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語文審美化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素質教育的需要
語文審美化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在審美中進行教學,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創造,學生同樣需要創造。教師在備課時要用恰當的方式進行教學,強調主觀上師生的自主和諧,這樣主體和客體就會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我教育和教師的超我教育兩種力量交匯在一起。教師的教育作用促進了學生的自覺、自動、自主、自由,促進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永恒的、持久的興趣。語文學科本身具有極強的形象性、人文性、情感性。語文教材中的作品,應該是美的感性顯現,是美的象征。教師應該用美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去感受書中的美,感受“形式中的意味”與“意味中的形式”,由此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感受生活中燦爛的陽光,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健康的人(心理、精神、人體)。這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用知識育人,還應用文章的情思啟迪人、陶冶人,鑄造優秀的人格。字、詞、句、篇、章、語、修、邏只是工具,只是美的載體,關鍵是把由此構成的美文用審美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自主地追求美的生活、優秀的文化、獨特的精神,選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奠定終身學習、發展和生活的基礎。
二、語文審美化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
主體性潛能是主體性范疇之一。人的主體性包括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三個部分,表現為具有主體意識的人通過發揮全部能動性以實現自己存在價值的過程。主體潛能雖然有體能和智能兩個方面,但通常只指智能。因為表現體能的體力勞動在文明發展中的相對價值在降低,而以科學技術為標志的智慧活動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源泉。智能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但基本的表征是創造力,創造力又主要隱藏在人的潛能里,語文審美化教學方式就是全面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正因這樣,激活學生的智慧潛能,盡量地發掘學生的才能,實則就是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創造怎樣的教學環境、氛圍、條件。語文審美化教學的民主性、寬容性、激勵性、討論性、研究性、成功性、樂趣性是實現此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審美化教學是要通過美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體現自己的主體性,備課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方式、接受能力。在語文審美化教學的方法里面,已深刻地印上了教師的本質力量。語文審美化教學是教師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例如,筆者在講課文《春》時,先用各種顏色的粉筆在黑板上繪幾幅畫:“春風圖”“春花圖”“春雨圖”“春草圖”,學生以文字欣賞畫面,不用教師多講解,就可以體驗和感受。學生在自在自為中聯想、體驗,自然輸入識記系統。學生的聯想力、想象力得到培養,并在感受美的畫面中學習,主體也體現了出來。在互動中,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主客體彼此交流,共同尋到了創造的活力。
三、語文審美化教學實現的方式
語文審美化教學主要是以情動人,以形誘人,通過教師藝術化的設計、創造的各種形態,滲入真實情感,在課堂中激發學生主體意識。主體(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觀照到了主體的自我,并感到了無限的樂趣。
(一)教師必須有美的教學理念
沒有美的理念也就創造不出來美的形式。語文教師除了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社會見聞、豐富的情感體驗、嫻熟的表達技巧外,還需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某些固定的思維模式挑戰,意識獨立,做精神的主人,決不做別人意識的奴隸,創造全新的教學境界,吸收世界上先進的教學理念(實踐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情感性學習、討論式學習),加上自己的智慧,用美的形式進行教學。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
語文審美化教學的特點就在于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手段,通過欣賞美的事物和創造美的形式的教育活動,以激發學生審美情感和審美體驗,引起他們強烈的表現欲望,在愉悅中接受教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用直觀、形象的原則,創造悅耳、悅目的教育情景,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語文審美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覺器官,進入學習的境界,進入作家所創造的精神世界里,進行創造性的閱讀。“文以載道”。語文教學要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人生啟迪。語文教師應自覺運用審美化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者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性,不僅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情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還提高了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
作者:賈俊仁 單位:甘肅省隴西縣渭州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