦然。本文就網絡時代,作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網絡技術開展作文教學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多媒體;網絡技術;作文教學
一、作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學生作文經常出現“假大空”現象。在一次作文競賽中,有位學生這樣寫道:“讀書苦,最苦是語文,閱讀枯燥無味道,寫作呆板假大空,能不厭語文?”《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提出:“中國教育因壓抑個性已造成了無形的內傷。”為了考試,教師千方百計地傳授“作文秘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被牽著鼻子走,沒有自由的空間,作文內容單調,寫作格式刻板,作文要求成人化,使學生對作文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因此,傳統作文的種種弊端,已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作文教學急需重新定位。隨著現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一個以多媒體網絡教育為標志的時代已經來臨。而現代網絡技術與傳統作文有機融合就是現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
二、網絡對作文教學的影響
1.作文教學觀念的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以板書為主,如今的作文教學融合了更多形象、直觀的媒體形式在其中,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知識的同時,還要向學生傳授一些電腦應用知識。因此,教師要盡快改變傳統作文教學觀念,主動適應信息化的社會背景。
2.作文思維模式的改變。信息技術的融入,讓寫作也變得更加靈活。現在的寫作可以隨時更新部分章節,思維變得更加靈動,不必再拘泥于傳統的寫作思維模式。
3.作品形式的改變。傳統媒體以紙媒為主,作品是靜態的文本,現在的作品形式則融入了更多的圖像、音效等元素,讓作品“活”起來。同時,這種形式的作品更注重個人的印象與感受,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需求。
4.作文教學手段的改變。信息技術為作文教學帶來諸多便利,例如即時批改。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寫好的作品即時調出,進行講解說明,即時批改,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變得更加直接,更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轉變。教師要能夠及時地應對這種改變,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網絡作文教學方法
1.收集資源。每次作文教學都有一個教學目標,傳統教法是先研讀一到兩篇相關范文,容量小,時間較長。而在網絡化背景下,給學生提供一個匯集大量信息資源的信息庫,學生在短時間、小范圍獲取有效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范文下載或掃描,保存在某一文件夾或做成內部網站,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選取有用信息。另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考信息,如專業寫作網站、搜索引擎等,讓學生在互聯網或資源庫自主搜集素材。
2.自由選擇閱讀。由于學生隨機觀察能力不強,對客觀事物和社會問題了解不夠,而網絡信息平臺提供了海量課外寫作素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寫作任務等選擇學習路徑,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3.寫作技巧指導。讓學生重點讀某篇范文,分小組討論后按寫作目標對文章的中心、選材、構思、語病、錯別字等共同分析。師生、生生互相交流心得體會,解決疑難問題。網絡作文課堂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的不足,借助語音軟件,學生可隨時發表見解又不影響他人聽課。學生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獲得了啟發,最終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突破。
4.具體情境熏陶。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資料,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錄像資料的綜合效果(情節、人物、畫面、音響、美術設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其最終情動而言發,由“要我寫”發展到“我要寫”,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寫作成效。
5.當場作文和互改。學生完成作文后通過BBS,教師利用滾動條在書寫器上做整體瀏覽,通過網絡系統分別顯示在每臺電腦上,師生共同評析。教師示范批注修改,學生集體評議、修改,然后學生自改、互改,師生都能看到評議習作的全過程。這種批改方法既能充分肯定成績,鞏固提高,又能相互指出不足和修改方法。通過點撥,學生及時從寫作規律上認識了自己的優缺點,及時進行修改,獲得了提高。
綜上所述,在實踐中,將網絡資源和技術與作文教學融合,可以激發作文教學的生命力,在改革作文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將發揮巨大作用。
作者:金根冬 單位:弋陽縣電教站
參考文獻:
[1]肖桂英.淺談多媒體網絡寫作教學[J].湘潮(下半月),2013(2).
[2]何一萍.審視網絡寫作的寫作氛圍[J].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師,2006(1).
[3]曹茂才.網絡寫作教學:構建全新的學生寫作交流平臺[J].學語文,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