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茶藝實用化教學內容編撰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茶藝,是中職酒店、文秘、旅游管理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及專業課程。依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導手冊——茶藝師 》的要求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茶藝職業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中國茶類眾多,茶區遼闊,在現有教材中,鮮有針對廣西本地茶類知識和沖泡技能的教學內容。故而,在現行教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研究和甄選有代表性的廣西茶具、茶類知識和沖泡技巧,在職業標準、職業鑒定要求和企業要求的指導下,將其編入茶藝課程,使茶藝教學內容符合工作崗位的需求,體現實用化要求,確保能學以致用。
關鍵詞:廣西茶藝;實用化;教學內容
茶藝,是中職酒店、文秘、旅游管理等專業的核心課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2019年1月8日正式頒布實施《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之后,各中職院校都有了完善茶藝課程的指導方向。在《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中,茶藝師的職業定義為:在茶室、茶樓等場所,展示茶水沖泡流程和技巧,以及傳播品茶知識的人員。由此可見,茶藝師的職業要求既要注重茶藝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茶水沖泡技能的實際運用,把學習內容要實用、要有用放在職業標準的核心之上。一、茶藝教學在廣西中職院校的地位和現狀茶葉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隨著國家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席多次在重大場合,以茶為符號進行“茶敘”外交,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同時,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也使茶文化茶產業蓬勃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把茶藝作為酒店旅游管理等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和特色課程,并引導中職生參加初中級茶藝師職業資格水平的鑒定考試,以考促學,學用結合,使他們在茶藝知識、技能水平和人文素養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目前,廣西各中職院校的茶藝教學均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的要求,以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教材為準對茶藝教學進行指導。這些教學用書“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涵蓋工作崗位要求,是指導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的范本。這些權威而規范的教材提綱挈領,知識框架清晰明了。但中國茶類眾多,茶區遼闊,各民族茶文化底蘊豐厚,現行教材多為通用型教材,對廣西茶類知識及沖泡技能介紹較少,也不夠全面詳盡,這使得廣西中職生在茶藝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實踐中,缺乏對本土茶類茶文化知識的了解,在具體的崗位中,因知識結構有所缺失,出現廣西人泡不好廣西茶,沒法推介銷售廣西茶具和茶葉的尷尬局面。因此,在現行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廣西茶具茶類知識和沖泡技巧進行增補編撰,使教學內容得以本地化、實用化,應當成為廣西中職茶藝教學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二、實用化教學內容的編撰依據和可行性分析
(一)《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是實用化教學內容編撰的有力依據。中職生的茶藝學習多以中級技能的職業標準為導向。在最新頒布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里,按照茶藝師的職業定義,在中級職業功能第二項茶藝服務的2.2茶藝演示中,明確了茶藝師能根據茶藝要素要求沖泡六大茶類;在中級技能職業功能第三項茶間服務的3.1茶品推介和3.2商品銷售中,明確了茶藝師能根據賓客需求推薦茶飲,銷售茶具茶葉,能解決相關問題。這些都是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實用化技能為導向的具體要求,為茶藝教學內容的編撰指明了方向。只有依照職業技能標準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具有解決問題的實效性,才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從而真正地促進職業技能的提升。
(二)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茶藝師》系列教材和相關標準,為本職業鑒定提供的鑒定要點和鑒定比重,起到教學大綱的作用,是實用化教學內容增補編撰的依托。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導手冊——茶藝師》,依據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和《職業技能鑒定命題技術標準》,參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編寫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茶藝師》,為各級茶藝培訓明確了鑒定點,是茶藝實用化教學內容細化項目增補、編撰的指導思想。這些教材和標準框定的知識結構,經過長期實踐檢驗,都是茶藝師職業技能最基本的要求,是茶藝教學不可忽視主干部分。在廣西茶藝實用化教學內容的編撰中,應以這些權威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主體,并加以靈活運用。
(三)企業用工的需求是實用化教學內容選擇的根本,是知識和技能學以致用的“落地”體現。在教學改革中,將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嵌入課程體系,將職業標準嵌入教學大綱,將企業要求嵌入教學目標,是中職學校茶藝教學的共識。酒店、旅游等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大多在高星級酒店及相關企業,與茶相關的工作有諸如酒店中的油茶餐飲服務、早茶服務;高端商務中的茶飲接待;茶館中的茶藝服務;旅游景點商場的茶葉茶具特產銷售;等等。這些涉茶服務的企業,都迫切希望就業人員能掌握實用化知識和技能,如能熟練介紹廣西茶葉茶具知識,能沏泡廣西常見的茶類,以更好地勝任工作。因此,在茶藝教學實用化內容的選擇上,以企業的崗位需求為導向,才能真正地學能致用。
(四)廣西絢麗多彩的民族茶文化習俗,是思政教育的最好載體,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是實用化教學內容富有當地特色的體現。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是一個民族靈魂和精神世界的建設。民族和經濟的繁榮興盛,來自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自信的民族,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廣西侗瑤苗等少數民族茶文化習俗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支流,各兄弟民族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在油茶習俗中,我們看到勤勞禮讓、與人為善的民族品格;在六堡茶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我們看到先輩們誠信克己、熱情好客的優良品質。這些千百年流傳至今的茶文化習俗蘊含著豐富的智慧,鑄就了八桂民族的精神靈魂和脊梁。這些教學內容與民族自豪感聯系起來,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都能成為對中職生進行民族自信教育的精神力量,為培養具有廣西特色的實用型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廣西茶藝實用化教學內容的編撰
(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頒布實施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為指導,以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導手冊——茶藝師》所明確的鑒定點為藍本,選擇通用型強、實用性高的知識作為編撰內容的主體。這些主體知識有:1.理論知識:以職業道德、茶文化、茶類茶具、品茗用水、茶藝等基礎知識為構成的基本要求;以禮儀與接待、準備與演示、服務與銷售為主要構成的相關要求。2.技能實訓:接待準備、茶藝服務、茶間服務等技能實訓與操作。如玻璃杯泡法、蓋碗泡法,壺泡法的基本技法;泡茶用水知識;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相應的器具,用科學的流程和方法沖泡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湯;運用接待禮儀進行茶事服務;根據顧客需求推介產品,完成銷售任務。同時,《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在理論知識權重表規定:中級工“基本要求”由職業道德、基礎知識組成,占鑒定比重的40%;“相關知識要求”以接待準備、茶藝服務、茶間服務組成,占鑒定比重的60%。在技能要求權重表規定:接待準備、茶間服務各占鑒定比重的15%,茶藝服務占鑒定比重的70%。從標準規定的中級工理論和技能鑒定要素中可以看到,“基本要求”側重在職業所需的基本知識,“相關知識要求”則與實用性強的技能要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在為茶藝實用化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點的增補編撰上,應該參照這個比例來安排茶藝教學內容的分布。
(二)以廣西當地知名的茶飲習俗,茶類茶具知識為特色內容。為符合當地企業的用工需求,熟知廣西茶葉、茶具知識,嫻熟掌握其沖泡技藝,應該成為實用化教學內容考慮的范圍。在教學內容的增補和編撰中,要以當地的茶葉、茶具、茶文化習俗為主,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遴選,使教學內容能在服務當地企業中體現實用化。廣西地處我國的華南茶區,桂平西山綠茶、凌云白毫、桂林毛尖等都是歷史上的名優綠茶;原產梧州蒼梧的六堡茶是從清代就久負盛名的僑銷茶;廣西紅碎茶生產也成為上個世紀出口創匯產品;茉莉花茶香飄海外,廣西橫縣享有“中國茉莉之都”的美譽;打油茶,更是千百年來八桂大地侗苗瑤壯等民族的飲茶習俗;四大名陶中,坭興陶以廣西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燒制的茶具利于茶性的發揮;坭興陶燒制技藝以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而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經過多年的大力發展,北流成為我國新興陶瓷產區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國日用陶瓷四大產區之一。這些帶有濃郁民族氣息和本土文化的茶葉茶具知識和茶文化習俗,都恰恰是通用型教材沒有兼顧詳盡的內容,應當成為廣西中職茶藝課程增補的教學內容。只有依照實用價值、民族文化價值有所取舍,甄選的教學內容才能體現民族和文化個性,從而確保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特色性,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實用性。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編撰的比例要符合鑒定指導手冊要求。對于中級技能人才培養來說,按照指導手冊要求,“基本要求”對應著職業道德、茶文化、茶葉、茶具、品茗用水、茶藝知識等等,占鑒定比重的40%,在教學內容的增補編撰中,可以把廣西茶類、茶具知識有機融入到這個部分當中;“相關知識要求”則對應了技能操作需要掌握的接待與禮儀、準備與演示、服務與銷售等,占鑒定比重的60%,可以把油茶的捶煮,廣西六堡茶、廣西紅茶、綠茶、茉莉花茶的沖泡,坭興陶壺等茶具的推介銷售服務,對接到這個部分當中,以確保教學內容的選擇在《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導手冊——茶藝師》的指導下,既科學合理,富有本土化特色,又實用有效。結束語之于越來越多的廣西中職學校高度重視茶藝課程教學這個背景,為加強茶藝課程的創新和改革,不斷優化課程設置,使知識技能在工作崗位中具有實用性,依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茶藝師》的要求,以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部出版社發行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導手冊——茶藝師》為指導,以通用型強、實用性高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內容的主體,選擇有代表性的廣西茶類、茶具知識和沖泡技能進行合理增補編撰,使廣西中職茶藝教學內容本土化、實用化,這將對茶藝技能的學以致用,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著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惠娟.翻轉課堂在中職茶藝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9):104-105.
[2]馬穎欣.基于人文素養分析茶藝教學的應用方式[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2):144-145.
[3]趙敏.茶藝在茶文化對外傳播對外中的意義與應用[J].福建茶葉,2019,41(7):95,116.
[4]李雁君.中職茶藝課程教學探索及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19.
作者:石冰 單位:廣西南寧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