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生作文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攫取有效素材
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多彩生活常駐于學生心間。這樣學生在行文時,就會自然將心中的生活點滴進行有效整合濃縮,幻化成符合作文要求的寫作素材,從而“行云流水”。
1.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悉心體味生活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作文常規訓練標準,結合具體的作文題目,利用一切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如,在每年的“雷鋒日”,學校都要舉辦“學雷鋒活動”,形式多樣,內容異彩紛呈。我借此機會,在學校基本活動的基礎上,又加了濃重的一筆,即“讀英雄的故事”“看雷鋒的電影”“唱雷鋒的贊歌”,為了與作文教學相契合,最后我要求學生寫出對雷鋒先進事跡的感悟,題目自擬,字數定為1500字為宜。學生經過雷鋒感人事跡的熏陶,早已在心中埋下“向雷鋒致敬、向英雄學習”的種子。從后來的作文情況看,題目雖然五花八門,內容也各具特色,但無一不表達出對雷鋒英雄形象的敬意,對雷鋒精神的感悟深刻真摯。通過活動的開展,強化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提升了學生對生活的品味,學生作文的過程就是直抒胸臆的過程,有話可說輕易實現了。
2.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尋找素材,創造參觀訪問的機會
當教師創設一個寫作主題,而學生恰好又對此缺乏一定了解,教師可嘗試尋找周邊范圍內一些具備相關主題元素的場所或部門,帶領學生去參觀訪問。如,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針對某個公園的作文,有些學生雖然曾經去過,但印象不深,導致無從下筆。在作文前,可帶領學生專程去一次特定公園,對公園一些重點景物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可適當做一些記錄。回校后,我組織學生對自己觀察到的景物進行集中整理,分離出具有一定價值的寫作素材,再鼓勵學生對這些素材進行有機整合,促其系統化、條理化,一篇作文的框架就形成了。
3.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示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
作文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藝術性加工。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看報活動,要求學生從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觀的介紹中開闊視野、汲取知識,觸發學生心中的生活激情,促進學生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培養一氣呵成的行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的日常積累和作文訓練上下工夫,找到行文與情感銜接的切入點,這樣作文就自然天成了。
二、增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強化行文基礎
從多年的作文教學來看,從說話能力培養著手,在著力增強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同時,逐步向學生的作文寫作過渡,這是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文字是思想表達的符號形式,從口頭語言向書面符號轉化,讓思想在口間迸發,所謂想清楚、說明白、寫生動。對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允許學生將生活中的見聞通過語言表述呈現給大家,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如,在國慶節期間,教師可組織學生到本地著名景點參觀,讓學生回來后自由交流所見所聞,將作文課的前段打造成實質意義的“交流課”。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捕捉交流的“浪花”,引導學生集中交流,交換不同意見,增強語文“交流課”的層次感,為持續保持討論的“熱度”提供不竭動力。
三、結語
總之,初中生作文教學應緊緊把握住內容不放手,將其深刻鑲嵌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以此為探索路徑,加強學生的作文寫作實踐,使其成為拉動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強勁動力。
作者:龔銀富 單位:四川省屏山縣龍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