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學生寫作能力的突出體現,作文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可小視,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幫助,但是作文本身卻具有一定的難度。本文就初中生對于作文學習非常困難的情況加以探究,進而改變現有的作文教學狀況,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進行探討,以便于對初中語文教師的相關工作有所參考。
知之者不如好學者,好學者不如樂學者,作文學習是喚醒學生認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過程,如果能夠為學生營造樂學愛學的氛圍,那么在寫作教學中就會發現很多學生的閃光點。其實給予這些寫作技能和寫作領域給予鼓勵和積極的肯定,教師就能夠與學生之間達成良好的互動。初中生的自尊心比較強,而且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教師只要通過教學方法給予其正常的指導,就能鼓勵學生運用詞匯和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使得學生逐漸進入到樂學和愛學的氛圍之中,對于寫作本身的期盼化作源源不斷的寫作動力。
一、創新寫作體裁,提升寫作效果
中國擁有著豐富燦爛的傳統文明,而且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大力提倡對于各方面的創新,對于學生的寫作題材拓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也可以通過積極鼓勵創新,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把寫作的內容作為個人魅力的展示。創新寫作題材使寫作的內容更加具有新穎的效果,使得學生日常積累的生活經驗能夠被串聯在寫作過程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通過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積極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其回憶在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在寫作中加強對于寫作題材的創新能夠寫出具有思想性的作文,也可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快速地提升。創新寫作題材,提升寫作效果使得學生的創新熱情不斷高漲,初中生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很多初中生跟隨父母出外旅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寫作過程中,如果能將這些寫作內容加入寫作的環節之內,就能創設出具有思想性的新作文,能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如虎添翼。比如,在學習《不忘初心,紅心向黨》寫作學習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三思而后行、立意深透的寫作過程,要求學生能夠努力發掘事物內在的思想內容,使得學習黨史和借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作文如虎添翼。整個文章的脈絡應用心設計,提煉文章的中心,并展現出較高的思想境界,利用特殊的構詞技巧表達深邃的情感,反映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懷。創新寫作題材,在向黨學習的文章核心中加入平時學生生活實踐中的具體內容,從而能夠使文章頗具新意,并能夠更貼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的要求。
二、提升學生的作文審題能力,使作文更切題
由于以往的初中生在寫作時思維時間較少,只要一看到題目就想到怎么寫,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不能立即解決,而寫作又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寫作在考試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提高學生的作文審題能力,使其能夠不犯錯誤,圍繞正確的中心思想寫出更具立體性的文章。在審題過程中,教師指導初中生實際操作,先不要出錯,不要跑題,了解審題的基本方法。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初中生的實際水平,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既能審題,同時也能在審題時有一定的技巧。在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教師在指導時應該戒驕戒躁,讓學生明白審題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真正明白作文寫作環節需要考查的具體內容,才能夠注重對于文體的審查,加深對于作文題目的思考,圍繞正確的中心思想進行寫作,在審題的過程中也不會出現錯誤深化對于作文題目的理解,并且能夠明確題目規定的范疇。初中生階段的作文題目并不是很難,只要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就能讓學生學會審題時的基本技巧和要求,避免審題過程中的錯誤,使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行動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也能夠明白在寫作時具體環節的重要意義。作文寫作切題,領會題目的要求和思想,避免出現審題過程中的致命錯誤,避免跑題,使學生的寫作能夠更加具有優勢。比如,在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一寫作內容時,專門按照提煉主旨的要求,將其作為具體的文章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對于文章進行深度思考,學會一點一滴地學習,主動積極地思考,將這一思考和立意的要義直接作為作文題目,提出要求學生們能夠在平實之中出奇制勝,提煉作文的新意。因此學生在平時要注重審題,三思而下筆,切記不能隨意偏題或不遵循文章本意。
三、借鑒和模仿優秀的同類作文
借鑒和模仿同類作文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的寫作目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模仿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不太盡如人意的地方,就是應該本著細致和耐心的教育理念給學生以足夠的發展空間,讓學生自主創新,不再有拘束感,對于優秀的作文進行模仿和借鑒時能夠思考更多的內容。很多學生特別喜歡借鑒名家和大師的寫作技巧及寫作脈絡,觀察名家的寫作風格和特點,從而能夠從中學會一些基本的技巧,應用到個人的寫作過程之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借鑒和模仿并不是抄襲和直接復制,讓學生利用同類作品的方式寫出好詞、好句,然后進一步完善寫作過程,才能夠體現對于范文借鑒和模仿的意義,也能體現出教師對于寫作教學的重視。借鑒和模仿優秀的同類文章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看到一些不一樣的寫作可能性,學生利用模仿的方法寫出作文,教師可以品評不同方法之間的對比關系,針對學生寫作方面的不足予以指導和改進。教師在教導學生模仿優秀作文時,一定要樹立一個典型的成功方向,這樣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有章可循,有努力的方向,發現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改進這些問題。倡導在模仿時還要注重個性化,不應單純地模仿和仿寫,而是應該在模仿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個性化的印記,使其不但能夠模仿,而且還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之上勇于創新,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寫作之中,使得寫作內容更加具有活力和時代性的特點,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喜好,也能夠使得其模仿的文章更容易被理解。比如,在學習《記錄一次印象深刻的出游》作文寫作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詳細記錄記敘文的各個要素,抓住記敘的線索,對于景觀、景物、人文、世界、思想、情感等的論述,都應該符合文章的主題材料和文章中心之間的聯系,應該更緊密,從而能夠以多種方式揭示文章主旨,使整篇文章如畫龍點睛般鮮活活脫。將主旨蘊含在文章之中,以話題式的作文為主要的依據,把人們的思維引到更深入的角度,這才是作文寫作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因此教師在平時應有意教會學生能夠進行深度思考,對于一些小的現象也能“以小見大”,并利用記敘文的具體方法,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作文學習效果。
四、加強對于議論文的寫作訓練,拓展學生的博弈思維
議論文是初中階段比較重視的一種寫作問題,議論文的語言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嚴密的語言使得事物和事物之間關系變得更加清晰,教師明確地表達教育教學的意愿,使得學生學會這種邏輯性較強的文學語言,并且使用議論文這種特殊的寫作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層次地理出思維的脈絡。每個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學會用議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主張,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并且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議論文能很好地擴展學生的思維范圍,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而且還可以有助于其智慧水平的進步。教師和學生在寫作前可能會有所交流,而對于議論文的寫作訓練應該長期堅持,初中語文教師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之后,鼓勵學生積累豐富的課內外知識,把控對于議論文的寫作,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了解學生基本學習情況之后,教師給予其小范圍、小段落的議論文訓練任務,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發現寫作議論文得心應手。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嚴謹的語言習慣,要引導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掌握語文課堂寫作的訓練過程,了解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幫助他們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議論文的寫作,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要有必要的生活常識。只有初中生能夠重視作文寫作,激發自身的寫作熱情,才能夠讓教師看到學生對于學習的重視,并且愿意幫助學生改變目前的寫作困境,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夠教學相長,應對作文教學這一龐大而繁雜的任務。比如,在學習《環境保護之初衷》議論文過程中考慮到中考作文在中心點方面的具體要求,應該引導學生著重在閱文中分析作文中心點失分的原因,把握其中心點,明確新穎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引導學生格外注重這種強調文章中心點的方法。議論文,針砭時弊,需要精準審題和切合題意,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平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和作文水平,才能夠使得議論文本身立意深遠、題目新穎,議論的過程和落腳點富有新意。在文章的書寫過程中,對于環境保護的固定用法應有一定的了解,明確題意,并且依據題意凸顯中心。因此,教師在引導作文學習過程中,應給學生傳授相關的寫作技巧,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如何理性思辨達到題目和論述之間相互連接、彼此呼應。
五、結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育確實是語文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于作文教學來說,教師應突破學生學習的瓶頸,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普通語言表達能力升華到寫作表達能力的過程,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所突破并有所成效,教師也可以通過不斷地交流和探索提高整個教育水平,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教育指導。對于初中語文的寫作教育和交流而言,教育教學和寫作契機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教師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領域,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指導意見,而學生也會在教師的幫助之下,逐漸提升作文的寫作技巧,并且能夠創新寫作體裁,獲得新的寫作體驗。
[參考文獻]
[1]方小鴻.淺議合作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辭賦,2018(12):152.
[2]蔣嬌菊.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8(33):127-128.
[3]王麗霞.淺議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文理導航(上旬),2018(07):19-20.
[4]郝文霞.淺析新課改下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學周刊,2017(23):135-136.
作者:唐國全 單位: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汪集學校