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作業評價下中學語文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中學語文作業形式的優化
1.立足設計積累性作業
中學語文作業要立足于基礎作業,不能盲目提升,忽視積累性作業訓練。積少成多,才能豐富學生知識貯備,薄集厚發,真正做到融會貫通。積累性作業一般包括字詞句積累、古詩名文積累、文化常識積累等。教師可以嘗試改變傳統作業形式,如字詞句積累,一般是抄寫形式。我們可以這樣要求:詞語抄寫到你會寫的遍數即可。作業設計就具有一定的彈性,具有人性關懷;對于詞句積累作業,教師大多采用摘抄方式,可采用摘抄、仿寫、朗誦相結合方式,每天要求學生自由摘抄優美的句子,句數不限,同時仿寫一句,每天進行展示,激發學生作業的興趣,提升作業效率。
2.合理設計延伸性作業
教師要設計一定量的延伸作業,向課堂兩頭延伸。課前作業延伸重點在于通過語文作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課前作業在于簡要,包括字詞句、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也可抓住文章切入點設計延伸性作業。如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們可以布置延伸性作業:①通讀課文,自由寫一寫、查一查文中生字詞,讀一讀優美句段;②了解文章寫作背景;③思考:為什么背影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把這個背影描寫找出來讀一讀。延伸作業既包括字詞句的積累,又引導學生從寫作背景去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深情,思考題則抓住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突破,融讀寫說為一體,簡要而不簡單;課后延伸性作業主要起鞏固、查漏、提升等作用,教師不能面面求全,可以突出作業訓練重點,對于這篇文章課后延伸性作業,我們可以抓住文章的寫作特點“細致的描寫,于小中見大”設計作文練筆作業,學習文章背影刻畫的方法,寫一寫生活中感動你的那一個瞬間,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3.嘗試設計實踐性作業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它與生活密切相關相連,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嘗試設計一些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自然等,布置具有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作業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等。例如在學習吳冠中先生的《橋之美》這篇文章后,我們可以嘗試設計實踐性作業,以“尋橋探美”為主題,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訪生活中的橋,拍成照片,或者從網絡搜索你認為最美的橋,并用最美的語言抒寫橋的最美之處,模仿文章中的寫法。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而且實踐活動突出作業設計的“語文味”,引導學生在尋美中抒寫美。學習文章寫法是對文本的鞏固與提升,尋美抒寫美則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此外還要切合社會熱點設計一些實踐性作業,例如在學習流水河先生的《理想》一文時,我們可以將之與提出的“中國夢”相結合,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開展“中國夢•我的夢”作文比賽,或者詩歌朗誦等活動,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力。
二、中學語文作業評價的優化
中學語文作業評價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優化作業評價。“作業評價是我們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教學反饋中起著重要作用。”
1.引入多元評價主體
以教師評價為主。在作業評價過程中,我們要以教師的評價為主。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情,不斷探究作業評價的方式。在評價時,教師要充滿人文關懷,以鼓勵與發現學生作業中的優點為主,采用鼓勵性評語、期待性評語,呵護學生學習自信心,致力于學生長期發展。引導學生參與作業評價促進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如一些客觀性題目,可以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反思習慣;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它在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學生的作業教師可以要求家長進行“預評價”,幫助教師了解學生作業過程中的作業情緒、情感等,同時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家校互動,建立起家長與教師之間溝通渠道。
2.構建開放評價體系
評價內容的開放性。作業評價不僅僅對學生的作業質量進行評價,簡單地用對錯進行評價,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層面,豐富評價內容,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升。例如對學生作業書寫、作業態度、訂正及時性、作業進步程度等進行評價,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將知識評價與能力、情感評價等相結合。評價方法的開放性。傳統的作業評價主要以等級評價為主,評價缺乏個性,缺乏針對性。在采用等級評價時,我們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例如星級評價法,在實施時,要讓學生明確星級評價的標準,例如作業準確率、書寫、訂正及時等;累計評價法,建立日、周、月、學期等累計評價,將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評語激勵法,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此在作業評價中,教師可以采用評語評價法,通過評語讓學生了解作業中的不足,提升學生作業的針對性,利用評語促進師生交流,以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學習信心,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潛能。
三、結語
總之,中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情合理設計作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科學地設計作業,通過作業與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潛能,促進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升。
作者:陳君燕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大市聚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